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蓸荭:人性的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主持人:我们的聊天室今天请来了《冷暖人生》的制片人曹荭。 蓸荭:网上朋友们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聊天,我现在还是有点紧张,因为我看不到你们。不过好在你们也看不到我的紧张。 主持人:请问曹荭是何时与凤凰结缘、与《冷暖人生》结缘的? 蓸荭:我是2002年从美国回来,正好在9月11号那天我看到了凤凰对“911”一周年的报道。“911”事发当天我在美国,很多朋友都从国内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他们在凤凰看到了什么,从那天开始,我对凤凰更加心存向往。所以回来以后2002年的9月11号,我给在凤凰总部工作原来央视的同事刘春打电话,希望加入凤凰,投入到这个火热的团体中去。刘春当时提到了2003年要开“凤凰冲击波”,其中有一档是关于弱小人生的谈话栏目,问我是不是感兴趣,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种缘份。 飞舞的吉他:另外请问为什么此节目的名字叫《冷暖人生》代表什么意思,是否定位栏目主题 蓸荭:可以说我当时决定全力投入这个栏目的创办,真的是有一半的原因是冲着《冷暖人生》这个名字,当时我的年龄是36岁,而我们栏目关注的也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人,可能这个年龄段的人多少都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觉得这个栏目的名字给人的感受很多,感性的东西很多。我具体不知道这个栏目的名字是谁起的,但是我真的是冲着这个名字来的,我喜欢它能给我一种鼻子一酸的感觉。 楚天长吟:你们是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取得题材的 蓸荭:有一部分题材,比如另类人生状态的题材,可能是我们栏目独有的,这部分题材多半是我们创作组成员发现的,比方上个星期我们播出的盲人琴师阿送,就是我们的编导在街头遇到,对他的生活感兴趣而拍摄的,很多原创的节目都是这样发现的。另外对于某些特殊阶层的代表人物,比如“同志”,我们会带着目标去寻找。再有就是通过与传媒界的朋友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的线索也很多。 网友:请您介绍一下做一期节目的全过程? 蓸荭: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团队,大家在网上可以见到我的这些可爱的同事们,真的是俊男靓女,意气风发。我们这个团队的主持人陈晓楠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四位编导,一位统筹,就是经常在网络上跟大家说笑的漂亮MM,还有两位是到我们这儿来实习的在校学生。他们有的是来自广院、电影学院的专业出身,还有的是因为痴迷电视奋不顾身地辞职投身到我们这个团队。我负责栏目的业务发展和组里的管理工作。 节目的一般运作流程就是选题、策划、前期拍摄、演播室、后期编辑合成。我和晓楠比较侧重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现在为止立项运作的节目大概有50期左右,有一些节目中途流失,大约有半数的选题都是我们栏目组的原创,另外我自己觉得挺得意的,播出的节目中有接近一半是我选的题。 当选题基本确定后,经过预采访主持人、编导和我三方达成共识后,整理成文字的策划案,下面的工作基本由编导负责组织各工种完成,外景拍摄、演播室访问、编辑合成,这期间我的作用就是为编导服务了,调配人员、设备和财务。因为我们人手比较有限,我要随时准备替补除了摄像以外的任何一个工种,从编导工作到给节目起名字,另外还有大家经常在节目中听到的南方口音很重的旁白也是我造成的,这曾经很不幸地在中央电视台受到严肃指正。节目完成后由我初步把关,基本合格后上交公司老总终审。 青春未央:其实这种访谈类的节目现在实在太多,当初凤凰为什么想到开辟这档栏目? 蓸荭:访谈类的节目多正说明它有一定的优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体会到,访谈节目制作成本较低,做得好可以是心与心最坦诚的交流。而从内容上来说,关注属于大多数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命运起落,这种平民化视角也是凤凰文化中固有的理念。 十年前,中央电视台我的老师陈虻当时提出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普通大众上了电视成了明星,那个时代被称作揭开了中国“电视平民化时代” 的序幕,那正是中国电视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对我这个非专业出身的“电视人”来说,有幸在走进电视后就一直浸染其中,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中成长,直到现在那些醇厚芬芳,充满着人性美的片段还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头脑里面放电影。《生活空间》以后出现的了大量优秀栏目,比如《讲述》《往事》等等,也是用各种形式展现大时代的变革中普通人的故事。 《冷暖人生》栏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对我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好在有一个大的信心存在,就是纵观中国近百年来的变化,真的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如此波澜壮阔,而身处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每个人都在感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冲破以往的准则,因此一定会有与传统不同的人和故事出现。通过分析已经成熟的相关栏目,大多数属于以宣传为主要职能的媒体,因而总会有所规避,很难全景式地展示故事全貌和对人物内心细致入微地剖白。那么在宣传的视野之外是否仍然有一些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存在呢?事实证明有,日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提供了生存空间,物质的富足带来的文明宽容了一个个边缘族群日趋成型。然而尽管这些族群真实而生机勃勃的存在于我们身边,却因为其特行独立而被主流媒体长期隔离在外,在社会地位和话语空间上处于弱势,于是我们把记录这样的另类人生和非常故事当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飞刀:一个节目的关键在于对于素材的提炼,面对当今各电视台一出卖情感为代价的电视记录风气,您是怎样为这个节目定位的? 蓸荭: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来说,我其实还是很喜欢看一些能够感动我的节目。 但是作为一个栏目的负责人来说,我觉得有一定的责任感,要给这个栏目一个强力支撑,仅靠煽情已经很难立足。怎么样避免滥情?我觉得在这点上主持人陈晓楠起到很大作用,这个姑娘非常大气,非常的真诚、朴实。她不会很主动的去影响别人,她不会强人所难,她是用一种很平实的方式去原生态地展示。我们栏目播出不久就有很多观众反映我们栏目与众不同,就是他们看到了我们很素朴的样子,看到了我们创作人员与人为善的宽厚。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作法,从我来说,说到责任感,可能有点冠冕堂皇,但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什么有人愿意到我这里来,他并不是来演戏,这里无非就是他的人生一个小小的横切面,他路过这里歇歇脚,一杯热茶,几声叹息,聊完了以后,还要站起身继续赶路。也许情之所至会跟我们掏心窝子,但我们没有权利指手划脚;我们不能主观地认定他们弱势就一定要他们落泪换取同情。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活得理直气壮,其实谁也帮不了谁,谁也不需要太多的指点。当然如果来我们栏目的客人聊完之后能够赢得一些情感上的共鸣,那就更好了。 lip:您为什么从美国回来了?美国的生活经历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蓸荭:我出去的目的并没有想在那边生活,尽管拿的是可以移民的H1签证,也就是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体验,做电视需要各种各样的经历来丰富自己。从专业角度来说,我当时去也是为了学电视,但是因为我是作为一个“新闻人”出去的,在美国看电视,很多都是看他们的新闻节目,学他们的新闻理念,后来我回来做《冷暖人生》,学的东西还没大用上。对我做《冷暖人生》真正起作用的是美国电影。我在美国硅谷的家附近有些大的电影院,我记得有个电影院带个数字25,就是说这个电影院可以同时放映25部电影。周末的时候一大早钻进去,抱一大袋爆米花一直看到深夜,惟有这个时候可以慢慢地体会,我看到的那些片子里有很多是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它们是好莱坞也是美国文化的主流。 从电视栏目来说,可能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英国BBC有一个长盛不衰的栏目,叫做《This is your life(这就是你的生活)》,它是一种很平实的记录,你看名字也是起的非常平实,我觉得这些平实的风格可能是对我做这个栏目有所帮助的。 另外就是这段海外的经历,可以说我在出国前,在国内无论从事业上、生活上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平台期,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一个样子,我受不了这样没有变化的生活,就从央视辞了职从头开始,出国以后在语言、生活技能等方方面面都面临新的考验,重新体会了一把人生冷暖,我觉得这个经历是非常可贵的。 青春未央:听说现在《冷暖》正在改版之中,你们打算往哪方面发展? 蓸荭:记得在这个栏目开播之前,我们做栏目的宣传的时候强调的是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就是走入老百姓的生活,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寻找一种更好的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过去我们做过尝试效果很好,下一步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为什么要改版? 蓸荭:电视栏目的改版,我理解就像植物的年轮和动物的蜕皮一样,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是完全否定,对一个初创的栏目,从开始到成熟,都需要有几次脱胎换骨。对这次的改版我个人用一句话来概括,经过前50期的磨合,我希望从栏目的内容上寻找更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从栏目的形式上寻找更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其实今天我跟大家在网络上见面更多的是希望多听到大家给我们提建议,因为现在我们创造组正处于一个调整期,经过近一年的运转,大家已经对自己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事情都比较清楚,但是对下一步栏目怎么走,心里还没有底,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希望大家多提一些改进意见。 张卓:您觉得在对待嘉宾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或者说心态是什么样的? 曹荭:我们想传达的态度是真诚和温暖。 Passenger甲:您们那个很感性的男播音,为什么后来不出现了? 曹荭:他是深圳电台的著名主持人北辰,是一位长期帮助我们栏目的朋友,我认为他有深圳上空最好听的声音。如果您希望多听,我把您的问题转达给他,请他多来我们栏目作客。 lip:节目播出后会对嘉宾有帮助吗?你们还会和嘉宾保持联系吗? 曹荭:有,最近的一次联系就是在中秋节,我们跟每一位能够见面的朋友都见了面,给他们每人送去了一点点心意。节目播出后对嘉宾都会有帮助,比如我们栏目播出的第二期,《女儿身,男儿心》的小廖,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就帮他联系医院,后来找到了深圳最好的医院帮他做了变性手术,而且北京的一位好心人还给他提供了手术费和工作机会,现在他已经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工作了。 呆婿:普通观众怎么才能给你们提供线索? 曹荭:请打电话0755-82912537,或发邮件lnrs@phoenixtv.com.cn. lip:满意现在的凤凰吗?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曹荭:我来凤凰的目的就是看到它能给一个电视人很好的创作空间,从这点来说我是非常满意的。通过将近一年的工作,我觉得它不仅能够给你提供一个你力所能及的创作空间,而且能够起到激发的作用,这种创作的快感是过去很多年没有找到的。 楚天长吟:什么时候来云南拍你在论坛说的那个题材? 曹荭:一个是知青的故事,一个是泸沽湖畔的纯美爱情,是我们编导发现的两个让人向往的好题。我如果能找到空隙,一定一起去拍。 网友:可以把什么样的人生故事纳入你们的选题范围? 曹荭: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我说的这个“英雄”的标准不一定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安排,仍然能够顽强地站立起来,甚至挣扎着爬到比摔倒的地方更高的人,我们把他称为“平民英雄”。纳入我们选题范围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虽然他们中大部分属于社会的弱势,但是这里的“弱势”指的是由于命运的无常所带来的无奈,而他们的人生经过加减乘除后的结果却不输任何人,这样的人生故事都是我们喜欢的选题。 网友:改版主要朝什么方向走? 曹荭: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探索过程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拓展,内容和形式。我们其实一直是在不断的寻找、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从最初开始,栏目正式启动是去年的11月份,当时凤凰总部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就是针对边缘人群和弱视人群的关注,要表达的是凤凰的温暖、理解和宽容。除了要求我们不要和已经有的栏目发生重叠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这是我认为凤凰最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一个原创的栏目的制片人,必须从一个比较功利的角度考虑,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让栏目在强手如林的电视界立足,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比较独特的空间。 按照我们的理解,边缘和弱视群体可以分为经济、生理、心理、社会地位等等方面,从电视的收视角度考虑,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处于边缘的弱势族群,换句话说就是把过去观众很少看到的人和事展示出来。因为像在经济、心理和生理上处于弱势的群体都会有很多媒体去给他们送温暖,我们的制作能力很难跟人相比,我们只有在选题的空间上另辟蹊径,关注过去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比如一些另类的人生状态和一些突破传统的非常故事等等。但同时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把握住创作态度,不是猎奇,而是宽容、沟通。 呆婿:看来现在的选材方向有了变化,更多的平凡人而不是边缘人,我喜欢这个变化…… 曹荭:这位网友问的问题非常好,最初的栏目开创时期过去以后,可能靠这些比较独特的人生故事确实吸引了很多的人,比方说我们选择有同性恋的故事、有私人侦探的故事,有舍命生子的一位漂亮妈妈的故事,一位冷血杀手浪子回头的故事,这些另类的生活状态的确吸引了很多的观众,但同时也将了我们自己一军,因为这样的人正是因为他的独特、因为他的另类所以注定他们比较稀少,他们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媒体也很少关注,这对我们的制作能力有很大的挑战,就需要我们自己有很多的触角去发现这些选题。而且实际上在操作时有很多选题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长期的等待,甚至有些比较另类的人物到了我们演播室门口都可能打退堂鼓。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也在考虑怎样找出更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在那段痛苦的寻找过程中,我还是要感激我们栏目的奠基人刘春,当时他讲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他给我们讲在他祖母去世那几天他内心的震动,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联想到这么一个场景,这是一幅生与死的对话,来自于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人和一个贫困乡村的过世老人,一个极其刚硬的壮年汉子和一个正在远逝的灵魂之间的对话, 这段内心对话带来的震撼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无论岁月流转、世事纷繁,总有一种人性的力量让人泪流满面,于是我们开始放宽眼界,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寻找一种更为普遍的,真实存在的震撼力。 叮咚:你们节目如何反馈以往嘉宾的后续消息呢?在节目结尾打字幕条怎么样?还是拍续集? 曹荭:很多观众都在继续关注我们栏目主人公的命运,非常感谢。我们曾经想过做一集特别节目叫作《梦想成真》,追踪报道他们在凤凰的暖流中得到帮助,从而实现他们小小梦想的过程。但是后来碰到伊拉克战事和SARS就把这个节目搁浅了,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继续追踪,这些人都跟我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叮咚:一直想问上上期节目中那个小保姆她把孩子送人了吗? 曹荭:通过节目播出已经找到非常好的人家了,谢谢您! 晓鱼:请问你现在对这个栏目最大的期望在什么地方? 曹荭:最大的期望就是越来越好看。我希望我的这个孩子既有个性又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他最本质的一点就是真实性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呆婿:主持人是怎么确定的呀? 曹荭:我加入这个栏目的时候主持人已经确定是晓楠,据我了解当时请晓楠主持这个节目,是因为她的真诚、平实的特质,这里我也非常感激晓楠她赋予我们栏目这种平实、真诚的风格。 网友:你的那个“荭”字很独特,介绍介绍,啥意思? 曹荭:我是60年代“文革”中出生的人,那时候的孩子名字多半都有“红”啊,“兵”啊,我父母也赶了个时髦,但是为了有点区别,借着“曹”上面有个草字头就在“红”上也加了个草字头。荭,是一种植物,而且据说是冬天开花的植物,但是后来始终查无实据。 张卓:您就不怕采访对象自己撒谎吗? 曹荭:这位网友有经验,担心得很有道理。我们的确碰到过,有些选题听起来很美但经不起三句追问,这就需要前期做大量的工作,这个跟人生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我的年龄在组里偏大,可能这方面发挥的作用要大一些,至少保证播出的时候没有假话。 晓鱼:对于改版,是否会担心观众不接受? 曹荭:不会,因为我们改版不是否定过去,我想喜欢我们栏目的观众也会希望它不断改进,我们会争取把它改得更好,修正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一些弱项,争取完美。 网友:晓楠是不错,只是好像跟普通人有些间距. 曹荭:晓楠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她性格中的真诚和平实,决定了我们栏目非常素朴的风格。晓楠在凤凰主持的《水木清华90年》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她所特有的书卷气,我在见到她本人之前就很喜欢她。最初在栏目开创期间,的确有些观众提到,晓楠可能会和采访对象有距离,晓楠自己也担心,我们曾经为此长谈过。我坚持认为,一个原创栏目的主持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应该怎么样,刚开始人们习惯于用一些既有的标准来衡量,这对原创栏目的主持人不公平。我觉得应该允许有一个磨合期,主持人和栏目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因人而异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坚持下来观众就会接受从而成为栏目的特点。 事实上整个栏目走到今天看,我感觉晓楠的优势在逐渐显现。比方说她具有一种很独特的理性思维,当编导给她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感性的故事,晓楠会很认真的用大黑眼珠盯着你,盯完之后会迅速地从比较零散的材料中归纳出一些简单的道理,然后再迅速的用自己即朴素又洋气的话表述出来,这样做对原生态的故事是一种提升。比如说我们前一阵播出的节目,有一个18岁的姑娘受到侵害之后在屈辱中生下孩子,同时她因为这段不幸遭遇而得到了一份亲情,所以节目的名字叫《罪与缘》,在这个片子的结尾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这个世界险恶到何种地步,也就温柔到何种地步”,这就是晓楠式的语言。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节目改版,把晓楠的特长能够更好地衬托出来,我想将来的节目可能会形成三个空间,故事自身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层面;一些故事细节的展示和人物内心的开掘是第二个层面,我们力图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三个层面,就是加大背景的分析或者带有一定深度的理性评论,这都是能够更好地发挥晓楠优势的地方。 passenger甲:我关心的是,您采访了这么多弱势群体的人生,而您对人生是如何看呢? 曹荭:首先我自己认为是幸运的,虽然我的个人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冷暖波折,但是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有幸参与了《焦点访谈》、《冷暖人生》两个栏目的初创和发展,能够置身于大时代变革的前沿目击和记录历史,这种荣耀是别人看得到的幸运。除此以外还会有种幸运让我没事儿偷着乐,那就是在别人的故事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它始终给我一种回归童年般的乐趣。 主持人:聊天到这里要结束了,谢谢各位网友,谢谢曹荭,希望《冷暖人生》越办越好,再见! 曹荭:谢谢各位网友在上班的第一天来参加聊天。也向没有时间参与,但是一直关注我们的网友问好,谢谢你们!希望聊完以后大家多提建议,待改版成型后再来向各位汇报。再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