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记者在线 > 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顾正龙、王波在线谈中东经历
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王波谈在伊拉克的岁月

MEDIA.SOHU.COM  2003年08月28日15:23  搜狐传媒

8月27日,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和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图为顾正龙在现场。
 

8月27日,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和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图为王波在现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请到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老师和新华社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先生,两位记者一位是前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一位是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伊拉克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两位一定有很多感悟要和广大网友分享。下面请两位嘉宾各自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战争箭在弦上我们也辗转难眠

  顾正龙:王波是去年九月份到任的,他来接替我的,现任巴格达分社记者,过去我们是一个部门的。以前他曾经在黎巴嫩分社当过记者。我曾经在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呆了十多年,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现在我已经回来了,在新华社的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做研究员,目前是新华社高级记者。伊拉克战争最精彩最关键的实际是由王波在那儿主持。

  王波:您太谦虚了,顾老师可以说是伊拉克问题的专家,他在伊拉克呆了将近七年时间,我只呆了一年时间。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现在之所以我到那儿能马上进行报道,与顾老师这么多年来对分社建设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伊拉克条件很艰苦,现在伊拉克没有电,战前也经常停电,我到了分社以后两台发电机在那儿等着我都可以用,一台是大发电机可以带电脑,至少五台空调可以用,如果是大发电机发生故障,小发电机也能工作。这些东西都是顾老师一手去准备的。这一年伊拉克发生比较大的事情,新华社在伊拉克问题的报道上取得很大成绩,与顾老师这么多年来在那里默默无闻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我对他表示感谢。

  顾正龙:伊拉克从上次海湾战争制裁12年,还有武器稽查始终处于世界的热点地区。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后,整个伊拉克跟美国和联合国的关系处于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最终萨达姆政权被美国推翻,我走了以后,你怎么在这个艰苦的环境当中,你作为分社负责人初来乍到,我和他交接工作才两天半。

  王波:我们新华社规定首席记者20天交接,那种情况下只能是两天的时间,签证一延再延,必须在这种情况下我赶紧从北京订了机票,赶紧马不停蹄经过长途跋涉,从土耳其到约旦进入伊拉克,跟顾老师交接。当时到巴格达国际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还是一点钟。办完手续出来,顾老师开着车,20分钟左右到了分社。我们夜里不睡觉,我们交接情况,我们说不提萨达姆,要提老萨。伊拉克当时的情况比较紧张,萨达姆对伊拉克统治非常严,在那里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伊拉克人不敢称萨达姆的名字,都称总统,或者总司令、领袖这样的名词。我们谈到他,肯定涉及到敏感的战争问题、武器核查问题,他比较有经验,他说很怕我们分社装有窃听器。伊拉克当时的警察到处遍布,怕出现安全问题,就给我介绍情况,介绍老萨当时的情况,介绍伊拉克面临的局势。我记得谈到夜里四点多钟,马上我们各自回各自房间睡觉。我当时那个房间是临时的招待所,空调吹出来是热风,简直一宿在上面辗转反侧睡不着。这场战争国际社会都在关注伊拉克危机,我当时压力比较大,而且我们交接时间这么短。战争箭在弦上,我也睡不着觉,加上屋子很热,床又是左右摇晃,八点钟就起来睡不着,到分社到处看看了解情况。我自己能看到的就新了解情况,我记得十点钟伊拉克十点钟宣布无条件同意联合国核查人员进行核查。

  顾正龙:我离开巴格达的时候形势非常紧张,王波来了之后我有一点担心,形势那么紧张,我们的工作任务量那么大,生活那么困难,我有点担心你是不是能够很快适应。当时我们交接时间又那么短,巴格达分社的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王波:到开罗总分社,编辑部编辑中东地区。

  顾正龙:随着巴格达的局势升温,我在那里很紧张,也为王波担心,从安全考虑,工作量各方面不管怎么说,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来看,你干得非常出色。在这次战争前,这场战争没悬念要爆发,你们当时做了什么安排?包括从安全方面,你是首席,不光考虑发稿问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巴格达当时很不容易,发稿很困难,停电,有时候电话线路断了或者设备坏了,或者我们房间里面的电路出毛病,或者车子出毛病,这些事情太多了,你当时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怎么去克服困难?你当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走了以后,对你的心理有压力。我觉得你的这一段很精彩。你作为个人现在回来了,我想亲自听听你当时在战争爆发前是怎么过来的。

  王波:战前分几个阶段,有几件事让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有点儿后怕。伊拉克同意联合国核查人员访问伊拉克之后,联合国稽查人员到了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这个核查对于我们报道记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要核查,名单上核查的地点有多达七百到一千处,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天之内可能核查到几个点,当时我们记者有限,中国记者新华社只有我和一个英文记者叫梁有昶,我们还有雇员是顾老师留下来的,一个雇员在战争当中成了伊拉克的占地记者,名副其实的占地记者叫贾麦乐,他那时在新闻业务上不是很成熟,当时压力比较大,担心核查。我们在伊拉克不仅要为国内媒体服务,伊拉克对外国媒体实行控制,一个国家只给你几个大的媒体发几个签证,也都进行过研究才发。当时只有我们一家,我们要满足国内需要,同时跟西方大的通讯社展开竞争,特别像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要发外文还要发中文,一天核查几个人我们怎么办?这个压力是比较大的,我们想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当时新华社总部派人,但是还是伊拉克不给发签证,进不到伊拉克来,没有办法,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当时第一个核查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核查是核查在巴格达东北20公里处一个军营,第一天核查给我印象特深,当时我们问联合国的核查小组发言人植木安弘,全世界的媒体集中到巴格达,对核查展开报道,当时联合国不希望记者跟随核查,主要担心记者参与后容易影响到核查。这次核查我们知道对伊拉克地理进行事先没有通知的突袭性检查。如果记者掺合到他们的行动,记者目标比较大,影响他们的核查。他当时不告诉记者,外国记者说核查人员也要睡觉,核查人员工作总部在运河饭店,住的地方是在巴格达市中心,住在20公里以外的生活之塔饭店,他们到底从哪个地方出发,没有告诉我们。记者分了两拨人,一拨早上守在生活之塔饭店,五点钟在运河饭店又有一拨人,分兵两路堵他们的人。

  核查很重要,影响到睡觉,四点多钟起来吃点早点就出发了。一拨人到住的地方,一拨人到运河饭店。核查人员有自己的生活,必须休息好,还是八点来钟从运河饭店派了巴士车,将十个左右的核查人员上了一辆车,我们紧跟不舍跟着进了运河饭店,所有记者都集到运河饭店门口越来越多。八点多钟从运河饭店出来UN的车,运河饭店门口是一条很宽的马路,速度一下子开上去了,开始朝着运河饭店后面开去。我们通讯社记者好办,马上就可以上车,电视台的记者还要搬设备,车兜了一圈,速度非常快,当时一百多辆机车尾随一两辆,当时有国家监督局官员陪同,他们不仅想甩掉记者,还要摔掉伊拉克国家监督局的官员。当时我们让贾麦乐开车,他开车技术很好很稳。我们从运河饭店出来还有第二辆车,这里面也坐了核查人员,他们检查第二个地点,检查这个的时候一个记者没有跟上。我们只追一个方向,追到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军营,很秘密的地方,四周很空旷都是荒地,只有一个地方用围墙拦起来。核查人员进到兵营里面去,记者没让进去。不让我们进去,有一个门缝,都趴在门缝上照相,当时外面有一个岗楼没有大兵,记者爬到里面去拍照片,里面是一个厂房,核查人员停到厂房进去。为了这次核查我们装了子母机,将固定电话天线延长拉得很高,有几个分机,三十公里之内可以通话。我们通过电话报告他们,当时现场情况怎么样,记者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就这样发第一条消息。同时核查的时候,巴格达城内响起警报,我们那边的记者也发了消息,核查在警报声中开始。天上出现一架不明飞机,没有看到飞机,看到飞机飞过以后留下一条尾气的白线,这个时候巴格达境内响起警报声,说有不明飞机。

  核查完以后,允许记者再进去了解,伊拉克官员向我们介绍,这是废弃的工厂,以前是生产什么设备的,核查人员问了什么话。当时核查了三个多小时,八点多出发,两点多才结束回到分社,这是第一天的核查。这一天核查我们也增强了信心,顾老师经历过核查,98年结束核查。我们不知道核查,有了第一天的核查我们知道了是这样的核查,之后对核查报道我们就心里有数。以前提早去堵,跟着他们跑,确实非常辛苦。我们创了一个记录,核查了将近60多天将近70天,我们天天报,每天的核查情况,这也创造了报道上一个记录。一个事情连续报道了六七十天,每天都有核查情况。那时候报纸天天有核查报道。这次核查确实非常辛苦,那么早就起来,还追车,车开得非常之快。第一次核查的时候,开始我的车还在前面方阵,紧随着联合国核查的车,后来越来越慢,到最后一辆了。我们前面还有一个伊拉克的车挡着我们的车,第一天绝对不能拉下,绝对要追上。我伸手去按喇叭,前面的车让开,我们才有路过去。


8月27日,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和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

  战争一触即发 我们不想撤,撤也是最后撤

  顾正龙:这种情况下,能发那么多稿,你们当时吃饭怎么解决?设备运转怎么办?

  王波:感谢真主,设备没有坏过,打仗之前发电机没有坏过。战后确实坏过。

  顾正龙:法卢贾是美国袭击最多的地方,我当时发稿看到你们发的不少,你们吃饭怎么办?我们经常吃不了饭,经常饱一顿饿一顿。

  王波:早晨起来五六点就走,回来四五点先写稿后吃饭。早晨带着饼子、水出去,核查人员核查的时候,我们在外面饿了就吃饼干,回来四五点钟中午反就不吃了,回来自己做一点,有时候直接到街上买阿拉伯非常有名的汉堡包、三明治,里面有羊肉、鸡肉、黄瓜。

  顾正龙:当时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我印象当中你提出来不撤。你当时愿意继续留下来,不想撤,撤也是最后撤。后来真的打起来还是撤了,战争结束了你又急于回去,这方面的情况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当时怎么想的。我们很担心你的安全,呆下去很危险,在什么思想指导下你不想撤。当时我在北京都很感动,你撤恐怕是上面领导定的。

  王波:在伊拉克的中国人不多,加上中国公司有一百多个中国人,主要是使馆占了大部分有30多人,中国公司有几十人,加起来一百人左右。当时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有几名中国人,屈指可数几个中国人。当时对在伊拉克中国人的安全非常担心,撤离成为当时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至关重要的问题。当时大使开会,向他们介绍伊拉克局势,告诉他们伊拉克和以往形势不同,萨达姆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当时是未知数,一旦使用生化武器伤害非常之大。从去年十月份,中国公司陆续撤离伊拉克,到二月份已经全部撤离伊拉克。中国公司撤离之后,剩下就是使馆还有中国的记者,当时在伊拉克的记者有中央电视台记者,有香港卫视、香港无线电视台等几家,还有新华社的几名记者,这些人的撤离问题,对使馆人员进行分批撤离,他们分成三批。最后留下七个人的留守组。当时我们作为记者考虑,当时还是想从报道出发,当时不想撤,如果要撤的话撤到两伊边境。巴格达到伊朗边境不是很远,只有八九十公里,而且这条道路两边都是村庄,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进入村庄,如果撤到约旦,使馆首选是撤到约旦。一个是路途远,巴格达到安曼需要一千公里,这条公路两边是沙漠,必须要撤到约旦首都安曼城,一撤就撤到底,离开伊拉克,这样不利于报道。撤到伊朗,伊朗如果没有战事的话,可以报道伊拉克,而且离巴格达很近,还是在伊拉克境内报道伊拉克战争。在打仗之前我还去看了这条路,到了伊朗边境,伊朗和伊拉克只隔50米,一出伊朗境就是小城市,里面还有饭店,当时我觉得这个很好。如果伊拉克呆不下去可以住在那边,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当时我们总社增派记者,当时形成伊拉克问题的报道小组,大家讨论撤离方案,那几位同志对我的意见认为把握不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如果你撤到那儿,你怎么保证你发稿,当时带着海事卫星,但是海事卫星有一个电源问题。我当时建议用电池,电池用完到附近村民家里看看有没有电。他说我们的电不能保证,还有安全问题。如果车被抢被他们抓起来,在战争状态之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样大家都不同意,但是我自己作为记者当时不愿意离开伊拉克,当时中国记者确实太少了,那么多记者都在伊拉克,我非常想留在伊拉克。鉴于我当时还是想保持团结,在打仗之前出现分歧不好。后来我们还是撤离到约旦。我当时心里有一个说法,我们要撤在大使之后,我们是记者,报道是第一位的。这只是我的想法,我没有说出来。大使的意思是最后撤,记者最晚和大使一起撤,这是大使的想法。

  当时选择撤离时机上大家有一个约定,张大使判断战争爆发有两个标志,一个是美国提前宣布最后期限,48小时还是36小时有一个期限。后来提前没有这个期限就发动战争。联合国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这是很明显的标志。这个标志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信号。为此我做出了准备,当时我们在核查人员当中只有一名中国核查人员叫吴刚,我撤离之前给吴刚打过电话,他住在生活之塔,我说我是新华社记者,他已经见过我,我说希望得到你的帮助,11月核查开始之后他第二次返回伊拉克,如果让你们打电话撤离的时候,你给我打一个电话。他很谨慎,你知道我们现在的安全情况,伊拉克安全人员对他们进行电话监听,他们有非常严格的纪律,不准透露关于核查的任何情况,他跟我说你也知道我们的情况,我不能在电话中给你说这个情况,但是我你一点,你要和大使保持联系。他可能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大使。大使知道告诉我们就晚了,记者当时发稿竞争以秒进行竞争。如果经过这么一套程序我们会落后的,我在电话中说,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我只是希望你告诉我有什么情况成了,我就明白了,联合国通知你们撤。


8月27日,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和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图为顾正龙在现场。

  我们在巴格达发的所有消息没有资格签发,只有编辑部那里才有资格。那种情况下我申请到签发权,我在巴格达分社自己签发上稿,我把稿子写好了打在电脑里面,只有得到电话一按电脑稿子就上去了,这样新华社的稿子是非常之快,而且是独家新闻。3月16号晚上接到赵参赞的电话,告诉我明天早晨要求我和梁有昶打好行李,第二天早晨8点集合,离开伊拉克。我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非常惊讶,赵参赞说我们有我们的内部消息,我们有国内指示,要求我们这么做,你们要听从指挥。当时外交部授权使馆,否则所有在伊拉克中国人的安全,这是让我感到很遗憾的事情,我准备好抢发这条消息,不能撤在核查人员之前,而应该撤在核查人员之后。进伊拉克不容易,离开伊拉克也不容易,要到移民局办一个离境证,我说没有办离境证。张大使一听就急了,当时晚上十点多,他们可能突然接到内幕,张大使说我让你早办离境证,你是不是成心拖我们的后腿?我只好说确实没有办。我说我别拖中国人的后腿,你们先走,我们明天办离境证,张大使说不行,必须和我们一起走。你说你明天几点办?我说移民局九点开门,八点撤不了。他说我们就等着你。水均益也不愿意走,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你走不走,跟谁走。我说我当然跟大使走,你也跟大使走,后来水均益同意跟大使走,香港记者更没有问题,香港记者对自己的安全非常关心。一夜没睡觉,把稿子发到北京,全体中国人离开伊拉克,我还做了一些匆忙准备,安排雇员,给雇员留一些钱,中国人走之后,分社不安全,他也要到附近的饭店租房子。我把三千美金留给他们,处理分社的保密文件,主要文件也不能带走,后来又销毁文件。任何战争迹象我都要发快讯,当时在电脑里面已经写好稿子,天空中出现美国飞机,这是一条战争爆发的征兆,听到爆炸声,听到枪声,听到总统府被炸,这些都是重大新闻,在电脑里面已经都有了。我再向他做一些嘱咐,把分社各个门的钥匙告诉他,告诉他们怎么保护分社。一旦战争打起来,要有强盗进来,或者伊拉克安全警察进来的话,你怎么办。怎么可以什么都不要,只是留住电脑和海事卫星,没有海事卫星电话,正常电话线路被炸,海事卫星要发挥作用。最后把一些防护衣留给他们,贾麦乐参加过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他教我怎么戴防毒面具。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去移民局办离境证,这样我和梁有昶开着车到了使馆,分社开的尼桑车被偷了。

  水均益说他的护照丢了,他把护照交给伊拉克人,伊拉克人找不着了,不能再等了,再等就已经晚了。那时候下午一点钟,大使还是决定撤离,在伊拉克边境等着水均益他们,到了边境以后我们就等水均益,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才等到他。当时大使就在边境室的沙发上等着他,撤离约旦之后,我们在伊拉克边境的时候,我和梁有昶没有等,当时给我们租车的伊拉克司机必须返回伊拉克,他怕战争打起来回不去。我和梁有昶先回到安曼。大使馆灯火通明,有人等着我们,立刻做饭让我们吃饭。有人打电话给我们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和李肇新部长对我们的慰问。


8月27日,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和现任驻伊拉克首席记者王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图为王波在现场。

  战争结束了 美国人恐怕永远抓不到萨达姆

   顾正龙:你刚回来没几天,伊拉克的局势发展到这个程度,伊拉克的抵抗运动越来越厉害,局势将会怎么发展?萨达姆的两个儿子被打死之后,好多人认为萨达姆要抓住他或者被击毙的日子指日可待,美国正在加紧搜捕。根据你个人的看法,美国人有没有可能抓住他?

  王波:萨达姆执政后期在公开场合不露面,这么多年来,萨达姆露面不是很多,他统治的时候一直躲躲藏藏,不敢走到市里,可能连巴格达什么样这几年都不知道。这么多年的经营,伊拉克那么多的宫殿,那么多的地方,我想抓他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另外从伊拉克出来,美军的安全检查也很松,一路上只到了伊拉克边境有一个美军检查点。海关有一个伊拉克人,一个美军,我车里有帘,我把护照递出去,伊拉克人把护照让美军看,美军人把我的人和照片一对就让我走,没有海关检查手续。离开伊拉克很容易。萨达姆在不在伊拉克境内还是一个疑问,老百姓见到萨达姆的儿子肯定会举报揭发,老百姓说乌代被刺杀之后有残疾,成了孤家寡人的时候,只有跟弟弟一起逃窜。

  顾正龙:有人认为指日可待可以抓住萨达姆,美国人恐怕永远抓不到萨达姆,这是我个人看法,就像本拉登一样消失了。即便萨达姆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不会让美国人知道,只要美国人找不着萨达姆的尸体,萨达姆的幽灵将始终飘在伊拉克上空。这次他的两个儿子被打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萨达姆不是那么简单的,姜还是老的辣,他早就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肯定知道今天的下场。美国要推翻萨达姆政权显然没有什么悬念,问题是萨达姆本来有侥幸心理,以为美国人会怎么样怎么样。当他知道最后什么路也没有的时候,肯定为自己想了一条死法怎么不让美国人抓到。对伊拉克的前景我很同意你的看法,整个伊拉克局势恐怕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仍然是让美国人头疼的因素。

  王波:尼布拉新是萨达姆最信任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现在还没被抓到。

  顾正龙:武装部的副总司令,号称伊拉克的第二号人物。

  主持人:当时回到伊拉克有什么变化?

  王波:4月27号回到伊拉克。伊拉克战前老百姓还是能够安居乐业,我们住的富人区曼苏尔区,街道虽然老,但是街道还是管理比较整齐。回去之后,街道很脏,没有人收垃圾,各个街道对方路障,当时出现战后大规模抢劫,窜到政府部门疯狂偷盗抢劫,社区的人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小区的安全,当时没有警察,在路上摆了很多土堆,把小偷的车开进来。当时那种情况特别乱,没有秩序,没有安全。当时一到下午三四点钟,街上没有什么人。菜市场只有一两个开门,当时都抢,战前伊拉克商品还算是比较丰富,战后同一家超市东西很少了。当时自来水是很细的细流,其它地方没有水。粮食还有,还是战前囤积的一些粮食现在拿出来卖。

  顾正龙:你撤离以后又回去,原来新闻界的同行包括伊拉克记者和西方记者,这些人都还在吗?

  王波:不在了。战后我们很熟悉的面孔已经没有了,伊拉克变了天,战前伊拉克讲的是阿拉伯语,包括新华社在内还有很多外国媒体都雇佣伊拉克当地人做他们的摄影记者来报道,战后美军占领,伊拉克没有政府,改成美语英文,媒体紧跟着换雇员,把英国记者、澳大利亚记者全都派来了,法新社伊拉克记者朋友都没有了,我们再去参加新闻发布会,只有新的面孔。我跟美军新闻官说,我第一次到那儿报道的时候说,战前我是在这儿参加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的发布会。

  主持人:各位网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话题就先谈到这儿,感谢两位嘉宾今天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搜狐网作客,谢谢大家。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新华社著名记者顾正龙、王波简介(08/27 08:29)
  • 驻巴格达记者顾正龙:我为何从伊拉克“临阵脱逃”(03/10 09:56)
  • 顾正龙聊天实录:倒萨肯定成功美军将受重创(02/28 18:10)
  • 驻伊7年的记者顾正龙21时聊天:攻伊美军将受重创(02/27 17:40)



  •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