地区:大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62012128
网址:http://www.bfa.edu.cn
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七个系和两个分院,共12个专业,它们是:文学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导演系的导演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节目制作)专业;表演系的表演专业;摄影系的摄影(含影像工程)专业;美术系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录音系的录音艺术专业;管理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摄影学院的摄影(图片摄影)专业;动画学院的电影动画专业。其中文学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分设电影电视剧作和电影理论两个专业方向,管理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含影视制片、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等专业方向。
文学系
北京电影学院从五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开办编剧,于1960年开始本科教学。现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影视编导创作两年制大专续本科,和电影历史及理论专业的电影编剧、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视传播理论等若干专业方向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和再职学习的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续本科学生及其它各类进修学生100余人。
文学系为全校各类学生开设的课程有电影编剧基础、电影编剧技巧、电影编剧理论、电影美学、电影理论、传播理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艺术家研究,分国别电影研究、影片分析、类型电影等数十门课程。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同时,还进行影视制作的基本训练。
专业设置:
导演系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电影、电视剧导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电影、电视剧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电影、电视剧导演、剪辑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巧,具有独立导演或剪辑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掌握外语工具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和一定的听的能力,初的写和说的能力。
主要业务课程: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美术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电影摄影基础、电影录音基础、电影音乐基础、电影造型、电影声音及电视剧、纪录片、科教片创作基础。剧作、视听语言、表演、导演艺术等。
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导演业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位信息:
学院七个系均授予学士、硕士学位
院系领导:
师资力量:
文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钟大丰、陈山、刘一兵),副教授10人(黄丹、曹保平、马修文、夏汉碧、丁牧、郑亚玲、苏牧、马军骧、张献民),讲师3人(潘若简、庄宇新、杜庆春),助教3人(梅峰、张民、戴德刚);还在校外聘请了多位著名电影学者和剧作家等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在专职教师中有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钟大丰),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郑亚玲、钟大丰、苏牧、马军骧)。同时,一些已离退休的著名教授王迪、舒晓鸣、胡濒、余倩、汪流、黄式宪等仍在承担部分教学工作。现任系主任钟大丰,副系主任马军骧,党支部书记郑亚玲,电影编剧教研组组长刘一兵,电影理论教研组组长陈山。
学术成果:
文学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影编剧和理论人才教育的主要基地。多年来,本系为中国的影视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编剧和理论人才。教师和校友的创作在国内外的许多电影节上获得过荣誉,他们的许多研究专著和论文也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文学系的教师现承担着的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项。近年来我系教师获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一次(黄丹),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编剧奖两次(刘一兵、黄丹),获广电部科研专著和论文奖三项(舒晓鸣、胡濒、郑亚玲、钟大丰),并有多部教材获奖,还有多部有文学系教师参与创作的电影电视作品获得华表、飞天、星光等国家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