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为本报题字:长 沙晚报与时俱进,越办越好。 |
11月10日,长沙,天寒彻骨。但当记者在省委九所宾馆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谈起中国晚报事业时,已年届七旬、满头华发的李老激情澎湃,热力似火。
晚报从辉煌走向辉煌
晚报到底能够火多久?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刚一出口,李老就非常肯定地说,中国晚报的繁荣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
早在1997年,有人曾经对晚报的前景充满怀疑,并提出“晚报还能火多久”的疑问,但事实已经证明,晚报在新闻界的作用、地位和影响一直在上升,是一支重要而强大的宣传力量。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前期曾创下每月新出一份晚报的纪录,现在已发展到152家晚报,1999年至2002年连续4年日平均发行量和广告总收入在全国报纸媒体中占据半壁江山。最近,中国共有16家报纸进入世界报纸日发行量前100名,其中晚报就有7家。晚报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同步,并且从辉煌走向辉煌。
竞争用好“时间差”
无可否认,晚报面临激烈的新闻竞争,都市类、生活类报纸对晚报构成一定的冲击和威胁,电视和网络媒体这两个对手也非常强大。但李老却自信地说,晚报不惧竞争,我们张开双臂欢迎竞争,但关键是要用足晚报的优势。
李老说,竞争是催化剂,有竞争才有进步。都市类和生活类报纸都是拿着晚报的优点来和晚报竞争,所以晚报的优势依然存在。晚报立足于市民、贴近生活、服务群众,这是其他类报纸难以比拟的。另外,晚报要用好“时间差”这个“撒手锏”,抓好新闻出版时效,把最新最好的报道最快送到读者手中,这样晚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总要站在时代前列
从1983年兼任《天津青年报》总编辑起,到出任《今晚报》和《天津老年时报》的总编辑,李老做了近20年总编辑。一个老总对一张报纸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强调,一个好的老总可以让一张报纸“一步登天”,但一个平庸的老总会使一张报纸日薄西山,甚至死亡。所以要当一个好的总编辑,必须要具有帅材的谋略,要站在时代和报纸的前列,要有高远眼光和超前意识。另外还要会用人,让每一个人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对如何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李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好记者要非常敏锐。他形象地比喻,敏锐的记者就像镜子一样,光线一打在上面,就立马反射回来。有如此敏锐,加上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丰富的知识,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就能做一名好的记者。
采访最后,李老对长沙晚报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长沙晚报在当地媒体是首屈一指的,并欣然为长沙晚报题词。(本报记者 周小华 杨蔚然)
相关链接:李夫同志简介
李夫 原名曹立夫,1927年生于山东马颊河畔农村。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华北大学,1948年至1990年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部主任、总编室副主任、编委。1983年兼任《天津青年报》总编辑。1984年任《今晚报》总编辑。1987年被评为高级记者。1992年至今任《天津老年时报》总编辑。1985年迄今,任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会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