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中华传播学研讨会 > CCA中文论文
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一)

MEDIA.SOHU.COM  2004年01月08日10:21  搜狐传媒

  作者:崔保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信息科学博士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媒介生态学的独特思考,认为媒介是有生命的东西,不是机器,不是工具,是条“鱼”。着重考察媒介生态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对媒介生态系统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界定,提出了媒介生态系统结构的“六界”说。并对媒介生态学的建构和发展提出提出来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观点。

  关键词:媒介生态 媒介生态系统 媒介环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

  一、媒介是条鱼

  媒介是什么?是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杂志;是通讯、网络、计算机;是手机、是信纸、是工具、是机器、是CCTV、是新闻集团、是时代-华纳……是信息传播的中介。

  不,媒介是条鱼。

  这条鱼可大可小,可上天可入地,大可以大得像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鲲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小可以小得置于掌上,甚至让你肉眼看不见。当我们把媒介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观察的时候,媒介就像无数条鱼。我在给学生解析传播现象时,常常把媒介比作鱼,把信息资源比作水,信息的传播就好比鱼把水和养分从嘴里吸入,经过传播者的选择加工成为信息内容产品,再经过不同的传输渠道传给受众,最终形成的反馈和影响还又回到水里。

  按照孔德划分社会学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信息传播的研究划分为传播静学和传播动学。传播静学是指对传播现象的结构性分析,一个传播现象的静态分析就象剖析一条鱼的解剖图;传播动学则是把传播现象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动态地观察,就象一条静态的鱼又突然动起来,活蹦乱跳地游弋在江河湖海中。社会中有无数的媒介,象无数条鱼,每天在吸进呼出,循环往复地做着信息处理与信息传播的工作,在维持社会信息系统的大环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大鱼,有小鱼,有大鱼吃小鱼,也有小鱼吃大鱼。

  媒介和自然环境一样成为一个庞大的环境系统,由媒介系统每天提供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成为像水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媒介这条鱼也与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则是媒介生态学的最早的定义 。生态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如同大自然相互制约和依存的生态环境一样,媒体的生态环境也存在相互制约和依存的生态系统。媒介生态学是借助于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播学媒介研究的延伸和发展。

  以往的传播学理论说到底还是对传播现象的一个静态分析,至于对传播的动态研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我们国内都是一块尚待开掘的研究领域。正如邵培仁教授所指出的“当代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微观的传播过程及其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不太注重大众传播中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之间和它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更没有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 。”媒介生态学这个概念的提出,给了我们研究当代传播现象和动态传播的规律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这似乎给面对瞬息万变的媒介陷入困惑的大众传播研究投来一道曙光。

  为什么我们把媒介看作是条鱼,这里面有几层意义:

  首先,我们要把媒介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的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生命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

  其次,媒介是始终处在一种运动状态的事物。媒介传播现象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信息系统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运动与传递。

  最重要的是,我们既然把媒介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那么,就要以生态的观念来看媒介,就要把媒介放在一个大生态系统中去考察和研究,要保护媒介生态。媒介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媒介的大量死亡。实际上,很多媒介已经死掉了,只不过是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死而不僵而已,就像漂在水面的死鱼。

  那么,既然我们把媒介放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下进行考察,媒介生态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媒介生态研究有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在我们展开媒介生态研究的时候,对媒介生态研究的渊源和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确认。比如:最早开展研究的学者有哪些?有什么观点?用什么研究方法?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是以人类为中心展开的媒介生态研究,还是以媒介为中心展开的媒介生态研究;生态与环境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媒介生态系统是怎样的构造?什么是媒介生态平衡?什么是媒介生态危机?……

  二、媒介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1、媒介生态学研究在我国

  应该说,媒介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展开,来自于我国传播学者的自觉,不同于传播学研究那样是从海外引进。尽管美国学者开展媒介生态研究和日本学者开展媒介环境研究要比我们早很多年,但我经过研究发现似乎国内的媒介生态研究最初的展开与他们并没有什么渊源关系。因此,可以说中国学者的媒介生态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而不是引进的,并且,从一开始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点就和国外学者不一样,侧重在媒介的发展生存环境研究方面。国内传播学界的有识之士似乎具有不谋而合的共识,邵培仁教授最早发表了媒介生态研究的论文“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等论文开了国内媒介生态研究的先河;张国良教授也开展了上海媒介生态研究方面的课题研究;童兵教授在论及中国传媒市场格局的文章中也使用了媒介生态的概念 ,张立伟等的“入世一年的四川传媒生存环境变化” ,表现出媒介研究方面的专家开始对媒介生态问题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媒介生态颇有见地的观点和研究。这种研究意向和研究意识,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学者似乎有一种默契。但媒介生态学在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或学科,其研究思路和学科框架都还很模糊,需要深入探讨。

  2、媒介生态学研究的起源

  从全球来看,媒介生态学研究的起源应该是在北美。在北美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中,又分为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和美国的纽约学派。提起媒介生态学,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多伦多学派和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当然,不可否认以麦克鲁汉和一群多伦多大学的媒介学者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多伦多学派在媒介生态学理论的早期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和著名的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这个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物,当然其代表人物还包括Eric Havelock 以及Edmund Carpenter 等人。但是,无论是麦克鲁汉本人还是多伦多学派的其他成员都没有在他们的著述中正式提出过“媒介生态”的词汇,只是在研究思路上与后来的媒介生态学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纽约大学的奈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是最早正式提出“媒介生态”概念的学者,并且他还最早将媒介生态学建设成纽约大学一门学位方向课程 。美国的媒介生态学者更愿意把刘易斯. 芒福德(Lewis Mumford)看作是比英尼斯、麦克鲁汉更早的先驱者。美国学者有关“媒介生态学”最早的一部著述是美国学者尼斯通(Nystrom)的《面对媒介生态理论:人类传播系统研究理论范式集锦》 ,在这本书中,尼斯通将刘易斯. 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技术与文明”的论述作为媒介生态学的基础。同样地,另一位美国学者昆斯(Kuhns)也将芒福德(Mumford)作为他编篡的“主要媒介生态学者名录”的第一位。因此,他们倾向于将芒福德看作是整个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芒福德也被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和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这两位学者提到,被称为是最早介绍媒介生态的概念和研究传播技术对人类影响的人。

  刘易斯. 芒福德(Lewis Mumford)被看作是纽约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纽约学派并不象多伦多学派那样所指的是一所单独的学校,而指的是纽约这个城市中的媒介生态学者的群体。纽约学派早期的成员包括纽约大学的奈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和尼斯通(C. Nystrom)、哥伦比亚大学的Louis Forsdale、福德哈姆大学社会研究学院的约翰. 库克(John Culkin)、皇后学院的Gary Gumpert 和 Charles Weingartner、曼哈顿的 Tony Schwartz等等。芒福德将媒介与传播学、文化、科技和城市放在一起研究,但实际上,他无论是在媒介研究领域还是在传播学领域都没有被视为一个伟大的先驱者。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大众传播和城市化是大众社会研究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谈到技术,芒福德的技术理论对多伦多学派的媒介技术理论是有影响和关系的。

  尽管媒介生态学有着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学术背景,但究其渊源主要还是媒介研究和生物学的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等层次。“生态学”一词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于1869年提出的;eco-源自希腊文,意思是“家”或“生活场所”,-logy意思是“学问”。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后来,他将生态一词用于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这种互动如何产生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20世纪30年代,已有不少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阐述了一些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论点,如食物链、生态位、生物量、生态系统等 。至此,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生态系统的观点还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进一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

  应该说,最早将媒介与生态联系在一起的是芒福德,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行为。当时,很多其他的媒介学家仅仅只是将生态作为了一种隐喻,但芒福德却将人类生物学和科技学上的一些习惯转化为了研究过程中具体的、可行的方式。而对芒福德的思想影响巨大的是,在芒福德之前就把生态与人类文化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学者戈德斯(Geddes)。戈德斯的思想对于芒福德和英尼斯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戈德斯(Geddes)是一位苏格兰的生物学家,他的理论涉及到了植物学、生态学以及古生物学、社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人类学、宗教研究、城市学等等诸多领域。戈德斯的“人类生态”的观念在芒福德历史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他的兴趣范围的确定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态学” 是戈德斯(Geddes)思想中被人们常常提及的一个。

  多伦多学派的英尼斯和麦克卢汉同样也受到了戈德斯的影响,戈德斯对那些芝加哥学派的著名人物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戈德斯(Geddes)也通常被看作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之间联系的桥梁。戈德斯的“人类生态学”理论的论题在芒福德早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并且成为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一书的中心主题 。甚至有学者认为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是戈德斯而不是芒福德或英尼斯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英尼斯和芒福德的思想里,媒介环境的概念都已经产生并且明确了。

  长期以来,人们对媒介生态学的一些论点一直存在争议,例如,也算是媒介生态学创始人之一的麦克卢汉的理论,从六十年代起,就一直受到西方马克斯主义学派学者的抨击,不断的批评其理论没有考虑到媒介的政治经济背景,缺乏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认识媒介,并草率地以科技决定论一词来做否定。当然,这些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批评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这些批评者提出的问题,是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而不是传播或媒介的问题。

  3、国际媒介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媒介生态学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研究各种传播符号和传播的物理结构是如何对文化产生深远而根本的影响的,从人类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来解析文化的形成、延申和变迁。媒介生态学者所研究的问题大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例如﹕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他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对当时的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信息?基于什么理由他们会如此定义?当时的人是如何去建立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认同?什么是他们的历史观和知识论?文字的产生、新媒介的产生对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认同有什么样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生态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考察媒介是如何影响信息传播的,信息的传播是如何塑造人们思维过程的,人们思维过程中媒介导致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社会的各种进程。

  兰斯.斯瑞特(Lance Strate)与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m)是现在美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代表学者。兰斯(Lance)的研究着重在媒介生态思想的研究;林文刚(Casey)的研究着重从人类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来解析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并且他的研究涉及到中华传媒与文化研究,以各种传媒的发展和符号、信息特性为依据,来分析历史、政治、社群、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在2002年4月在《新泽西传播学杂志》上主编了一本有关「媒介生态学的学术渊源」的专辑,该专辑中的七位学者主要围绕媒介生态学研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在日本也很早就受到关注,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信息产业”的梅卓忠夫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展开对信息社会的研究的。不过,日本学者一直没有使用“媒介生态”这个概念,而更多地用的是“媒介环境”,由于信息科学和社会信息学在日本比较盛行,使得日本的媒介研究也带有较多信息科学的色彩。在媒介环境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东京大学的社会情报研究所和在九十年代末成立的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其中,2001年出版的由月尾嘉男和滨野保树、武邑光裕合编的《媒介环境原典1851-2000》 一书是比较有价值和份量的媒介环境研究著作。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