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提问: 报刊发行经过了摊派、邮局发行包括自办发行,它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否是独立的发行公司?去年底出来首家发行公司就是人民日报社和泛华成立了大华发行公司。对现在这种独立发行模式的公司,它现在的瓶颈或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赵小兵: 如果按第三方自办中国的发行公司,一类是自办,一类是第三方。第三方分为两类,一类是邮局由国家控制的发行通道,一个是民营企业,将来开放会有外资的成分。发行公司是什么?是报刊产品的代理商,用它来销售报刊产品。报刊产品跟其它产品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也是一个产品。这个代理商如果讲第三方应该代理更多的发行公司的产品。未来可能变成有第四个入局者,比如国家邮政总局为主的发行体制是第三方发行渠道,小的民营企业在期刊发行方面有自己的运作。将来以外资为主的第三方发行通道,报刊社自己的发行通道,未来从运营商来讲就是这几种。从我们对华道公司的研究,华道公司以第三方发行公司的成功,刘总的成功是资本发行公司的成功,还不完全是第三方发行公司的成功。第三方发行公司有几个考核指标,发行的产品种类是不是足够多,对每一个报刊产品的委托者是不是都有很好的服务,刘总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做了一种不得已的成功选择,但是国外发行公司如果讲报刊发行公司是专业公司,这个专业公司外资已经接触了好几个。比如华道公司已经进入国内,大华媒体服务公司也希望建立专业的以报刊业书报刊发行为主的第三方发行公司。但是在一个城市建立第三方报纸发行公司是非常难的,我们做过很多讨论。一个城市建立第三方的发行公司非常困难,而在全国建立第三方的期刊发行公司是有希望的。我在全国进行发行几千种期刊发行,每一个刊社都是我的客户,可能有几个刊社是大客户,这就是标准的第三方专业的发行公司未来蓝图。外资进入中国可能会把国外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式,包括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它的市场运作非常专业的这套东西带入到中国市场,和中国本土企业一块儿很好合作,中国的发行公司、发行产业真正产业化,把它做强做大。 刘涵: 将来不管怎么发展也得从现实出发,华道公司97年开始给我们画这张蓝图,我们也到华道公司考察过。当时一直想进入中国,做中国的一级批发代理。应该说现在跟前些年不一样,纵观中国的报刊发行有三个阶段,现在是第三阶段的开始,目前还是多种渠道并存,还有一些混乱,很难一下子很清晰看到未来的发展模式。随着渠道的放开,资本得劲如,到明年12月份批发可以进来。今天有人问我,外资来了,你们怕不怕?对你们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想还是积极的方面大。收购也好,整合也好,怎么结合起来。不可能或者很难从头再做一个新的渠道。今后的渠道还是分级的,包括我们的订阅和零售有它自己一套运作的特性。将来中国报刊发行像日本的模式以订阅为主,还是以北京青年报小红帽以订阅为主,还是以零售为主,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这两个市场各有各的价值,即便在订阅市场,包括在零售市场当中,将来恐怕要进行分级的渠道建设。一级批发或者零售代理商,这个可能不会太多,和上游的报刊社包括现有的邮局渠道代理商需要整合,包括外资进入,这是很复杂的。 作为地区一级的批发代理,我们现在比较多做这块的工作,这块工作肯定要跟当地的发行渠道商结合。这个可能在当地不是一家,可能是多家的,不像现在有几十家,恐怕要经过重新在市场当中,用市场优胜劣汰去整合,还有终端,还有零售网点。整个中国报刊发行渠道建设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现在外资允许来了,不会一夜之间,尽管很多挂号咨询的、先行的,但是没有看到大的动作,可能在准备,这块恐怕还是要一看二迈三通过,还要有一个过程。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特别对于我们在地区包括在这个地区做出自己的理念做出自己的品牌,还有一些自己这方面的体会。不管作为一级或者地区二级或者作为零售终端,或者订阅终端的三级网络建设,我们还是面临的机会很多,当然也是挑战。以后的发展,第三阶段的过程可能会过几十年,现在毕竟已经开始了,我们也非常关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