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首批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昨日结业。 昨天下午,在位于北京顺义天竺镇的天龙宾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着,虽然主持“新闻发布会”的确实是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新闻发言人或新闻官员,但坐着观看新闻发布会的却不是国内外媒体记者,而是与他们同样身份的中央或国家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这是由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首次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前的“最后一课”:模拟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自从9月22日开课后,新闻发言人们学习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的准备与媒体公关,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和心理技巧等课程,在结束全部课程前,他们准备了一次“实战演习”,并在现场录播后,由专家和学员们进行点评。 记者看到,屏幕上,七名分别来自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全国人大等中央及国家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逐一登台,回答由培训班的工作人员扮演的“国内外媒体记者”针对他们所负责的领域提出的两三个问题。一些学员似乎是初次登台,因而表现略显紧张,甚至没有将问题回答完整。“对不起,重新来吧”、“对不起,可不可以停一下”当回答遇阻时,新闻发言人脱口而出的请求以及一些在屏幕上被“放大”了的飘移的目光、口音、皱眉等神态或小动作,引起了台下同行们善意的笑声。 看完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录像后,专家对参与“演习”的新闻发言人的表现进行了一一点评,尤其是对于共性的不足进行了提醒。“新闻发言人不是接受答辩的博士生,也不是为自己辩护,因此要表现得很自信,有权威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生动,不要用文件性的语言,而要口语化,多讲一些生动的例子或故事”、“在新闻发言会前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假设自己被‘问倒’的问题是什么”等,专家甚至提到了“穿双排扣西装站起来时扣子要扣上”,以及说话的节奏如何控制,将目光放在什么地方才能显得更加自信等操作性的细节问题,令在座的新闻发言人频频点头。 那么,国务院新闻办为何要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里,“高人们”又在哪些方面对新闻发言人进行“指点”?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汪兴民局长和郭卫民副局长。 问:国务院新闻办为何要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答:这首先是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息息相关的。十六大以后,新的一届政府领导多次要求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化。如何推进政府的新闻发布,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使老百姓能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实际上,年初的“非典”对于各部门加快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非典”的发生,让大家更加感觉到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情况,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非常重要。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八场新闻发布会,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如北京市、河北省等加强新闻发布。此外,“非典”期间,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了,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了。上海市从2000年就筹划要搞新闻发言人制度,但一直没有搞起来,今年6月份,他们正式建立起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每两星期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广东、四川、吉林、深圳等地也一样。发言人制度建立起来后,各地对于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 国务院新闻办权威人士称非典对加快完善新闻发布制度起到催化作用 “发言人您好,我是凤凰卫视的记者,新加坡近日已经确诊了一例非典病例,请问在今冬明春,非典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昨天下午,一场模拟“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北京顺义天竺镇的天龙宾馆举行。经过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后,百名来自66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从国务院新闻办有关负责人手中,领到了第一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培训班的“最后一课”,是一次“课堂作业”:部分学员模拟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记者看到,对于这次结业前的“课堂作业”,几位新闻发言人显然做了充足准备,他们一律西装革履,俨然在主持一次正式的记者招待会。针对“国内外媒体”提出的问题,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但一些经验较少或没有主持过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面对镜头表现得有些紧张。 国务院新闻办有关负责人称,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是国内期待、国外关注的大事。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初的非典疫情,对于各部门加快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非典的发生,让大家更加感觉到让老百姓有知情权,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非常重要。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八场新闻发布会,在非典期间,一批政府部门,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而且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吉林、深圳等地,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了。这使得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郑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