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要到北京办报的消息已在业内流传一段时间,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一直未见报道。上周,记者在广州采访了《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程益中,他证实确有此事。新报纸拟名为《北京时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共办,刊号使用光明报业旗下《生活时报》刊号,新报纸预计在10月20日创刊。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南都”(南方都市报简称)总编程益中对“北伐”充满信心,他表示,“失败,‘南都’从未想过”。
“北京没有‘南都’对手”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报业发展历史上,广州的地位自是不必待言。而在广州报业中,《南方都市报》也是不得不提。近年来,广州被认为是我国报业发展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最具产业化和市场化特征的地方,作为这一市场的重要催生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南方都市报》以其一惯的创新、求变和精神上、实践上的永不懈怠,追求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谈到此次北上办报,总编程益中信心十足:“《南方都市报》没有对手。”这是他在谈到“南都”进入北京市场后,是否会面临《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等报纸的竞争时做出的回答。这样的回答未免让人觉得有些狂妄。他解释说:“这次和北京的《生活时报》合作,我从未想过要成为北青、北晚、京华等报纸的竞争对手。我现在要考虑的是他们是不是《南方都市报》的对手。如果《南方都市报》按照自己的编辑方法、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来走自己的路,那么,《南方都市报》就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对手,任何人也不会成为《南方都市报》的对手。”这是程益中在阐述自己的竞争思想时的三句话。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过去曾引发过很多人的哄笑;但这三句话作为“南都”的企业文化,已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南都”人的心中,成为“程益中语录”的经典。这次,他又用这三句话来回答《南方都市报》在北京有无对手的问题。
程益中似乎并不将自己的理想局限于“北伐”。其实,此次合资共办光明日报报业旗下的《生活时报》,只是南方报业异地扩张的第一步。早在与光明日报谈判之前,《南方都市报》已开始了与上海一家报纸的谈判进程,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开始的在北京的合作却走在了上海前面。今天,我们看到“南都”迈出的第一步是跨入北京,而实际上,其他方向的突进早已展开而且还将继续进行。“我们的目标是红遍中国东南沿海。”“南都”的雄心令业界震惊,颇有些“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整个地球”的气魄。
克隆“南都”顺理成章
提及新报纸《北京时报》的办报模式,“南都”中高层人员普遍的想法是基本移植现在广东市场上的“南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报人说:“‘南都’在办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和领先,它分叠出版的观念、对新闻策划的娴熟操作以及经营管理上的相对专业等使得“南都”已经摸索并形成一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这些东西拿到北京市场,拿到中国其他地方去,都是可以立住脚的。”同时,在具体的采编业务上,“南都”还准备进行自身资源的整合,那就是北京的《北京时报》自己做A叠(时政和要闻版)及与北京本地内容相关的板块,其他文娱、体育、财经等对地域性要求不高的版面,绝大多数可以采用与“南都”本身相同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缩短采编时间、简化出版流程。
这样的想法听起来让人有些振奋,这种运作模式在中国目前的报业市场上似乎还没有。虽然“南都”的办报经验和办报实力有目共睹,但是,北京毕竟不是广州,在广州的成功可以在北京复制吗?大概不少人都期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南都”瞄准京报老大
对“南都”的“北伐”,大概很多人都困惑同一个问题:在中国,到底应该怎样办报?程益中总编一直致力于在报社内部建立一套“法治”的系统,用他认为先进、科学的制度来尽量消解“人治”的影响。但是,由一个报社倡导的“法治”,力量毕竟有限。在中国,办报需要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异地办报意义虽然重大,也是市场趋于成熟的表现之一,但是异地办报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可能就是怎样取得与当地媒体相同的“国民待遇”,对于外地报纸,当地政府能否如同“亲生子”一样对待?
“南都”总编程益中指出,《北京时报》近三年的目标是2005年收支平衡,2006年年广告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发行量100万份以上,报纸日均版面100版,要成为北京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 (人民网记者 史江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雷萍)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