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传媒人物 > 人物追踪
巴格达之行遭遇口诛笔伐 水均益不必解释什么(图)

MEDIA.SOHU.COM  2003年05月29日11:27  北京青年报

水均益不必解释什么

  以前水均益曾因战地采访赢得掌声与赞美,今年的巴格达之行却让他在网络空间受到了围剿般的口诛笔伐,有不平者称之为“语言施暴”。水均益没有公开地回应,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解释,即使面对同事王志的追问他也只是笼统地说:“我做了一次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又是我非常应该做的事情。”

转自搜狐

  直接引语———水均益的话

转自搜狐

  ■所有的朋友,所有的观众,所有的网友,我不求你们的理解,不求你们的谅解,而且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可抱怨的,但是有一点,我尽了全力了。

转自搜狐

  ■从任何一个角度,包括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我可以斗胆这么说,恐怕这是我一生当中所承受的最大的压力,最大的最沉重的一次任务。

转自搜狐

  ■请大家放心,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

转自搜狐

  ■我们的主持人首先是记者,然后是评论员,但最最不能的是演员。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我:“水主,你那段表演真潇洒。”我说不定会从20层的办公室跳下去。拜托,千万别让我跳楼!

转自搜狐

  ■战争采访到底有多险

转自搜狐

  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像专家们预测的那样会无限拉长,而是不到一个月就草草收了场。于是,水均益很快就从巴格达回到北京,此行他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已经略微有些发福的腰围,一下就瘦进去四个皮带眼。

转自搜狐

  从巴格达回来之后,水均益除了为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接受了中央台《面对面》、《实话实说》的采访之外,几乎谢绝了所有平面媒体的采访要求。有人问其原因,水均益说战争已经被报道得相当充分,所以包括关于他的种种传言和争议,他都不想对媒体再做什么更多解释。

转自搜狐

  就在美国即将向巴格达发射第一颗“战斧”巡航导弹之前,当时接到国内死命令绝不允许冒险前进一步的水均益,因此在网上遭受到众多网民的严词斥责加破口大骂,好在战争迅即结束,SARS又在中国不请自来,人们顾不上再评说水均益到底是“胆小鬼”还是“英雄好汉”了。网络的无限发展确实是件好事,它让人类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从此变得如此快速与便捷,可就像所有好的东西也必有其负面与消极作用一样,网络不但因互联而从此会不断滋生出各种就像SARS一样的病毒,而且它的自由发言权,也在网上造就了相当数量爱说便宜话的“妄想狂”。

转自搜狐

  我对那些只会在虚拟网络空间“大话西游”而且舌头一点都不打颤的发言不屑一顾。可我对水均益数次前往国外进行战地采访,他个人的生命安全到底可能承受多大风险,却也多少有些持怀疑态度。于是,我的采访就从1998年在电视上见过的一个直播场面向他发问———

转自搜狐

  1998年那次海湾战争,电视上看见你站在一座楼顶上,头戴钢盔全身防护服几乎武装到了牙齿,而且画面后边好像还飞过一个亮点。但后来有人跟我说,水均益那也就是在作秀,其实他安全得很;那么我想问你,当时,你到底需要承当多大风险?

转自搜狐

  “这种议论,我后来也听到过。但那时我根本不想分辩,因为缺乏起码的常识。这么跟你说吧,当时我们是住在新闻中心的大楼上。而且伊拉克人知道,美军不太可能会轰炸这里,于是,他们就把防空高射机枪架在新闻中心楼顶上的四个把角处。美军发射导弹之前,早把伊军的防空雷达全炸瞎了,所以高射机枪也就是蒙着往天上打,什么叫‘火树银花’你能想象吧?然后‘噼里啪啦’往下掉的机枪弹壳,滚烫滚烫,一尺多长、碗口那么粗,别说砸到脑袋上,就是沾上点皮,也立刻就成了‘人肉烧烤’。就在我们那次直播的当时,一位路透社记者躲闪不及,弹壳一下掉到他肩胛骨上,当场就被砸得粉碎。你说,这到底需要承受多大风险?不亲临其境听着就跟侃山一样。就说作秀,我也没必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当赌注吧?当时美军是每隔40分钟密集轰炸一次,毫不夸张,最近的导弹离我们的楼就400米。也就是美国导弹打得准,要稍稍偏一点,就直接干到楼顶上了。那天夜里也是真有点鬼使神差,已经48小时没合眼了,可一听空袭警报响,人马上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精神起来。摄像机也架好了,说难听点,当地市民躲还来不及,可当记者的,还瞪着眼珠满处找导弹,警报响过20分钟之后,就听见方圆一公里之内开始爆响,我就对着镜头指指点点地说:这儿炸了,那儿炸了。正说着,就有一个亮点距离我们几百米绕着后脑勺‘嗖’地划过去,马上反应那是导弹,可嘴上一急,还说成了‘火箭’。这段直播后来获了中国新闻一等奖。当时有一位CNN记者看了这个画面说,简直太无价了!问有没有可能也让他们采用?我说,没问题,只要注明出处是CCTV就行,后来CNN果然用了。那是1998年12月19日的事,就在‘沙漠之狐’开战第二天。”

转自搜狐

  “能形容一下导弹就在身边炸开,那是什么感觉吗?”

转自搜狐

  “你经历过地震没有?我不是指地震那种摇晃的烈度,而是一种整体造成的场效应。整个空气先是完全被凝固,然后再被爆炸的巨响撕裂,如果身在其中,五脏六腑就像被高高地揪起来再狠狠放下去的那种震撼。可后来习惯了,居然还能根据自己身体的反应,大概推算出导弹爆炸离我们有多远。”

转自搜狐

  然而,这些明火执仗的导弹纷飞,还不算最可怕的。真正让水均益从心里不寒而栗的经历,是他去采访波黑战争。当时萨拉热窝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只剩下了残余战员的游击战,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秩序混乱,暗箭难防。水均益到达的时候,当地已经宣布宵禁,可每天晚上他还得到一个指定地点往国内传片子。而沿途必经一条山道,因为萨拉热窝是座山城,所以,有很多塞族狙击手和武装人员就躲在山上,不时向山道上经过的人打冷枪,就在他们到来之前,已有不少平民死在冷枪之下。水均益至今回忆那些夜晚还心有余悸:“我们中央台三个同伴都穿着防弹背心,一言不发就像三个幽灵,在深夜12点时并成一排,挨着墙根,六只脚踩在鹅卵石的路上‘咔哒咔哒’,心里真是特别恐惧。因为不知道突然就会从哪儿响起一声冷枪把你干掉。与其说那是害怕危险,还不如说是一种虚无更让人感到恐惧。”

转自搜狐

  还有一次,是在拉马拉采访巴以冲突,当时正赶上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军队对峙。当时,水均益和摄像记者只顾扛着架机器追拍双方冲突的现场,正全神贯注时,以军向示威人群后边发射了一颗催泪瓦斯,水均益忽然发现脚底下飘起一层白烟,随之瓦斯弥散开来,他和同伴顿时就觉得撕心裂肺,七窍马上就要憋炸,眼泪已经呛得满脸都是,连忙夺路而逃,找到一处安全的角落,一屁股瘫倒在地,大喘气半天还缓不过来。水均益形容:“我平时好酒,打个简单比方,就是酒喝到不能再喝一口了,可又愣灌了几口,还一口都吐不出来!就是那种感觉。”

转自搜狐

  今年,美英联军攻打巴格达的过程当中,以身殉职的战地记者人数是最多的一次。而在战争爆发后(即将全面爆发前的一刻),有一位叫闾丘露薇的女记者,关掉自己的手机,拒绝上司的任何指令,非常胆大地与所有刚从巴格达撤出的各国记者逆向反上,终于进入巴格达。我虽然没有亲临过战争采访,却真心真意从心里钦佩闾丘露薇的勇往直前。但同时我以为,这种孤胆行为却并不适于向所有战地记者推广和普及。恰恰也正是她这“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无意中让水均益背了国内许多“无知无畏”网民的恶骂。闾丘露薇个人行为本无可厚非,但网民对水均益的叫骂却因不负责任令人厌恶。我个人认为,战地记者首先应当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且必须对整体安全形势有一个充分全面的把握,有了这个判断然后再去承担风险,争取把第一手新闻发回来。我认为,这才是最牛的记者。不能说前边全是地雷,我也冒百分之百的风险往前闯,只要有万分之一概率不送命,我就要试试。假如以此作为标准去衡量战地记者,那就是去赌城以命博彩好了,而不要完成战争采访了。

转自搜狐

  ■在他吊儿郎当的背后

转自搜狐

  1993年,水均益正当而立之年,正式进入《东方时空》,到现在他已经做国际类节目整整10年时间。他当初进入中央台,还当了主持人,却完全是机缘巧合。

转自搜狐

  那时的《东方时空》尚属筹划初创阶段,也没有之后俯视天下的十足牛气,当时匆忙之中就打算在栏目里做些国际方面的报道内容。于是,就想在兄弟媒体单位找寻几位懂行的人来帮忙策划,水均益那时正在新华社国际部当记者,很快就被请来参与了几期节目的策划,到1993年下半年,电视台领导又说,最好你能出来当记者,直接到前台,就是这样的偶然机会,水均益从此就开始了他在《东方时空》的国际报道生涯。

转自搜狐

  他此前就是一个电视狂,在新华社工作时休假回兰州家里探亲,愣是可以一天看24小时电视,甚至连后半夜的无线电讲座都不放过。所以,他这并非广播学院科班嫡传的“野

转自搜狐

  路子”,一上手就照样能编节目,抄起话筒也敢说,索性就一直干到现在也没歇手。如今的水均益,已经是兼记者、主持人、制片人于一身,我因此而问:究竟这三个角色当中哪一个干起来让你心里感觉最舒服?水均益回答:“当然最舒服还是主持人,有人伺候着,还老在电视上露面,而且不用跑跑颠颠。我觉得最累的不是制片人就是记者。记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非常辛苦,而且所做的大量工作都在幕后,不为人知。”

转自搜狐

  和一评球评着评着就把自己膨胀成“球霸”、一访谈访着访着就把自己访成了预审员的极个别主持人完全不同,水均益,从他一开始在电视上露面,就从来不见“假严肃”和“伪权威”的主持“气概”。听他在电视上说话,很从容,也很自然,看他采访外国元首,也从不会阴着眼睛扁着嘴唇专等人家进入自己的话语圈套。甚至与某种“傻、大、痞”的电视主持风气相比,水均益的主持似乎还有些周星驰的“无厘头”味道。其实,如果水均益乐意,他更可以借采访国际名流们的机会,把自己端起来,像一个冒充权威的窥私者,可水均益似乎不喜欢这样。所以这位既会说外语又跑了世界许多地方的电视人,似乎因为见得多了也识得广了,说话更知道哪儿深哪儿浅,也更明白在电视上如果作秀太过,就早晚一定会被观众彻底看破。

转自搜狐

  有一个电视场面,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还让我至今难忘。那是有一次号称“十大著名主持人”聚在了一起,于是各位男女主持人大吐苦水,说自己干电视如何抛家舍业、如何为观众寝食难安、如何牺牲享受放弃许多,甚至说着说着,还有人眼泪汪汪。轮到水均益诉苦了,可谁知他却很不知趣地脑袋一歪、略带讥嘲地笑一笑,吊儿郎当拉着长声说:不至于吧!干电视咱也没难受到那种程度吧?当主持人还是能得到许多好处的吧?就这么几句话往下一撂,刚才所有夸张辛苦者,一下就泄了气露了假。此前,我并不十分欣赏水均益有时主持节目的摇头晃脑,但从那次看他以玩世不恭大破假装正经,我就开始欣赏他那特有的不卑不亢加吊儿郎当。别人正襟危坐个个端着,我就装老顽童周伯通一屁股出溜躺在地上,别人煽情泪水涟涟,我就偏偏嬉皮笑脸。说起水均益有这些性格的侧面,倒也有其合情合理的根据,水均益的父亲是教授,“文革”开始后一直饱受冲击。他从小就因为出身不好,而备受压抑,可这些反而更塑造了他反叛而桀骜的某种秉性。上小学时七八个孩子冲上来把他按倒在地一顿暴打然后逼他叫“爷爷”,但他宁愿被打得鼻青脸肿,还是不肯认自己是“孙子”。所以这种成长经历就给他一种潜意识:像我这样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有什么前途,唯一就是得把本事学好。在大学里学校的指导员管水均益叫“自由战士”,其含义就是概括他自由散漫加小混球的为人行事风格。但有一点他让老师倒也无话可说,那就是他从小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转自搜狐

  可即使在水均益参加工作后,学会了凭本事加嬉皮笑脸作为生存之道,他也很有过自己的一番隐衷———他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英语系,本科,算个高材生。当时教育部正实行改革,可以凭好成绩而左右个人的毕业分配。最后大学里一评分,他是年级里四年平均成绩最高者之一,学校说你可以自己挑选地方,结果他就选择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新华社。进新华社,他先被分到国际部,接着又下放到宁夏分社去实习,最艰苦的西海固都被他的足迹踏遍。然后再回新华社继续在国际部当编辑,从那以后一下子他就跟中东问题结了缘。从助理编辑到编辑,一干就是四年。其间也反复经历过一些挫折、冷遇等等。但那时,他常会想起他老爸的口头禅:做人一辈子还是得凭本事吃饭。

转自搜狐

  ■一边说一边哭?就免了这个麻烦吧

转自搜狐

  从电视上仔细看水均益那双眼睛,猜想他必是一个内心非常多情的男人。而且注意一下他做任何一对一的采访场面,其目光也永远会直视对方的眼睛。水均益承认自己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但他对男人多情的解释,就是应当热爱生活与善于体验生命。

转自搜狐

  从年轻时起,他对生活当中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会非常珍视,容易感动。有时哪怕别人一句不经意的感慨之言,都可能会让他怦然心动。因为出身在一个书香之家,所以从他的气质、举止甚至眼神当中,仍然能找到某种清高与优越感。可尽管承认自己是有某种清高,但他绝不认为自己曾经娇生惯养。在水均益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当时他在家里能够蒙受的最高待遇也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被兰州人称作散饭的玉米糊糊,哥哥姐姐的饭碗里加些酱油或咸菜,而他的碗里可以加一勺白糖。对这种细微的“优惠”差别,水均益认为与其说是物质上的优待,还不如说是全家人对他在精神上的一种呵护。

转自搜狐

  水均益年轻时有过失恋的经历,而且还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内心过程。即使从小就清高就有优越感,但在男女方面,他却认为自己年轻时就是一只丑小鸭。尽管他相貌英俊,但因为个子不高在当时也不是被众多女孩子所青睐的。说到现在的夫妻感情,水均益表示,关于这种私人感情问题,以后不做采访时完全可以面对面深入探讨,可如果面对采访也如实交待,他很怕自己会像某些演艺明星那样就“如胶似漆”地被粘在媒体的版面上。

转自搜狐

  话题一转到女儿身上,水均益的眼神又开始温情起来:“怎么说呢?现在就像是两个成熟的朋友一样,我们有时会坐在一起,对一些人生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探讨,而且她的言谈,经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我其实一直对她管教很严,小时候甚至动手打过她,可后来逐渐发现不应该这样,任何孩子的成长,自己的路就该由她自己走的,即使有时会跌倒,也最好不要老去搀着扶着。好在她现在已经长大,而且很聪明,根本用不着我经常为她的前程犯愁。”

转自搜狐

  即使有了家也有了女儿,水均益也害怕离开朋友的那种精神孤独与寂寞。至今,他不追流行,更不会因为迷足球而达到疯狂的程度。可他喜欢打开一瓶一瓶的啤酒与三两好友豪饮神侃。他可以和刘欢把酒叙谈,从1小时谈到24小时,然后醺醺然到飘飘然,先由汉语聊到英语,最后导致刘欢在大醉中起身,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吟唱法语歌曲。

转自搜狐

  我问水均益:采访过那么多世界领袖级人物,最钦佩的是谁?最有魅力的又是谁?他告诉我:最钦佩的人是加利,那位本来就极富悲剧色彩的人,后来却成了联合国的大管家。号称是秘书长却更像是一个“国际乞丐”,那么多会费收不上来,还得到处伸手央求着去要。最后终于被赶下台,躲到埃及一个海边城市去写回忆录了。水均益为加利的修养和气度所折服。而最有个人魅力的,水均益认为是美国上届总统克林顿:“我采访他时,莱温斯基的绯闻已大白于天下,但坐在对面你仍然认为他非常有魅力,这种魅力是表现在他交谈中不自觉流露出的那种诚意与好奇,他合着双手非常认真地倾听你的提问,而且很认真地回答你的问题。他关心网络,关心环境,关心一切他认为新鲜的事情。那种感觉不是摆个架势就能装扮出来的。”

转自搜狐

  正当不惑之年的水均益,已经可以从他头发茂密的两鬓间,发现几根白发了。水均益如今感觉自己相比年轻时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会因为什么而轻易流泪了。今年从伊拉克回来,接受采访之前有人曾诱导他,谈及战地采访的艰苦过程时,最好能以眼泪作为辅助,劝了半天,水均益却笑答:我们可以谈到内心感动,深深的感动,但一边说一边哭?就免了这个麻烦吧!

转自搜狐

  ■水均益,一九六三年九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毕业。作为新华社前驻中东分社记者,水均益参与了海湾战争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一九九三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还曾专访过安南、普京、克林顿、布莱尔、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托莱多、阿拉法特、卡尔扎伊、马哈蒂尔、穆巴拉克、查韦斯、纳扎尔巴耶夫、基辛格、比尔·盖茨、多明戈、泰戈·伍兹等国际政要、商界巨贾和知名人士。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