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 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工作,这是不多见的,说明中央领导对新闻宣传的高度重视。 李长春同志前不久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做出指示,他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争实效上下功夫”。李长春同志讲得非常具体,非常深刻。 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报道工作为什么如此重视?一方面说明,宣传思想文化和新闻报道工作,在实现党的十六大宏伟蓝图的目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说明,当前提出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要“三贴近”,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必要性和指导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不论报纸还是电视,有一个很难克服的积习就是,会议消息多、领导活动多、重要讲话多,而且报道形式单一,没有什么新意。 比如,一张四版的市级报纸,除了中央的新闻、部委的新闻、省级的新闻、市级的新闻,很少有别的新闻。而且大都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消息,缺乏基层和群众活动的消息。新闻内容毫无生气,报纸没有特色。而且写这样的新闻,用不着花费气力,都是一些现成的套话:什么时间开了什么会,谁参加了会,研究了什么;他强调指出,他最后指出;会议认为,大家一致认为;参加会议的还有张三、李四、王五。在新闻单位看来,这样的新闻紧跟了当地领导和上边精神,结果呢,读者不满意,观众不欢迎。 比如电视,30分钟的新闻,有时25分钟是会议消息和领导的活动、讲话,光导语就有好几分钟。而基层工作、群众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还挤掉了国际新闻。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不愿在这个频道停留,有的只看看标题。电视新闻又是拍摄,又是编辑,又是制作,费了半天劲,效果几何? 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李长春同志讲话之后,各新闻单位立即行动,很快落实。虽然时间不长,改进却较明显。许多地区的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采取了具体措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下决心改进新闻工作。北京市委要求,《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严格控制字数和时间,镜头多给基层,版面多给群众。上海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市委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要挖掘会议和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在报道中突出领导个人,鼓励编辑在版面上不断创新。华东地区9家报纸商定,共同举办“创新会议报道”好新闻竞赛活动,以实际行动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有了很大改进,节目播报按新闻规律办事,以新闻价值排位,把基层的活动、群众的活动,把人们关注的消息,放在重要位置,受到观众好评。 当然,既然是积习,改起来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新闻单位在具体操作上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反弹,加之各地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尽一致,执行起来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思想顾虑,以至“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趔趄”。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新闻宣传工作一定会出现新的面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