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中华传播学研讨会 > 特别传播
艾滋病报道分析:健康传播学视角(一)

MEDIA.SOHU.COM  2004年01月07日16:38  搜狐传媒

  作者:张自力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1995、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关键词:传播学研究 健康传播 艾滋病 媒体 内容分析

  一、引言

  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告了该疾病的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1981年12月,全世界只有15个国家发现艾滋病,患病人数为378人(1)。而截止目前,全世界已有42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000多万人死亡。(2)

  我国的形势也相当严峻。自1985年6月4日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卫生部2002年10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上半年,我国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增长至近100万人。有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3)。

  为了迎战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在1988年12月1日召开的世界卫生部长最高会议上确定了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世界各国都围绕同一主题并在相关的口号下举行世界艾滋病日活动。去年12月1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Live and let live)。

  大众传媒是公众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无论在个人还是大众层次,大众传媒所传递的健康信息都会影响公众对健康议题的感知。(Milio,1988) 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受众对于艾滋病的主要信息来源为大众传播媒体(邱志彥,1990;林昭卿,1990)。公众对媒体的依赖性很大。国外多项研究发現也证实,利用媒体进行健康/卫生教育宣传活动,确能促使健康行为的改变,进而降低社会疾病风险、罹患率与死亡率(Maibach & Flora, 1993)。因而,大众媒体对艾滋病在受众脑海中的形象建构、以及对受众关于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健康传播与艾滋病议题研究

  现代传播学兴盛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按传播内容的不同,传播学分为政治传播、健康传播、文化传播等等。根据Rogers(1996)的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这是对健康传播概念的极其宽泛的界定。在美国,健康传播领域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健康服务递送”(health care delivery),一为“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前者的研究议题以医患关系和人际传播为主;后者的研究议题以媒介和大众传播为主(4)。

  健康传播研究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就华人社会而言,目前健康传播学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以台湾为优,其中较主要的研究学者包括陈世敏、徐美苓等。与此相比,大陆传播学界在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很少,特别是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健康传播学作为传播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的建立起来。(5)

  以“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研究为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关注相对较晚。近年来在媒体上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报道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有意识的议题设置功能逐步增强。但总的来说,仍处于“事件性”、“阶段性”为主的状态,目前国内以“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主要课题的健康传播研究仍属空白。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大陆媒体(报纸)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建构艾滋病议题,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和特点”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四份报纸中艾滋病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02年,重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年份中12月1日前后各一个月(11月1日~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包括议题的内容取向、报道类型、消息来源、以及语言特点等。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进行文献探讨,从前人关于艾滋病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中梳理出有关艾滋病议题建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接下来研究方法部分对本研究的分析样本、分析单位和类目建构予以介绍;资料分析部分以客观、系统与量化的资料呈现内容分析的实证结果;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探讨大陆媒体在艾滋病议题建构方面的特点和一般状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最后部分为探讨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文献探讨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Berelson,1952)。西方传播学者进行了多项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媒介内容分析研究,主要目的一是考察传媒如何呈现艾滋病议题;二是考察传媒艾滋病报道的传播效果,以艾滋病报道的内容分析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参照系。

  (一) 关于艾滋病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

  关于报道内容。在Williams & Miller(1995)对英国电视新闻所作的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艾滋病报道关心的是政府的艾滋病宣传活动。此外,非官方的宣传活动也占了相当比例,包括有:英国医学协会对医生的训练、伯明翰市委针对当地妓女所做的教育计划、以及足球协会对于球员的安全指南等;另有相当数量的报道则是其他国家的艾滋病消息,其中美国占了一半,非洲国家占了四分之一。

  Tranquina(1996)研究葡萄牙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在处理艾滋病报道时,大部分是“事件导向”,当有与此议题相关的特殊事件发生时,新闻上报的机会便增加。Tranquina(1996)指出,葡萄牙的艾滋病新闻报道内容以“生物医学”类和“流行病统计资料发布”类占的比例最多,接近40%。80%到90%以上的新闻写作类型以硬新闻为主,访谈、评论和读者来信等类别最少。

  台湾学者徐美苓(1998)对台湾地区11家报纸的艾滋病新闻报道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研究,认为台湾地区的艾滋病新闻报道内容以艾滋病宣传活动、个案报道和防治工作为主,分别占28.7%、25.5%和24%;刊登版面以“医药保健版”为主。从总体来看,除了艾滋病宣传活动和防治工作报道外,台湾地区的艾滋病报道亦多以事件为导向。此类新闻常被当作社会新闻来处理,加之艾滋病议题多与性、健康威胁、神秘、高死亡率等特征相联,因此在新闻的标题或内容呈现上有流于耸动煽情的趋势(徐美苓,1998)。

  关于消息来源。Williams & Miller(1995)研究英国电视新闻中艾滋病报道的内容,发现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医生和科学家的意见可信度较其他消息来源来得高。在受访者方面,以医生和科学专家占最多数;此外,艾滋病患和感染者也占有相当人数,不过其中超过50%是和该时期的卫生官员一起出现,特别是记者招待会,而这些政府官员通常会将电视新闻导向政治面以及政府活动的方向。因此,应注意的不仅是谁是消息来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新闻中是如何被呈现和运用的(Williams & Miller,1995)。

  Tranquina(1996)的分析中则发现葡萄牙的艾滋病报道以官方为主要的消息来源,而忽略了艾滋病患和感染者。所指的官方包括政府、政府通讯社、其他权威、世界卫生组织和生物医学界,其中又以生物医学界所出现的次数最高。

  台湾学者徐美苓(1998)研究发现,台湾地区报纸艾滋病新闻报道在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依赖“政府单位或官员”、以及“医护人员或专家学者”,分别占到21.9%和19.4%。而与艾滋病直接相关的患者、感染者和家属,被作为主要消息来源的比例则很低,仅占5.1%(徐美苓,1998)。

  (二)媒体艾滋病的议题建构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研究

  美国学者Rogers, Dearing,& Chang(1991)分析1981年6月至1988年12月间,美国各种全国性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将媒体对“艾滋病的议题建构”方式分为四个时期:1、“初始时期”(initial era);2、“科学时期”(science era);3、“人性时期”(human era);4、“政治时期”(political era)。在媒体建构艾滋病议题的“初始时期”,艾滋病议题刚刚开始受到重视;在“科学时期”,有关疾病传染的信息成了报道内容的重心,科学界亦成了主要的消息来源;到了“人性时期”,媒体倾向以人性化的方式报道艾滋病个案,例如对篮球明星约翰逊感染艾滋病事件的报道;在“政治时期”中,有关艾滋病的各项争议,特别是公共政策方面,包括强制检测、病患人权等议题,同时影响着媒体的报道方向。

  四、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

  (一)样本与分析单位

  目标媒体的选定:本研究课题以报纸为目标媒体。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选择《人民日报》(全国版)、《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和《南方周末》四家媒体。(《人民日报》的发行分为全国版、国际版、华东版和华南版,为了增强可比性,本研究统一采用全国版为研究对象) 《人民日报》为中央机关报,国家一级官方媒体,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党性色彩,代表国家主流媒体的声音,体现国家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北京青年报》与《南方周末》的官方色彩相对较弱,追求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报纸版面多、编排新颖大胆、冲击力强,具有现代报纸特色,在受众中影响广泛,且报纸在艾滋病的议题设置上颇具特色;《河南日报》因其地域特性而选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中原地区因不规范和非法采集血浆、血制品导致大量农民感染艾滋病毒、形成“艾滋病村”,以及2001年年末轰动全国的“艾滋病人扎针事件”的引发者均出自河南省,《河南日报》作为河南、这一艾滋病高发省份和“重灾”省份的机关党报,其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代表了河南地方政府对艾滋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时间范围的选定:分别选取1988、1995、2002三个年份的最末两个月(11月1日至12月31日)为研究时段。这一时间范围的选定出于对“典型性”、“阶段性”和“代表性”的考虑。1988年为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所在的年份,在1988年12月1日召开的世界卫生部长最高会议上确定了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世界各国都围绕同一主题并在相关的口号下举行世界艾滋病日活动。1995年为我国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艾滋病中长期防治的权威性官方文件(《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的年份,可视为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问题(特别是国内艾滋病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1995年是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数量激增的一年,这一变化缘于此前我国中部一些地区(以河南省为主)因不规范和非法采供血活动造成的艾滋病传播。2002年则为现状分析。

  分析单位的选定:上述报纸在选定时间内以艾滋病议题内容为主的报道,包括新闻、文章、照片和图表等。要求整篇报道应以艾滋病为最主要的报道议题,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艾滋病”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对于所搜集到的样本,每一则新闻(或每一篇文章)视为一个分析单位,配发的新闻照片和图表分别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如:1988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第7版有一则消息《交流防治经验,商讨合作途径(引题)——世界举行首次预防艾滋病会议(主题)》,同时配发一则题为《世界首次预防艾滋病的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在伦敦举行》的新闻照片,则按照两篇“艾滋病相关报道”计算。

  (二)类目建构

  根据健康传播研究中有关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的相关文献,依研究目的和需要,本研究在内容分析部分制定的类目包括:1、议题内容;2、报道类型;3、引用的消息来源;4、版面;5、语言(语气)特点;6、篇幅。现分述如下——

  1、 议题内容。本研究所分析的议题内容可分为八大类:(1)防治工作,包括艾滋病的防治、艾滋病疫情、艾滋病相关的义务和责任等;(2)宣传活动、爱国卫生运动;(3)个案报道,包括人物或事件;(4)艾滋病相关研究、医药科技;(5)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6)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权益;(7)政策和法规;以及(8)其它。

  2、 报道类型。根据国内传统新闻学教材对报道类型的分类,新闻报道一般分为消息和通讯两大类。其中,消息又可分为动态消息、简讯、特写、评述性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人物消息七种;通讯又可细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汤世英,1986)此外,也有学者将新闻速写、特写、专访和深度报道列入通讯文体的范畴。(覃信刚,2002)鉴于上述情况,依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本研究将报道类型分为以下八大类:(1)消息;(2)通讯;(3)评论或述评;(4)深度报道,包括专访、调查性报道等;(5)观众来稿、解答信箱;(6)科普信息、资料、文摘;(7)照片、图表;以及(8)其它。

  3、 引用的消息来源。本研究将艾滋病报道所引用的消息来源分为七大类:(1)医护人员或学者专家;(2)政府卫生单位或官员;(3)民间;(4)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或家属;(5)防治药品商/用品商;(6)记者或媒体本身;以及(7)其他。本研究中“新闻照片”类报道的消息来源大多划归“记者或媒体本身”来源。

  4、 版面。依据常见的报纸版面划分,本研究将版面分为六大类:(1)国内新闻版、要闻版;(2)国际新闻版;(3)社会、娱乐新闻版;(4)教科文卫新闻版;(5)医药健康、文摘版;以及(6)其它。

  5、 语言(语气)特点。报道内容所呈现的语言/语气共分为三大类:(1)正面,包括关怀、鼓励、反歧视、行动呼吁和赞美、肯定等;(2)中性,报道时语气中性或夹杂着正面、负面或其它一种以上不同的语气;(3)负面,包括恐惧、歧视、恐吓、罪恶/天谴论、丑化等。

  6、 篇幅。根据新闻报道字数的多少,分为五大类:(1)200字以下;(2)200~800字;(3)800~2500字;(4)2500~5000字;以及(5)5000字以上。照片和图表类报道不统计篇幅字数。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