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发射瞬间。 新华社发 |
从9月30日到10月15日,《中国航天报》记者宋丽芳深入神舟五号发射一线,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10月5日 模拟航天员出征演练
熟睡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一看手表已是早晨快5点钟了。我和总编赶紧起床,顾不得洗漱,拿着相机跑到航天员公寓。庆幸的是起晚了却没有误正事。
模拟航天员出征仪式早晨5点10分左右开始了。问天阁的航天员出征仪式大厅也显得很庄严肃穆。第一排的正席上的位置有国家领导人、首长、指挥长、工程总师四人,工程指挥部的其他人员坐在后面,最后排是记者席。航天员是507所的人员来模仿,他一进来我就觉得眼熟,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时,我在后方做版面编辑工作时,曾见过收集到的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上面的航天员就是这位小伙子。原来就是他,听着他对答如流的话语,看着他出征时不时向人群挥手的样子,还真有点航天员的味道。这时传来指挥长介绍三位航天员情况的声音,随后是首长会与首位中国航天员隔着玻璃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情景。据说对话时间有6分钟左右,内容会涉及睡眠情况、早晨的饮食情况等等。而后会场用热烈的掌声送航天员出征。
天色还没见亮,我们几个记者跟着上了一辆车,车上有位指挥这次演练的负责人说,我们坐的这辆车到那天坐的全是领导。前面有开道车、七辆摩托车,航天员的车在我们这辆车的后面一辆。
车队缓缓驶向发射塔架。
10月7日 逃逸塔不敢喊“口号”
今天采访逃逸塔研制的两总时,一个细节竟然引起了我的好奇。试验队其他分队都敢当众喊自己的口号,而偏偏他们竟不敢喊,生怕因为自己的“口臭”影响整个试验队的饱满热情和激情。
出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职业习惯,才恍然大悟。长二F火箭逃逸救生系统作为一个新立项目被看得格外重要。可搞固体发动机的院里不少人认为上这个系统是“白费劲的事”,就是搞成了,能用上的机会很小,有的国家飞行100次仅成功用上一次;相反火箭上即便安装了这种设备,谁也不愿意用。专家们都清楚,逃逸塔逃逸成功,就意味着火箭发射失败,因为这套系统是在火箭起飞后120秒内出现故障时,为航天员用来逃生的。
逃逸塔上的发动机长相都是“奇形怪状”,设计和研制难度相当大。一个个技术难点,院里上上下下想了不少点子,还涌现出许多的“伟大”。有一种发动机直径仅有0.7米,人必须要钻进去贴绝热层。蹲着空间太小,趴着空间又太大,而且里面的气味异常难闻。就是在这种半蹲半站的空间里,干着托举载人航天的事业。一个个“小人物”好了不起。其实余总指挥的父亲就是在一次执行神舟飞船任务中突然去世的,他把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说到伤心处,他的语气放慢了。
这套系统是全新发动机,没有走预先研制阶段的路子,直接上型号,刘总说开始进行技术攻关时感觉太难了,可现在回过头再一看,真是“小菜一碟”了。可是在申报科技成果时,一些专家提出了质疑。是呀,怎么检验它的可靠和安全性呢?还是刘总的话精辟:“宁可不报成果,我也不能添乱。不可用失败考核技术成果。”为此他们敢喊的口号是:“圆满分离逃逸塔分秒不差,确保飞行成功。”其实后面还藏着掖着下一句,叫做:“万无一失应急逃逸,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10月9日 特殊的“考试”
上午9点试验队大队部扩大会议开始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达哲就像一位考官,仔细盘问着对面坐着的一排两总级的人物。
飞船系统先作汇报,副总师施金苗最先抛砖引玉,发射前的30个操作,都已经做了表格化管理,他的交底得到了考官的好评。接着是副总师尚智发言,他说经过“双想”,20多个问题已全部解决。对他的评价自然也给了“好”、“好”的结论。戚发轫总师和袁家军总指挥分别对质量、后续工作、发射前8小时的工作安排一项项摆上桌面。许达哲时时插话问这问那,“还有没有功能性问题”“临射前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怎么样”……等到火箭两总们发言时,黄春平的开场白就是:越往后越担心。往后看心安理得,往前看如履薄冰。两句意思相近的话代表了在座各位的心情。再有6天,他们精心呵护的“宝贝”就要上天了,而且世界都在瞩目,他们心里能没有压力吗?这种担心都让他们精神特别过敏了,为了高空风的问题,昨天晚上吃饭时,黄总老往天上看,最担心由于高空风力过大,影响到火箭起飞。据预报发射那天高空风风力不大,就这样黄总还是放心不下。
许达哲还是一一追问,再三考问大家,没有问题是不是还有问题。把现在的放心变成不放心,又把不放心变成为之奋斗了11年成功之时的放心,考官与答题人的心思是一致的。
10月11日 火箭转场像“过节”
今天是火箭垂直转场的日子,听说早晨7点就有人到这里设伏了。这次警卫管理特别严格,厂房四周站了多好士兵把守,火箭垂直转运的线路上,两旁隔着二三十米远都被拦了起来,不允许人走近。参加过飞船任务的小杨告诉我,前几次特松,有基地发的摄影证就能进厂房拍照,可这次不知怎么了,这个特殊待遇今天不能享用了。结果在厂房的每个入口处,没有一种特殊的证件就别想进入,我心想真倒霉,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采访任务,就遇到这种严格对待。快到10时从吊装场区到发射场区路线有1000多米长,观看的人足足好几千。试验队的人、基地的人、地方政府的人太多了,基地还有不少抱着孩子看转场的,几次参加采访发射卫星的任务,还真没见过这个大场面。
不知身边是谁大喊一声“火箭出来了”,这下周围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了火箭。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开始冲开士兵向前跑去,后来瞬间站在一侧的人大片大片地向前跑去,过后才知道是总装的李部长发话,才解了基地这道禁令,太感谢这位大领导了。
10月13日 倒计时牌挂起来
今天在神舟宾馆大厅中央多了一道风景——神舟飞船发射队倒计时牌。当我看到这块牌子时,上面标注的时间是42小时。不想不觉得,一想真觉快。时间按小时流逝着,这稍纵即逝的时间会让人感到心跳。再有一天多的时间,一个句号后面再加一个惊叹号就要画上了,可在这之前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这块倒计时牌是一位领导倡议下的举措。中午火箭总师和几位院领导刚从发射场区回来,就站在这块牌子前不走了,还在前面照了个相。晚上国防科工委张主任一行专程到神舟宾馆看望两总人员,一进大厅就看到了倒计时牌,合影时还嘱咐照相人员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时间给挡住了,他们中不知是谁补充说,记者会选角度,不用担心,其实我挺担心的,因为我不是专职摄影记者。
进进出出的人都要在这块牌子前驻足片刻,这道牌子就像警示钟表,时时在提醒着每一名试验队员在发射前不要松心,告诫大家千万要小心谨慎,激励大家夺取最后的胜利。(《中国航天报》记者 宋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