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记者在线 > 经济观察报周 > 《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邵颖波
《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邵颖波聊天实录

MEDIA.SOHU.COM  2003年09月15日14:18  搜狐传媒

聊天现场:左:邵颖波 右:嘉宾主持:迟宇宙
 
   9月11日《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邵颖波做客搜狐记者在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请到《经济观察报》著名的首席评论员邵颖波老师。

  《经济观察报》的基本现状

  邵颖波: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第一次参加在线的聊天活动,在《经济观察报》大家知道我是属于编辑记者队伍当中年龄稍微大的,一些现代的时髦活动当中我一般不太参加,网络现在离不开,搜狐是我唯一经常浏览的门户网站。我现在很多工作离不开网络,今天搜狐请我来,感到非常高兴。大家在搜狐这个平台上见面是缘分。

  主持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你去《经济观察报》之前的经历将会影响到你在《经济观察报》的成长,能不能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下你去《经济观察报》之前的经历。

  邵颖波:在这儿确实有必要把我自己介绍一下,刚才你说到“《经济观察报》著名的”这个定语肯定是不对的,在《经济观察报》出名的人很多,我肯定不是其中之一。我在《经济观察报》之前工作一直很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法制部,我做政法记者,有时候也做广播节目的主持。我还有一个经历,如果有些网友看一些报道就了解,我从93年开始做兼职律师,做刑事诉讼的辩护。这些经历跟我现在的工作本身存在着非常直接的联系,我给一个副部级的高官做过辩护。

  大家知道我们这张报纸《经济观察报》被归类为新锐财经类媒体。有人说想不到财经媒体办成你们这个样子,他们觉得和以前传统的报纸不一样的是,因为这张报纸还有大量的有关于政治、法律、社会以及学术和思想界的内容报道和传播,也有人说我们就是一个贩卖观念的媒体。我们这张报纸作为财经报纸来说,我自己的理解是,它有很高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理念。

  所谓首席评论员只不过是给报社前面写社论的人,这个对我来讲刚刚有半年时间,这之前我做记者部的主任。最直接的原因写社论,由我来写并不是说我的文笔怎么样,我们的主持人迟宇宙过去是我们报社文笔最好的记者,还有许知远等等。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我的一些思想观念和报社的整体理念是暗合的。我写的一些东西出来基本能够得到编辑部同仁的认可,大家的想法可能都差不多。我通过适当的方式代表大家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可能觉得我比较适合于干这个工作,现在就来做社论的写作。所谓首席评论员其实名不副实,很多社论都是集体讨论的,我们定什么选题,站在什么立场上,我们应是什么主张,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在编辑部的编前会上定下来的。关于度的把握也经常由主编辑来提醒,当然有的时候比较一般,话不要说得太满,或者话不要说得过份。有时候很具体,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到哪儿为止,并不完全是我自己有多少本事可以把握这个度,可能跟工作经验有一点关系。

  我在《经济观察报》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两年前报社成立的时候参加进来,当时我作为普通的记者,一年之后做《经济观察报》机动记者部的主任。今年三四个月以前做评论员。


邵颖波在聊天现场

  评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主持人:你怎么完成从记者到评论员的转型?作为一个职业记者到一个职业的评论员这种转型实际上有一定的门槛。

  邵颖波:不要把这个事情说得特别玄妙,其实也很简单,我过去在电台做专题节目基本上就是跟听众说话。说话本身肯定对专题节目来讲不是报道,基本是一种叙述、评论的方式,我觉得我可能有这种写评论的基础。直接原因是从我做部门主任的时候开始,我就很少有机会出差,很少有机会到外面采访或者参加活动。每天都要到办公室来,都要为这些选题的策划把握等等为这些事考虑。人就是这样的,行动少了,思考的时间就多了。做部门主任的时候,经常为报纸还要做点儿其它贡献,偶尔有几次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专业,让我帮忙写,我开始试着写了几次,他们觉得很满意,慢慢有一种依赖。一个题目认为我这样的人可能会比其他人把握得度稍微好一点,就请我写。越写越多,自然而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经济观察报》是一份年轻的报纸,记者都很年轻,许知远现在只有27岁半,我已经37岁。在编辑部里面我基本上算是前几名。在报社大家都叫我大哥,也有人叫老邵。

  主持人:我个人离开《经济观察报》之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经济观察报哪些东西吸引过我们,哪些东西我们离开之后对它非常留恋。我特别想知道,是什么曾经让我们留在那儿?

  邵颖波:我很感动这种问题,我个人在报社里面经常为报社的一些情况所感动,我觉得现在我们报社有的时候说到报社的不足之处,或者有一些怨言,或者工资待遇比不过南方报纸等等。但是大家对报纸的忠诚度依然很高,我们也经常想,在报社里面也经常想,这个报社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吸引力。我过去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间做过很多所谓的兼职,我从来没有一个经历象对待《经济观察报》这样留恋。《经济观察报》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家单位的气质。

  主持人:除了气质之外,有没有一种东西,觉得大家初创的时候一起来,就跟一个孩子一样,到今天长得不丑还不错,有一种感情在里面。

  邵颖波:有一些人说我们这些人自恋,觉得那张报纸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自己拥有这张报纸,是他们创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这张报纸就是我们编辑部人的报纸,或者是我们报社的报纸,它是社会化的产品,属于读者的。我们这些人的确创造了它的内在气质,那种卓尔不俗的气质,报纸为那些有理想有未来的人服务,自己同时确认自己是有理想有未来的人。大家应该发现我们报纸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无论我们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什么地方,也无论他以前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或者资历,大部分人不是学新闻的,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都是20出头。我们不光是年轻人,而且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无论是谁在这张报纸总是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是我们的一种幸运。我们报纸并没有非常科学的管理或者说我们通过某一些管理的系统来管理,但是恰恰造成这么一种情况,比如我过去在机动记者部,我觉得机动记者部的人所有的人都已经成长为我们报社非常重要的编辑记者。我们除了首席记者钟委志,除了高级记者史岩,资深记者黄一昆等,还有高级记者邓谨,他们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空间,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适当方式,使自己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对大家有用的记者。这是我们《经济观察报》特别值得夸耀的地方,我想我们没有分门别类分派打压什么人,只要他有上进心,而且确实有本事有勤奋的人,一定在《经济观察报》能够成长,这是我们报社一个最好的优点。这个也是很多人留恋这个地方的一个原因。大家觉得在这儿就有希望。 主持人:作为一名昨天是记者今天是评论员的写作人,你觉得做一个记者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做一个评论员最需要的素质又是什么?

  邵颖波:我是评论员也没做好,记者也没做好,我们有首席记者,他可以给你讲应该如何做一个记者。我觉得做记者传统说法要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做评论员可能思维的敏捷更重要。做记者有时候思考太多某些时候是有害的,对于客观报道来说,有时候有伤害,想得特别多反而有伤害,不能够忠实记录事实。但是作为评论员思维的敏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一定要捕捉生活中发生的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事件。这个本事作为评论员尤其是作为参加策划的人员来讲一定要具备,这是一个先决条件。第二个条件,作为评论员一定要有自己比较成熟系统的看问题的方法和世界观,做评论员最忌讳左右摇摆,这个事情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这种东西比较忌讳,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对待这个世界的看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第三个,学习的能力。作为评论员可能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一个事物作为记者来讲,把需要把事情的过程记录下来,评论员要想对这件事情评价,肯定不能根据表面现象直接从感性拿出一个说法来,我觉得如何就行了。一定要有学习的能力,有认识事情的能力,深刻认识它,搞清楚搞透了,在那种基础上才能产生自己的观念。评论员比较静一点儿,记者行动能力比较强。

  主持人:你以前做机动记者部的时候,更多的事情是做管理、组织方面的东西,现在做首席评论员就单干。

  邵颖波:肯定不是单干,我们实际工作坚持得不是很好,但是作为社论的工作我们肯定也像其它报纸一样,也有定期的开会讨论制度。我们不是日报,如果按照日报的体制像《纽约时报》也是每天几个写社论的人早晨到一块儿喝咖啡,把一些问题定下来,把一些想法对一对,在社论版主编的组织下马上分配下午写稿,他们每天都有。我们因为是周报,基本采取的做法是周一确定关注的事件,可能会有五六个,或者有七八个,要求我们相对比较熟悉这个领域的人,要求我们的撰稿人从礼拜一开始关注。周四下午一点钟还要开会,我们可能淘汰一些选题,剩下的一些选题要确定采访立场、主张,甚至准备怎么写都到这一天做一个讨论,做完讨论之后大家再分头去写。我写头版社论一般要到四点钟编前会定各版内容的时候再跟总编讨论,总编会给一些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这个东西如何写,尤其是关于分寸的把握上,会给一些比较具体的意见。周四晚上或者周五上午来写,不是单干,跟过去比少了一些所谓的行政事务。社论一定要代表报社的意见。

  我们报社里面能够写社论的人很多,可能有十几位。这个跟两年前比确实不一样,我们报社是一个利于人成长的地方,现在像我们的普通记者达到高级记者的这些人,还有各部门的主任、编辑都非常有思考能力。我们经常把一些任务分派给他们。


邵颖波在聊天现场

  《经济观察报》的定位

   网友:你怎么看待《经济观察报》的定位问题。

  邵颖波:我虽然是学新闻的,但是我还是不愿意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这张报纸。市场化的报纸当然也是讲定位,但是不是教条地来说。我们的报纸定位非常准确,我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服务对象非常清晰,我们在市场上占有的位置我们也非常明白。前两天我到新疆去出差,我发现新疆有一份商报办得非常非常好,从内容来说做的报道、分析文章想象不出来是新疆这样一个地方出现的一张报纸。那张报纸确实存在所谓定位问题,大概的定位跟我们这张报纸想的差不多。它所服务的如果和我们的对象相同的话,比如我们在北京有十个服务对象,在新疆只能找到一个。这样造成的结果,它的报纸内容非常高,我当时很想从那儿挖几个人过来,但是它的报纸卖不出去,也没有广告。定位不要说得很玄乎的话,按市场规律去做就行了,你能找到你的读者,你的读者能够支撑你的运行,我们再进一步做好服务,让报纸成长壮大,这就行了。至少我们的报纸定位是非常清晰的,我们服务的人群可能所有的网友都知道。

  主持人:有一次何力说过,《经济观察报》是怎么做起来的时候,他说是蒙的。

  邵颖波:任何事情的成功我觉得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经济观察报》非常幸运,这种幸运一个是聚集了优秀的人是一种幸运,而且也有一定的偶然。比如说许知远小团队,当初他们来的时候是《经济观察报》最缺人的时候,他们刚刚下岗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这是一个偶然。另外是市场空间,我们出现的时候,市场还留有这个空间,这也算是一种偶然。有一个空间别人没发现,而我们的几位社领导他们发现了。说蒙的是一种玩笑话,但肯定有偶然因素。网友:《经济观察报》发行量有多少?

  邵颖波:一定要问主管发行的副总编辑,报社从来没有向编辑部说过,你们到外部统一口径说什么。我们这张报纸广告经营发行和编辑是截然分开的,我们相互是不干涉的。我出差的大多数城市都能买到这张报纸,发行量应该还不错。

  网友:《经济观察报》现在的财务状况怎么样?

  邵颖波:这个问题还是我不能够回答的问题,我确实不了解这个情况。我们的工资去年有过延期的时候,今年没有过。

  如何保持评论员的公正性

  网友:许知远是《经济观察报》的主笔,你是《经济观察报》的首席评论员,你们的定位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在国外任何一张报纸里面专栏作家都是职位非常高的人员,仅次于报纸管理层的人员。你们一个是主笔,一个是首席评论员,都是国外严格意义上的专栏作家,你们两个是如何区分的?

  邵颖波:许知远是我们报社最优秀的编辑部的旗帜人物,他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不但能够写评论,还能写出非常非常漂亮的报道和各种文章,他做的工作很多,包括做我们的书评增刊大获好评。许知远做的工作远远比我们要多,主笔这个职位也不是今天给他的,而是很早以前他做评论部主任之后,当时报社总编室认为如果请他做行政工作会浪费他的才华,尽量让他来做这个,那时候没有首席评论员、首席记者这些名称,是沿袭了中国自己的名称,邵飘萍那时候都叫主笔。区别当然很明显,我们的任务很狭窄,我只做报社的评论,他做的很全面。

  网友:作为一个评论员对素质的要求很高,因为陈述的是观点,是凝练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引导一种思潮。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评价是客观的、正确的?

  邵颖波:评论员要求的素质很高,我理解网友的意思是,你最好马上别做评论员,你不够格。评论怎么样保证是客观的,能够引导正确的方向,这个其实很难有人能够做出保障说我永远是正确的,你们都得听我的,我说的话是对的。谁也做不出这样的保证来。我想我们可以逐渐接近正确,通过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我们的讨论,我们很多评论确实也是这样的,有来有往,包括社论版和专栏版写专栏的时候,都有一些跟读者的交流,很多人会提出相反的看法等等。你要广泛地吸取各种各样的思想,把它加以分析,同时又保证你一个人的分析结果还要和其它人各种各样的分析结果在一块儿进行沟通,这样大家可以在沟通过程当中可能会选择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来。所谓的客观只能是这样一个产生过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保证客观的前提是位置不能坐偏了。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各种各样的对立面或者利益集团或者摩擦非常多,你首先一定要保证不要坐到某一方上去,在那一方说某某某。对有矛盾冲突的事件来讲,你一定要站得稍微远一点来看待,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前提。

  主持人:是不是要最大限度代表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阶层人的利益。

  邵颖波:对,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怎么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你的观点肯定是有前瞻的。

  邵颖波: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意见代表是正确的,由于所谓的大多数现在分化的越来越厉害,分化成不同的阶层和集团以后会出现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不正确的,比如这两天热烈讨论的刘涌问题,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法院听从舆论的指导把刘涌干掉,刘涌不死谁人当诛?这种话天天看到。我们认为对于法院的各种阶层来说,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由舆论取代司法,法院必须是独立的。如果说法院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听了舆论的压力而再次改判反而是司法界的悲哀。这个大多数也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说成是社会的一种认可反而好一点儿。大多数有时候很难界定,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现在网上说大多数人持这个意见,但是实际并不一定是代表全社会所有人的观点。

  主持人:SARS爆发期间,你为《经济观察报》写过一篇社论“让我们共同承担”,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代表了《经济观察报》的立场。你怎么看待你的那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邵颖波:所有写文章的人都面临一个问题,他不是特别肯定的事情在文章写好之后能预测到它的影响力。“让我们共同承担”这篇文章我自己确实没有预测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据说有人看了掉眼泪。如果我知道人家觉得看了这篇文章很感动之后,我自己也觉得能够理解。当时写那篇文章的时候,作为一个评论员来说,我也充满了激动的心情或者说一种感情。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一旦有灾难的时候,我们的忧患意识总是被极大激发出来,很不客观很不冷静。SARS期间我也受那个气氛的感染,认为SARS如此严重的泛滥开来,对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尤其非常良好的社会发展形势来讲是一个威胁。在这种时刻我们没有别的话好说,我们只能要求大家共同承担降临在我们社会上的灾难。所谓的共同承担就是要求大家所有的人都负起责任来,不要说谎话,不要做过份的事情,大家配合政府。之所以文章比较感人,可能是比较朴实的感情在里面,对那篇文章我说不出太多东西来。当时那篇文章写得非常快,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写完,也没有太多考虑。

  主持人:再次感谢邵颖波来到搜狐作客,祝他和《经济观察报》和网友们中秋快乐。

  邵颖波:今天就是中秋节,祝大家中秋快乐。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邵颖波简介(09/06 16:02)
  • 战争不应该使新闻倒退(09/04 15:00)
  • 国际法:不能阻止战争,仍将约束战争(09/04 15:00)
  • 罪刑法定(09/04 14:58)
  • 法治:既是目标也是途径(09/04 14:58)
  • 反对的人少,改革才容易成功(09/04 14:57)
  • 让每一种声音都可以清晰听到(09/04 14:56)
  • 关乎4000万人 事业单位聘用制亮相(09/04 14:55)



  •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