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传媒研究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潜伏危机

MEDIA.SOHU.COM  2003年09月24日09:34  传媒观察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潜伏的危机。本文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所遭遇的首要问题将是不同形态文化碰撞而引发的文化冲突。由于Internet给文化传播带来极大的快捷与便利,在一方面大大促进不同形态文化交流的同时,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文化传播的霸权性、颠覆性和所产生的新的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出现的工具理性无限膨胀与价值失落和终极关怀的匮乏,使网络文化传播潜伏着内在的危机。忽视这种危机,将加深人类社会固有的矛盾,使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阻碍。因此,正视危机是解决危机的前提条件,人类不应有了网络而束缚自己,而应通过网络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所遭遇的问题,最注目的将是不同形态的文化冲突问题。美国学者S·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就认定不同形态的文化冲突将是下一个世纪人类社会应面对的首要问题。[1]进入网络时代,不同形态的文化在通过Internet得以更加广阔传播与交流的同时,交织在其中的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理念的内在冲突,却并没有因此而得以缓和,文化传播当中常常隐藏着陷阱,潜伏着危机。

  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支持下,Internet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人们所称之为的网络时代(The Network Times)。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因其丰富多采和双向互动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官享受。特别是随着信息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不断地为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注入活力当中,人类实现了在方寸屏幕面前,轻点鼠标即可与全球对话交流的愿望。大量的信息由数字化而产生,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受众不只是单纯停留在信息接受的终端上,而是可以通过E-mail和BBS聊天、发布信息、议论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是,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深藏着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分析,都不难发现这种危机的种种表现特征。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表现出了一种形态的文化对另一种形态文化的霸权性、颠覆性和不公性。具体地说,就是在文化传播上,西方借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信息高科技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传播学者汤普逊在分析西方文化传播特征时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强大的西方传媒借高功率广播、卫星电视、Internet网络等覆盖全球的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并产生了广泛影响。[2]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其垄断性是十分明显的。全球的广播、电视、电影、光碟、有影响力的报刊、Internet网络等,都脱离不了或多或少的寡头操纵,这是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国家的本土文化难以与其抗衡和竞争的。伴随着西方文化节目而来的是蕴藏在其中的西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无论它的正负影响效应如何,都将会与形态、性质不同的文化发生冲突,并在被传播的地区和国家挑起紧张,其程度有时还会是激烈的,甚至会导致泛政治化,引发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还将引发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正是这样,它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处在相对弱势的文化就具有十分明显的霸权性与颠覆性特征。社会学家卡斯泰尔就曾以“信息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为题,论述了西方文化在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霸权性和颠覆性。他指出,全球化带来了“信息资本主义”(Information Capitalism),出现了“第四世界”的现象。所谓“第四世界”指的就是经济相对落后,而其文化价值不被“信息资本主义”所认同的地区和国家。作为“掠夺国家”(Predatory States)一方,西方文化总是对“第四世界”之类的非主流文化持有一种歧视和偏见。[3]值得注意的是,当“信息资本主义”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不论各国文化差异而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为一个地区和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和作为资本、商品与生产的传输中介,就往往为跨国集团的跨国作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带有霸权性和颠覆性的跨文化传播大打方便之门。这种霸权和颠覆,使得被迫接受的国家无法自主地执行本国的政策,其自身的文化也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与扩张下逐渐地被淹没。

  从微观层面上来分析,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常常制造一些文化泡沫,别有用心地设置一些陷阱,特别是当今的Internet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它在给人们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却又成为一些人的无聊情绪的发泄场所,使本是纯洁的电子媒体产生一种狂野的精神污染,有的甚至是在Internet上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骗局,使人上当却又有口难言。唯读光碟(CD ROM)创作的开山祖师,曾获得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BAFTA)的A·梅休就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他指出:“唯读光碟很糟,而且愈来愈糟。现在没有多少人搞了,他们转去搞Internet,但我认为Internet将会更糟。”[4]以一句“影像就是病毒”而闻名的W·布洛斯也同样表达了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忧虑。[5]在香港举办的“微波电子媒体节2000”(Microwave Festival 2000)光碟作品展览上,奈祖迪的一幅《OSS》的作品就对Internet的文化传播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它以电脑病毒的肆意侵蚀为意象,表现对网络文化传播背后的文化暴力现象的不满。作者认为,网络文化传播有时就像电脑病毒一样,让人束手无策,而电脑病毒所载负的文化暴力,使人一进入Internet就被胁持,无数的病虫在蚕食着人的心灵。正是因为网络时代这种无序状态和缺乏有效监管的文化传播,它所产生的危机往往会在人们的心理对应上,加深对社会的不信任度,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尤其是其中所带来的大量内容平庸、情调不健康的节目,其结果往往是导致人的精神上的一片荒芜。

  深究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潜伏危机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文化强势传播所带来的霸权性、颠覆性和不公正、不公平,特别是西方文化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借此进行“现代性扩张”(Modem expansion),这使人们对整个文化发展的前景总是感到忧心忡忡;二是由于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主要是藉信息高科技的发展而展开,这使人们容易对高科技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崇拜与敬畏,并由此而产生某种狂热心理、迷恋心理和迷惘心理,从而使人们在高科技的工具理性世界里,丧失对价值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在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中,文化交流的地理距离消失了,但在这种消失中,众多的处在第三世界区域的文化则逐渐地被分化和边缘化。西方文化强势传播所送来的“特洛伊木马”,隐藏在其中的西方价值观,都深深打上了西方文化殖民精神烙印。因为西方文化借助Internet来进行强势渗透和扩张,其核心价值实际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逻辑,也就是霸权主义的文化逻辑。如果说科索沃战争是西方的硬性颠覆,那么西方文化传播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潜移默化渗透,也就是一种软性颠覆。这种夹杂着霸权性、颠覆性、不公正和不公平的西方强势文化传播,给不同形态的文化交流蒙上了阴影,在给人们增添新的苦痛、忧虑、孤寂和彷徨的同时,也给不同形态的文化冲突平添了几分不安的筹码。

  与此相关,在西方文化的理念中,由于个人、个体的价值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步,无序的个人主义、个体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西方文化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心。早在荷马史诗时代,人们对荷马史诗《伊里昂纪》中所描写的阿喀琉斯式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主义给西方社会带来难以治愈的社会痼疾,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进入网络时代,个人似乎因Internet而更加如鱼得水,其空间得以更加自由的扩张。但是,在网络时代文化传播中的个人、个体,实际上则只是一个存在的符号,其内涵并不丰富,有时则是单调、平乏。在由Internet构成的一个个虚拟的世界里,有思想的个体成为一条条奴隶式的网虫,即使沟通方便,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深交,亦缺乏人性欣赏的体会。此外,在缺乏有效监管的网络世界里,个人无需负上任何社会责任,也不承担任何的社会义务,看上去的确是比以往更加“自由”,然而其性质则是一种“消极自由”(Passive freedom)。个人主义、个体主义藉网络文化传播而无限扩张,若无高尚的文化理念加以配合,其结局必然是走向个体生命的冷漠。生命的意义不明确,只能造成扭曲、动荡、放任。在20世纪后期,人们时常听到的美国校园枪杀事件,或许正是网络文化传播潜伏的危机所发作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所以,在西方,无论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还是管理工作者,都在大谈沟通之道。J·哈贝马斯更是提出“沟通理性”之说,希望由此找到解决危机的出路。[6]但是,反观当今网络文化传播中的种种现象,这种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有时则表现出愈来愈严重的趋势,正所谓“人在江源,身不由己”,每一个人其实都很无奈,而一时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文化传播的某些误导,或人们在接受传播当中的某些误读,可能变得愈加找不到自己,愈加迷失方向。因为个人的文化符号,只是在社会关系上来说因网络文化传播获得某种延伸,如果得不到高尚文化理念的真传及不同形态文化平等交流、碰撞而产生思想文化火花的燃烧,真正的个体则难以获得对生命意义和价值世界的了解与体悟。这样,个人纵有家贯万千的财富,纵有这样或那样形式上的沟通,心灵除了孤独还将是孤独,精神除了荒芜也还将是荒芜。个人、个体的“现代性扩张”,牺牲的将是人类本不应该牺牲的东西,失去的也将是人类特有的崇高与尊严。在Internet带来的虚拟世界面前,当人的精神一无凭藉的时候,生命就将失去意义与价值,随之而来的是人生苦闷感、孤独感和虚无感笼罩在个体的心头,挥之不去,形影相随。

  在另一方面,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功能和效应,使人们因膜拜而产生某种非理性心理,甚至将高科技看作是无所不能的魔杖,战无不胜的法宝,自以为拥有高科技,就将拥有一切。不错,高科技迈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藉信息高科技实力,为人们带来的丰富多采的局面和快捷、便利、高效率,总是让人在Internet的虚拟世界里流连忘返,而且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智能化,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方寸屏幕面前与世界沟通、交谈、对话,且可足不出户而维持生活。这种情形使人们从网络文化传播中更加充分地领略到了高科技的魅力,更加增添了对高科技的迷恋。其实,由Internet构造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世界还是有着区别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带来的可能不是更方便,而是更封闭。因为人们所接触到的毕竟不是一个真实的客体,通过网络电子媒体所提供的映象,在被注入人为因素之后,总是夹杂着某种主观意象的。如果这种主观意象缺乏高尚的文化情操和理念的支持,缺乏对于现实人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它的负面效应总是大于正面效应,那么,人也许会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被麻醉,尤其是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商品化而缺乏人间真情,沟通亦愈来愈困难,这样在由Internet提供的虚拟世界里,就有可能变得愈来愈逃避。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虚拟的世界很大,很自由,但人被麻醉之后,也就如同吸毒一般,伴随着飘飘然的苦痛就会难以自拔。

  对高科技的膜拜而产生的非理性心理,实际上是工具理性无限膨胀而终极价值关怀匮乏的表现。高科技究其根本性质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式或途径,属于知识层面的工具理性,本身并不蕴含任何的价值意义。高科技所带来的一切,本质上都是人类的智力、体力的延伸,无论它是多么的高度智能化,它仍然还是对人类行为的模拟、复制,永远为人类所控制。如果一味地将高科技的工具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步,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并赋予其价值意义,那么,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就绝不是福,而是祸。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藉高科技而迅猛发展,如果也将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功能与效应本末倒置,那后果必然是让人失去自我,失去价值理想和终极关怀,如同弗洛姆所说:“由于人失去了他在一个封闭中的固定地位,他也就失去了他生活的意义,其结果是,他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目的感到怀疑。……一种他人无价值和无可救药的感觉压倒了他。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无际而危险的世界。新的自由带来不安、无权力、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7]

  在一个世纪行将结束之际,反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看到,人类社会总是在一种二律背反的矛盾中行进的。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一个世纪当中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另一方面又是人类为这种进步付出了许多代价。反省与选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本性。面对世纪之交所出现的种种新问题,特别是面对由于高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网络时代所进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人类的反省与选择,并非要对此进行诅咒和漫骂,而是要让人类在改造世界、创造生活当中,将负面的效应减少到低一些再低一些,将付出的代价控制到小一点再小一点,其根本的宗旨是要让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真正的是像海德格尔所企盼的那样:“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的文化交流藉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推动而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各种形态的文化有了更充分的对话机会。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再回到封闭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仅仅与自己对话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对话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调用一切方式、一切手段的方法来从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吸取文化营养,获得文化创造的灵感,以推动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视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潜伏的危机,则是克服这种危机的前提条件。人们不应对所潜伏的危机视而不见,也不能对此而悲观失望。危机的出现,同时也是转机的出现。雅斯贝尔斯在谈到人类取得科技成就时曾指出:“或许人类还将经历这些庞大组织,而走向另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仍将是遥远的,不可见的,不可信的,但却是真实的人类高潮的轴心时代”。[8]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洗礼之后,用高科技叩响了新世纪的大门,Internet将世界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共同体,人类在这个共同体里通过文化交流而创造出为人类共同分享的文化,将使人类获得新的自我觉醒。在网络时代,人类生活将离不开网络。网络世界,网络人生,是新世纪人类生活的主题。人类不应有了网络而束缚自己,而应通过网络创造人类的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因为人类的未来毕竟不是梦。(作者: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黄健)

  [1]参见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转引自史文鸿:《全球化下的文化冲击》,《明报》(香港)2000年1月13日。

  [3]参见M·卡斯泰尔:《网络社会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身份的权力》(The Power of Identity)、《千禧的终结》(End of Millennium)。

  [4]转引自吴彦真:《电子媒体的狂野污染》,《明报》(香港)2000年1月29日。

  [5]转引自吴彦真:《电子媒体的狂野污染》。

  [6]参见J·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7]弗洛姆:《逃避自由》,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36页。

  [8]雅斯贝尔斯:《智慧之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72页。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美《国际日报》熊德龙:借力打力 传播中华文化 (09/22 18:12)
  • 张丽玲:在日本建一个有利于华文传播的平台 (09/22 14:35)
  • ADSL:精确制导 分众传播 (09/12 14:16)
  • 清华同方获得网上传播视听传播“通行证” (08/15 12:18)
  • 第四媒体魅力无限 网络传播面临新机遇 (08/08 14:36)
  • 软包装与硬内核--透视美国对外传播战略技巧 (08/05 10:01)
  • 全球化国际传播的责任与挑战--从CNN到半岛 (08/01 11:44)
  • 丹麦管理新闻传播新软件“CCI新闻门”问世 (07/28 12:58)
  • 收费电视在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及传播方式 (07/25 13:58)
  • 理论·实践·创新 与时俱进中国新闻传播学 (07/23 10:17)
  • 试论全球传播时代电视新闻频道开播的必然 (06/27 15:10)



  •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