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中华传播学研讨会 > 新媒体研究
新媒介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一)

MEDIA.SOHU.COM  2004年01月07日17:38  搜狐传媒

  作者:林爱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 研究生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较详细介绍了传媒素养的几种重要源流,并将传媒素养的内涵进一步细化为传者的传媒素养和受者的传媒素养,其中受者传媒素养又划分为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并对传媒素养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接着详细阐述了传媒素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发展轨迹以及具体内容等;在此基础上,最后对我国传媒素养教育进行理论探讨,揭示我国启动和开展传媒素养教育的独特意义,并对其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 传媒素养 媒介素养 媒体素养 传媒素养教育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的发展就像双螺旋结构,始终缠绕在一起,相互推进。借力于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形态不断得到繁衍与延伸。今天的受众面对的是媒介多元化和媒体多样化的格局,是愈加成熟和繁荣的大众传媒生态。大众传播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收大众传媒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观念和价值,大众传媒用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传媒元素调动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感官:眼睛、耳朵和嘴巴。我们有赖于从大众传媒那里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建构我们的知识平台和价值体系。因此,无法想象,离开了大众传媒,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的单调、狭隘和黯淡。

  然而,由于传媒形态多元化、传播的信息剧增,一方面,人可能疲于接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辨和梳理的能力,长期形成麻木盲从的心态,常常被传媒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一些不规范、缺乏自律的传媒单位所传递的信息中可能包含过多色情、暴力等负面消极的东西,使得人在与其的接触行为中被导入误区,受到腐化,极大的影响身心健康。但是,要完全、有效地遏止这种“病毒”式的污染信息,在目前传媒运营和竞争相对无序,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性规范措施和准则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传媒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操守和传媒单位的自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改善的,我们不能因为要杜绝这种“病毒”式的污染信息而遏止传媒的发展;也不能阻止人们的传媒接触行为。既然外力的解决措施无法奏效,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从训练内在素质来弱化污染信息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和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这就像预防肝炎疾病一样,规避或限制接触污染信息的密度充其量像打防疫疫苗针,是一项短期解决问题的“防疫型”的外化举措,其效果是有限的;而提升传媒素养就像培植自己体内的抗体,是一项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内化的、根本的、长期效果的举措。当然,提升传媒素养的作用远不止于远离和抵御污染信息,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重要意义,这在后面还会给予详述。

  一、 传媒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一)媒介与媒体的界定

  一直以来,传媒界对这两个概念没有严格区分,相互混淆。笔者认为媒介和媒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如下:

  媒介 “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运载和传递图文声像等讯息的物体,是连接传受双方的中介物。它是一个独立的传播环节。” 它包括记录、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纸张、胶片、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传递信息的载体(既包括播音器、发射机、电缆等有形载体,也包括光波、电波、声波等无形的载体)和信息的终端接受载体(如报纸、杂志、图书等纸介,放影机、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着重于物理形态的存在形式。

  媒体 主要指依托报刊、图书、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把图、文、声、像及其组合而成的讯息进行有效地运作和传播的、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机构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厂 、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着重于组织形态上。

  (二)传媒素养的概念源流

  比较有代表性的传媒素养的概念可以列举如下:

  l 来自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的界定:传媒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

  l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的界定:“传媒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l 台湾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in Taiwan)对媒体素养的界定为:媒体素养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近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 此定义是对前面两种传媒素养内涵的又一次升华,即公民对传媒素养有了很好的认知和实践后,可以影响传媒、优化传媒环境,它赋予了公民更高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上升到“‘媒体公民’——有能力加入资讯生产、善用媒体并进行公共监督的境界的公民” ——的境界。

  l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对传媒素养的界定:传媒素养指增进对各种传媒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收及分析大众传媒的讯息,能解读讯息背后的意识形态,了解传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做个主动的受众,不让传媒牵着鼻子走。 香港的传媒教育走的是一条非常务实的道路,将传媒教育视为一种从下到上的“草根”运动,是一种从个体、从浅层出发,逐步推进、延伸到整体和传媒素养教育的高阶、深层的演进过程。

  (三)传媒素养的内涵细化

  传媒素养有传者和受者之分。

  1、 传者的传媒素养

  指的是传媒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素养,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传媒素养,即利用媒介制作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它强调的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技能,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合格的传播者,怎样使用各种媒介,怎么制作各种传播产品,怎样有效地发布信息,强调的重点是媒介素养,是掌握各种媒介工具的技能和艺术。

  2、 受者的传媒素养

  即本文所指的传媒素养。它更像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是近视者更清晰地观察世界不可或缺的眼镜,对配戴者来说,这副眼睛不同于一般工具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需要配戴者不断地“用心”来观看,才会越看越清晰。因此,它强调的是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并重,前者是基础的技术技能,后者是心灵的体验、思辨和感悟。作为新媒介时代的受众,每个人都有必要习得传媒素养,来建立对传媒信息行之有效的批判欣赏模式,做一个新型的“亮眼”、“竖耳”、“开口”和“开心”(open minded,思辨)的对自我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公众可以反过来影响传媒、优化传媒环境)的“媒介公民”和“媒体公民”。传媒素养是一个人实现真正意义的“终身学习”的“良师益友”。

  受者的传媒素养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

  (1)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掌握各种媒介的特性和使用技巧,并能有效利用媒介来自己创造和制作传播产品的能力。

  今天的媒介形态的多元化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过去,受者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介来接收信息,受者只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可以获取信息;今天有了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子游戏以及其它种种新兴的媒介,再加上媒介之间的联动和整合,对受者接收信息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理解各种媒介的特性和规则,就无法有效地接收信息。

  (2) 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和解毒,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

  今天的媒体组织的复杂化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要反映现实的原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终极诉求,实际上媒体的信息往往不是反映真实的情形,也无法做到客观地转述。媒体的信息只是对现实的再架构,媒体制作信息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加工和再造的过程,在其中搀杂了制作者的立场、观点以及价值取向。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受到种种利益的驱动,而这些因素都渗透到信息的制作过程中,渗透到信息的最终表现形式中,从而影响受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因此,培养大众的媒体素养,让人人都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受众,让人人都能真正地理解传媒,解读和“解毒”媒体,成为各国现代教育的又一个崭新的高阶出发点。

  (3)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区别

  媒介素养强调的是技术上的技能,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同一信息源,采用不同的媒介表现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这种不同只是形式上的差异,不会对信息的“本质”造成多大的影响。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本质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主体——媒体及媒体内的制作者。关键看他们如何利用媒介来对信息进行过滤、取舍和加工,这也就是媒体素养的内涵。

  从重要性来说,媒体素养要高于媒介素养。因为媒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受众在与媒体的接触行为中,受众的立场、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受到媒体的影响、控制和导向的程度有多深。

  从复杂性上说,媒体素养要远复杂于媒介素养。媒体素养涉及到媒体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深层、隐性内容,这类知识不容易切入和获取。培养公民的媒体素养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要比培养媒介素养的成本高得多,操作的难度要大得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媒介素养不重要,媒介素养是传媒素养的基石,是受众接触媒体、获取信息的敲门砖,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受众接触媒体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获取信息的难易、效率和效果。因此,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4)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的相互关系

  媒介素养与媒体素养有所区别,但二者并不是完全脱离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媒介素养是媒体素养的基石,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长驱直入地接触媒体、获取信息;只有更熟悉各种媒介的特性和加工制作艺术,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媒体如何包装信息,如何赋予图文声像等各种符号意义,从而更好地解读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背后隐含的意义,揣摩和剖析媒体的意图和取向,帮助自己批判性地理解和接受该信息。另一方面,媒体素养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的最终目标是要近用媒介、善用媒介来为自己服务。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使你在接触信息时有更多的思考和心灵互动,以欣赏和批判的多重视角来评析媒体所提供的任何信息,使你获得的信息更客观、更有效、也更有价值;这样就激发你更主动、更频繁地使用媒介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让你更有自信,更有动力和能力来参与到对媒体的反馈中,有助于影响媒体、优化媒体。

  (四)与传媒素养相关的几个概念

  与传媒素养相关的几个概念有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知识素养。

  1、 信息素养

  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种,笔者比较认可的一种为:“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2、 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素养包含两个方面:(1)已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大学生及教师在其学科领域内必须具有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2)利用计算机及软件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

  3、 知识素养

  “知识素养,是知识体系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内化,是指各种相关的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有机地结合,构成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 知识素养是获取、筛选、理解信息的平台和基础。

  传媒素养与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知识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交叠的关系  信息素养 计算机素养或知识素养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成熟和丰富,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大众传媒,而且随着传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在传媒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媒介素养三者的关系,以及信息素养、知识素养和媒体素养三者的关系将呈汇聚的趋势,即三者的交叠部分将不断扩大,见图2。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素养的提升有赖于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知识素养的跟进,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传媒素养教育

  (一)传媒素养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由于传媒在传播信息时既造就了正面的进步的效应,也导致了种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提升传媒素养的教育,让受众真正建立起对信息的正确的评价和接受模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目标:

  1、建立起对信息欣赏和批判并举的反应模式

  要充分理解媒体建构现实的本质,探究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由此做出欣赏性或批判性的回应。这是传媒素养教育最基本的诉求。

  2、建立起解读媒体的思辨模式

  媒体是个复杂的组织形态,全面正确地解剖媒体组织,才能正确地解读媒体显示的信息。这是传媒素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主宰信息本质的不是媒介形式而是内容,而主宰信息内容的是媒体这个具有复杂性质的复合体,因此解析媒体对解读信息很有帮助。但要剖析媒体的各种因素对其呈现的信息的影响和渗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建立起自发解毒负面信息的过滤和屏蔽模式

  受众要有明辨是非、良莠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是传媒素养教育的意义所在。不同的人对负面信息的自控力和抵抗力是不同的。

  詹姆斯•波特(W. James Potter)认为,“传媒素养不是一个有或无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对传媒运作有认识,差别在于程度的高低。程度低的人较容易接受媒介上的表面信息,警觉性偏低,因此也较容易受传媒影响。程度高的人则较能够穿越表象,思考信息背后的意义,并且对媒体语言、经营方法、拥有权、乃至媒体对人的影响等题有相当理解。” 当然,程度高低并不是天生的,通过传媒素养教育,任何人都能逐步掌握个中知识和技能。只不过传媒素养教育要分不同层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

  4、建立起近用媒介,影响和优化媒体的发声模式

  这里的“发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受众传媒素养达到一定层次后,可以通过的选择行为和“发声”(反馈言论)来影响媒体重建更好的文化品位和定位;二是受众可以近用媒介来“发声”,来实现自我传播,发展自己。这是传媒素养高层次的目标。

  (二)传媒素养教育的发展轨迹

  传媒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而后逐步扩散到美国、加拿大以及其它欧美发达国家,并日益得到了各国学者、教育部门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传媒素养教育在深度上经历了“抗拒媒体——>初步认同媒体——>思辨、解读媒体——>人的能力的培养”这么一个不断进化的轨迹;在广度上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从教育思想萌芽到付诸教育实施,再到正规化、规模化、体系化这么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入的过程。

  我们中国的传媒素养教育尚处于认识和萌芽阶段,但可以预见,它必然会成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教育的一块重要的“拓荒地带”。

  (三)传媒素养教育的内容

  了解他国传媒素养教育内容对我们认识和界定未来我国的传媒素养教育要从何入手是非常有意义的。社科院新闻所副研究员卜卫曾经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和台湾的传媒素养教育内容,现摘要如下:

  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发展了较为系统的传媒素养教育内容。英国的传媒教育强调公民对媒体整体的理解,主要包括媒体经济、媒体政治、媒介科技、媒体法律、媒体运行机制、媒介文化与美学等内容。

  美国非常重视儿童的传媒教育,从小抓起,根据儿童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成人阶段等不同的年龄层,施予不同的传媒教育内容,形成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设置了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参与制作传媒产品的课程。

  台湾学者吴翠珍根据当地媒体的发展和儿童素质现状,提出了台湾电视教育的内容:1、观看行为之管理;2、节目真实性之区分;3、说服性信息的理解;4、媒体生态与组织。

  虽然传媒素养教育在我国尚未启动,但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社科院新闻所副研究员卜卫对传媒素养教育有自己的认识,她认为“所谓媒介教育,就是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它应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