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引爆阵营之争
□主笔 任雪松
记者 徐 蕾 刘丽娟
说英特尔是计算机芯片领域内的唐·科莱昂,这一点也不过分。
即便是英特尔遭遇到了一个巅峰瓶颈,一直赖以为生的奔腾芯片、“摩尔定律”似乎走到了尽头,英特尔依然是英特尔,因为它是这个行业无可争辩的教父。
这一次,教父选择的是Wi-Fi,一种可以挑战3G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他希望能够借“迅驰”芯片进入到此前基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电信领地。
英特尔所倚仗的Wi-Fi技术有可能成为扼杀尚未长成的3G的杀手。最初,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这些通信领域的古老巨头还可以不把刚刚挤入自己地盘的英特尔视作一个新人,但当他们突然发现在这个新人手里举着一把足以致他们于死地的利刃时,他们有些坐卧不宁了。
谁有这样的号召力,能把Wi-Fi,一个依然存在着种种缺陷、苛刻一点说似乎有些漏洞百出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一夕之间成为各个厂商——从终端消费品提供商到网络运营商再到网络设备制造商,甚至还包括了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热捧的对象?
YES,英特尔。
也只有英特尔想到这样做,可以这样做。让我们看一看英特尔是如何在中国为追随者们编织技术梦想,打造一个追逐财富的产业生态链条的。
赢者英特尔
想一想在星巴克咖啡店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无线宽带上网冲浪的惬意感受吧。很爽,但有点超离现实,不是吗?
是的,就在几个月之前,这样的想法还只是停留在梦想的层面。第一,可能你的笔记本没有无线宽带上网的装置;第二,你的笔记本电池只能支撑1个小时,你又四处找不到电源插座。另一种让人扫兴的原因可能是,电信运营商们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
但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已经成为过去。从英特尔公司半年前发布“迅驰”芯片以来,贴着英特尔公司“迅驰”商标、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广告铺天盖地,而电信运营商们在无线上网(Wi-Fi)领域的圈地运动也像是西部淘金一样的如火如荼。
至少在表面上,一个笔记本无线上网的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尽管很多人对于Wi-Fi这样一个拗口的无线网络专业术语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怎么发音,但英特尔公司的“迅驰”芯片却在短时间内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
在北京中关村海龙电子市场内,大大小小的代理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客户推销内置有英特尔公司“迅驰”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喂,伙计,奔4已经老土了,瞧瞧这个,万元以下、轻薄、电池持久,而且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迅驰本子。”一个穿着花格衬衣,挽着袖口的矮个儿小伙用他那高亢的嗓门招徕顾客。这样的叫卖场景很自然的让人想起集贸市场卖菜的商贩,区别只是他的面前摆的不是一堆白菜,而是针对高端商务人士的迅驰笔记本电脑。这家店面代理的是方正颐和笔记本,他们很早就推出了万元以下的迅驰机器,而且,还向用户奉送运营商的无线上网礼包。
不错,迅驰笔记本很难像白菜那样廉价普及,但市场释放出的信号已经在表明,“迅驰”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取代奔4,成为笔记本市场的主流机型。
不过,在对“无线”、“迅驰”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迅驰也逐渐走入一个尴尬局面,自面世以来一直主打高端商用市场,强调无线应用的迅驰笔记本出现市场需求错位,用户更看中其轻薄、电池待机时间长的特性,而无线应用则在其次。
但迅驰的热卖场景以及其在市场上塑造的影响力和接受度,已经足以让围绕在英特尔身边的老板们躲在角落里“偷着乐”了。IDC8月中旬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凭借着迅驰芯片,英特尔在第二季度移动芯片市场上的份额上升了将近3%,达到了88.1%。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这3%几乎都来自老冤家AMD。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迅驰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情况还将继续上升。
在中国市场,Wi-Fi笔记本电脑的主流价位已经降到了12000元左右。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庄海鸥表示,从市场需求情况估计,下半年中国市场采用迅驰技术的笔记本将占到整个笔记本市场的50%以上。
当然,英特尔现在还不到开香槟庆贺的时候,但在这家专业计算领域里的领导者迈向通信产业的征途中,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漂亮的开端。
现实对英特尔形成的挑战是,迅驰芯片超越了英特尔已有产品更新换代的“摩尔定律”,取而代之吸引眼球的是其无线上网的技术。换而言之,渗入电信领域的英特尔必须重新营建一个产业生态链。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应该有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力量、有终端产品的生产商、网络设备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庞大的消费层。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几乎全部在中国开展笔记本电脑业务的中外厂商,还囊括了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网络运营商,思科、华为、中兴通讯等网络设备提供商,甚至还包括了金山、腾讯等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他们会跟随英特尔追逐Wi-Fi的技术梦想吗?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迅驰芯片产生了如此之强的市场渗透力?在迅驰周围,英特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生态链?英特尔怎样把上中下游的不同厂商聚拢在自己周围的呢?
收买电信运营商
事实上,要实现迅驰的市场领导者梦想,英特尔必须首先使Wi-Fi的概念让终端消费者接受。而在现实中,它必须推动电信运营商尽早地营造一个成熟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环境,即推动运营商加速“热点”(提供WI-FI无线宽带上网的地点)的建设。
现实是,英特尔把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解决得相当完美。“中国是全球Wi-Fi发展最快的。现在,包括中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在内的运营商都在抢着建‘热点’,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推迅驰笔记本。”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商用经理孟海滨对《商务周刊》说。
为了配合“迅驰”的市场推广,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全新的无线认证计划,对合格的热点进行标识,这些标记将帮助用户识别在哪里可以无线连接、哪一个特定的服务提供商已经经过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验证——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用装有迅驰芯片的笔记本无线上网。
英特尔的无线认证计划目前已经与全球100多家通信运营商达成协议,共同建设无线链接基础环境。另外,英特尔还与希尔顿、万豪等饭店连锁机构以及哈根达斯、太平洋咖啡等餐饮连锁店全面合作发展“热点”场所的建设。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似乎对于Wi-Fi也趋之若鹜。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都在不遗余力地扩充自己的“热点”。中国移动建设热点的速度无可比拟,自2002年启动这项工程以来,已经开通包括机场、商务酒店在内的700多个热点地区,用户可以使用GPRS+WLAN的双模卡在移 动网络和热点覆盖区域无线上网。
中国网通虽然目前开通“热点”的数字是200多个,但其在全国大城市已建毕的“热点”多达2000个。而他们引以为傲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80%以上的五星级饭店、高档写字楼、机场的Wi-Fi“热点”,都已被小网通“一网打尽”。
中国网通企业客户及CNC Connected业务无线宽带业务部高级经理梁继先表示,英特尔已经携手网通在全国100余个“热点”进行了共同标识,一方面,会有“CNC Connected”的标记,同时,还有英特尔迅驰“Centrino”的徽标。
“Wi-Fi业务是网通基于‘CNC Connected’平台开发的一项增值业务,只要有需求,这些楼宇几天之内就可以成为热点覆盖地区。”梁继先介绍说,中国网通的“CNC Connected”业务就是通过网通大规模高容量的光纤骨干网和分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城域网,把全国最富商业价值的酒店和楼宇集中在一张网上,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话音、视频会议、企业快速建立VPN等服务。目前网通的宽带网络和服务已经接入到全国2000多栋商业楼宇中,这些被网通认为“中国最富商业价值的”酒店和楼宇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电信消费市场,更是“Wi-Fi”的潜在消费市场。
除了商务楼宇外,网通也在进行一些公共地区热点建设,网通与北京的32家和天津的4家星巴克咖啡店签订了安装Wi-Fi热点的协议。7月23日,京津两地24家星巴克咖啡店启动了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服务。
中国电信则充分利用其有线资源,将WLAN与ADSL捆绑,名为“天翼通”的Wi-Fi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已经在上海和广东等地铺开。
尽管在几大主要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步伐较慢,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联通也已与长城宽带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联通将与之合作推出相应的“热点”服务。
运营商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热点”建设花费巨大,而且Wi-Fi的商业赢利模式尚不清晰,商用短期内并不能产生多大利润。然而英特尔为了“引爆”Wi-Fi,自然希望这样的“热点”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分析人士认为,运营商和诸多的连锁机构此次对与英特尔的合作如此热衷,可能是受到了英特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直接资金支持。
细心的记者发现,从6月中旬开始,新浪网的科技频道增加了一个名为“无线热点通”的专题,里面有全国的Wi-Fi热点分布图,用户不但能查到最近的热点在哪里,还可以系统地了解到可以获得哪些服务。整个专题都是在为网通、移动等运营商做客户宣传,但是,与新浪网合作开设这个专题的并非运营商,而是英特尔。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庄海鸥说,英特尔的目的是把所有运营商的热点聚在一起,让用户看到一个城市完整的热点分布。“中国有几家运营商,每个运营商在不同的地方布热点,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不需要知道这个热点是谁建的,只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让他用就好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庄海鸥说,“这可能不是任何一家运营商愿意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来做。”
对于英特尔是否直接注资,帮助运营商推动Wi-Fi网络的建立,英特尔方面有些闪烁其词,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马宏升表示,“这些合作是多方面和灵活的”。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则用“顺利和完美”来形容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
网通一位知情人士称,网通此次与英特尔的合作,双方都将投入比较大的力度。英特尔方面也将会有资金投入。但就英特尔投资的用途和具体细节尚不清楚。“至少在技术测试和市场宣传上,它会有一定的投入”。
按照英特尔的迅驰全球推广计划,仅仅在品牌推广方面,英特尔就将投入3亿美元,而这还不包括与运营商合作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及宣传投入。英特尔未透露在中国市场的具体推广金额。
PC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事实上,面对英特尔这样的行业巨人,一般的终端厂商本来就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据Strategy Analytics调查公司指出:今年全球出货的笔记本电脑中将有24%拥有Wi-Fi的无线上网功能,数量约800万台;到2008年此数字还会攀升到90%,为1.41亿台。
无线上网已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PC厂商——也就是终端消费品制造商选择哪一种无线上网方式,决定了阵营的划分和未来商业价值。在迅驰芯片发布仪式上,英特尔就同时宣布,迅驰已经有IBM、戴尔、东芝、惠普、NEC、富士通、三星、索尼等国外厂商,以及联想、方正、TCL、海信、清华同方、Acer、华硕等内地和台湾笔记本厂商的支持。
三星是英特尔最坚定的支持者。三星X10采用的是迅驰的整套技术,而且三星前期已经为迅驰笔记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铺垫。很明显,作为Intel“迅驰”全球合作伙伴之一(另一个是IBM)的三星试图通过大动作扩展在笔记本市场的份额。消息人士未经证实的说法是,Intel曾经给予三星5000万美金的推广费用。
三星笔记本电脑中国区总监张剑告诉《商务周刊》,三星X系列的笔记本从研发阶段就是和“迅驰”的研发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是三星和英特尔联合在做电脑的研究和芯片的研究。“三星作为生产笔记本的厂家要做出更新、更薄、更省电、速度更快的机器,这样也给英特尔这家生产芯片的厂商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两家公司从迅驰的研发阶段开始配合,” 张剑透露,三星X系列从研发阶段就作为英特尔测试的基础机型,双方合作,相互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产品。合作应该是在“迅驰”发布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
张剑称,迅驰笔记本会逐步变成三星笔记本的主流,最开始是10%,现在达到30%,很快会达到50%,之后可能会超过80%。
方正、清华同方、紫光等国内厂商也为“迅驰”疯狂了一把。方正科技移动产品业务群组总经理宋建东透露,方正科技是英特尔迅驰芯片推广配合最密切的国产PC厂商。方正今年计划在全国的渠道体系里设立50家迅驰笔记本体验店。
但IBM、联想等一些主流厂商最初对于推出迅驰产品选择了谨慎行事的方针。IBM初期发布的笔记本是脚踩在“奔4”与“迅驰”两条船上。而联想在市场初期也没有急于在迅驰机型上作出大幅度的促销活动。直到8月底,联想才大规模发布9月至年底的最新迅驰推广方案。
但显而易见,在诸多的迅驰笔记本厂商中,联想、IBM属于英特尔“位高权重”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都有他们自己的“小九九”。继2002年2月份联想根据麦肯锡咨询方案的建议启动手机业务后,现在,伴随着英特尔的“迅驰”计划,联想在无线互联战略中布下又一枚重要的棋子。
联想把迅驰笔记本的推出视为关联应用互联互通整体战略的延伸。联想手机部的一位人士表示:“ICT(电信与IT产业的融合)是趋势,这是大家都能很清楚看到的。真正融合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一个IT厂商不能做手机,而反过来,手机厂商能做IT产品的可能很少,联想从高端服务器、家用电脑、商用电脑,到客户手上的手机、PDA,几乎全都做到了,终端方面我们是360度覆盖,其中也包括无线互联的信息产品。”
联想已经推出针对企业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而针对家庭的无线应用方案,联想也在积极开发。
对于较之其他厂商晚推出迅驰产品,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夏表示,联想有自己的即定计划,而竞争对手也都在看彼此的动作。对于与英特尔的合作,夏颇有些得意:“说起国内这些厂家,可能没有哪家企业像我们和英特尔关系这么好,因为无论是台式PC、笔记本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我们的销量都是最大的,自然与英特尔的合作也是最好的”。
在英特尔推出迅驰之后,PC厂商紧跟还是晚跟似乎玄机颇深。比如,三星最早跟随英特尔,采取这种非常紧的跟随态度是不是会有一定风险呢?
三星笔记本电脑中国区总监张剑认为,到目前为止,英特尔芯片的更新和改善可能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早介入和晚介入持观望的态度,可能是每个厂家考虑到自己这个产品线的规划,包括现有机型老款笔记本的库存。三星前期推广和库存不会存在矛盾, CPU一定会更新或者P4换成迅驰,这个时间表不会因为有人观望而改变,三星在中国区只有一个厂家,没有以前老的包袱,所以敢于紧跟迅驰。
而对于联想较晚加入战团的行为,赛迪顾问分析师黄青露也表示认同,“联想的动作非常是时候,因为英特尔投资了足够的资金在迅驰推广后,又有几个笔记本厂商一起预热市场,等于对市场有了更多认知,进来的时机正好。”
对抗3G的背后
《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书《引爆流行》中,引用了David Sanoorf利用一场拳王争霸赛的转播将无线电技术应用引爆的例子,来说明社会流行风潮引爆点的概念。在“迅驰”技术全球推广会上,英特尔再次引用了这一例证,以向全世界说明,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引爆点”上。
如果说英特尔已经引领了Wi-Fi技术的全面爆发,还有些为时过早,但英特尔公司的确在Wi-Fi上下了大赌注。两个公司领导人贝瑞特和安迪·格鲁夫在世界各地鼓吹Wi-Fi的好处,他们试图让人们相信,Wi-Fi将在电信行业成为一股强有力的分裂力量。对于英特尔而言,这的确已经成为一股分裂力量。英特尔已经把行业和分析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对在风景名胜地、飞机场、咖啡屋和宾馆建造无Wi-Fi“热点”区域的狂热。而且,英特尔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无线计划:它打算用更快更廉价的连接方式来结束家庭与互联网中枢之间的所谓最后的隔阂,这样的话,商家就可以向家家户户提供交互式娱乐节目和一系列其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Wi-Fi的生态链里,仿佛在一夕之间,一个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时代已经来临。可能它就在你的身边,在你供职的写字楼内,在街角的星巴克咖啡间。但是,长期以来,关于无线上网,公众们都是从移动运营商那里听到有关3G技术的美好远景,现在,英特尔携迅驰芯片一声号令,终端厂商、运营商、设备商共同发力,一个活生生的Wi-Fi无线宽带应用斜里杀到。随之而来的一个疑问是,3G会被Wi-Fi取而代之吗?
事实上,从1999年Wi-Fi出现使无线局域网彻底浮出水面那一刻起,有关Wi-Fi是否能够替代3G、替代蓝牙就已成为争论的焦点。
理想中的3G用户可以永远保持与互联网的连接状态,并能够随时随地在自己的手机、PDA和笔记本电脑上享受高速冲浪的乐趣,但其障碍在于其高昂的牌照许可费用以及基站设备投资。相比3G,Wi-Fi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廉价提供无线互联的效果,而且提供更大的带宽。从价格上来说,Wi-Fi接入的整体费用比移动运营商们提供的增值服务要便宜许多。Wi-Fi基站的建设成本价格一直在迅速下降,从1997年的1900美元到2002年年底的70美元,每年的价格下跌幅度高达42%。与之相对应的是,3G蜂窝系统的基站价格却稳定在每个要5万到25万美元不等。
但Wi-Fi同时也存在着安全、资费、漫游等诸多弱点。比如,在当前的Wi-Fi中,移动的自由度非常有限。此外,客户对于Wi-Fi技术的安全性依然心存忧虑。虽然英特尔声称,在技术层面上,Wi-Fi已不再是需要讨论的话题;而它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思科公司则身体力行,宣布其全球4万名员工已实现了无线上网办公,以此表示最高端的加密可以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地运行。但出于谨慎的惯性,众多的企业对Wi-Fi还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Wi-Fi存在包括运营模式、赢利等问题,”中兴通讯IP网络产品管理经理王延松说,“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够看出它整个的赢利前景。”因此,中兴通讯现在将一些Wi-Fi的关键技术比如Wi-Fi的安全,如覆盖、漫游、语音等问题作为重点研究领域。
有关Wi-Fi这种无线局域网是否能够替代3G的争论现在还在持续,但一些同时参与其中的公司希望,Wi-Fi、3G之间能够互补、合作,而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相互替代和革命。中国移动总工程师李默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移动业务最大的优势在“Everywhere”,既然Wi-Fi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所以移动网不会由于Wi-Fi的出现而被替代。“我觉得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它们业务的类型是不同的。”李默芳希望,两者的结合,可以增加中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
摩托罗拉(中国)电信解决方案部负责无线数据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的总监黄立也认为,Wi-Fi、3G各有长处,Wi-Fi更多的是LAN的延伸,3G更多的是无线的延伸,所以摩托罗拉选择两方面同时做。黄立说:“如果让IT厂商、设备厂商、ICP、ISP、终端生产厂商等,大家都能往一个方向使劲,这个市场很快就繁荣起来了。”
但是,在胃口巨大的庞然大物之间需求多赢往往是不现实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诺基亚、爱立信这些通信领域的古老巨头还可以把刚刚挤入自己地盘的英特尔视作一个新人,但当他们突然发现在这个新人手里举着一把足以致他们于死地的利刃时,他们有些坐卧不宁了。而对于英特尔这样处心积虑的入侵者来说,平起平坐已经是胜利,但Wi-Fi、3G毕竟基于的是不同的技术平台,只有做主导者才能吃到最大的那块奶酪。Wi-Fi是否能真正形成潮流,与3G一直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同:终端的普及程度和使用需求。尽管很多人认为这其中稍微有点烧虚火,但来自客户端的驱动力,才是Wi-Fi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折点,更是英特尔借迅驰入侵通信领域成败的关键。能够获得沉浸于3G的电信运营商们的认可乃至追捧,英特尔已经获得了“篡权”第一步的成功。
英特尔阴谋论
很多人认为,在英特尔这样一个技术至上的王国里,通常出现的是像安迪·葛鲁夫一样的技术狂人,而非管理智者。但事实上,安迪·葛鲁夫本人即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公司管理者。
葛鲁夫不仅仅为世人贡献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另类理念,他还提供了一种对付每个领导人所惧怕的噩梦时分的方法,即公司领袖在面对战略转折时应有的镇定和远见。“我们应该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既有赢家也有输家,我们还应记住,从广义上说,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葛鲁夫说道,“战略转折点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威胁,正是在这样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刻,那句‘要么改变,要么灭亡’的老生常谈显示出其深刻的意义。”
安迪·葛鲁夫从1979年担任英特尔公司总裁,他领导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公司,同时也经历了公司的几个重大的战略转折点,其中包括1980年代日本的存储器厂家迫使英特尔转入微处理器的开发。
葛鲁夫带领公司顺利度过了一次次的动荡不安。现在,他的继任者再一次来到了一个决定英特尔命运的战略转折点。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面临的问题是,英特尔一直赖以为生的“摩尔定律”似乎走到了尽头。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其竞争对手AMD,都感到计算机芯片的主频速度之争已经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从1993年到2000年,英特尔的股价一路飙升,从4元多上涨到80美元,但是从2000年9月开始,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业务无法支持这种高速成长,股价急转直下,跟随着整个IT行业的股票一起下跌,跌到现在的不到20美元,贝瑞特说,这是半导体行业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危机,尽管英特尔微 处理器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80%以上。
在推出奔4芯片之后,英特尔发现奔4的生存周期比以前更短,因为在IT的发展空间放慢后,这种产品更新的速度带来了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衰减。为了使推出的芯片尽快处于市场主流位置,英特尔参与到芯片的价格竞争,2002年英特尔收入为268亿美元,比两年前低了25%。
英特尔必须经历又一次的战略转折点。这一次,给英特尔带来新希望的是正在兴起的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英特尔认为该技术是浏览器出现以来网络世界里最重要的创新,因此,在PC芯片业务不能再继续从前的辉煌时,它将触角伸向了通信领域,凭借仍然牢牢掌控的在计算芯片领域的优势,以计算与通信相结合的概念强势进入无线通信领域。这一概念落实到产品上便是“迅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迅驰”承载着英特尔的未来。显而易见,如果迅驰计划得以成功实施,在下一个10年中,英特尔仍将扮演行业领导者的角色,而且,到那时他所投注的影响力已不仅仅是在IT计算领域,通信领域也将面对他的王者威权。
“虽然网络和通讯并非英特尔的传统强项,但英特尔却把它看成未来增长的重点方向。”贝瑞特说。事实上,从宽带及接入设备、以太网设备、光纤设备到各种信号处理器,英特尔网络和通讯的相关产品无所不有,英特尔在每一方面都下了重注。IT分析师评价说,贝瑞特战略眼光在于,他抓住了计算和通讯融合的机会,利用英特尔在半导体和芯片上的技术优势,企图侵入通讯产业,成为其新的领导者。
“Wi-Fi在技术实现上不成问题,”英特尔公司CEO贝瑞特坚信Wi-Fi在通信行业的远大前途,“因为该技术在民间有着无穷的研发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与3G那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经历过包括互联网和3G在内的新经济泡沫破灭的噩梦之后,一项还遭到众多质疑的新生技术,还能够带来一个充满巨大价值的商业未来吗?也许,至少在贝瑞特和安迪·格鲁夫眼里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在身边已经积聚了更多的力量。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