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金刚是我的最爱
|
吴与时
在还没有“大片”时,动画片已经国际化了。小时侯,一部部优秀的国外动画片为我们封闭的思维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子,让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世界文化的洗礼。
从90年代开始,伴随着揪人心的知识产权谈判,我们国家开始引进“大片”,据说这让不少影院终于因为能够和国外一样放映好莱坞打成本制作的新片而起死回生。大片给观众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终于可以杀进铜墙铁壁的中国文化市场。其实相比于那些好奇的目光,在还没有“大片”时,动画片已经让我们国际化了。小时侯,一部部优秀的国外动画片为我们封闭的思维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子,让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世界文化的洗礼。
每次回味那些陪我们长大的卡通天使时,我都会兴奋不已。(时间过长,文字可能有偏差)
《铁臂阿童木》:现代的哪吒三太子;
《花仙子》:小陪,来福,咪咪,勃奇;生活目标就是寻找;
《聪明的一休》:一休,小叶子,新优卫门;日本人的小聪明;
《米老鼠和唐老鸭》:汤姆,布鲁姆,“呕!演出开始了”;经典的美国幽默;
《聪明的鼹鼠》:朴实的东欧;
《蓝精灵》:蓝妹妹,乐乐的炸弹,格格巫,阿兹猫,大嘴;“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八八爸爸》:“咯哩咯哩,八八变”,一句我一直没学会的报人名的绕口令。比孙悟空还能变!
《希瑞》:希瑞,希曼,骷髅王,“赐予我力量吧!”,“发现我今天藏在哪里了么?”;
《佐(zuõ)罗》ZZZZZZZZZZZZZZZZZZZZZZ;
《星球大战》:博士不如孩子;
《变形金刚》:擎天柱大哥,威震天,补天士,五面兽,机器恐龙,大力神,“汽车人,变形!”“组合!”;变的精彩!
《忍者神龟》双节棍,米开朗基罗;美国人为什么不崇拜中国工夫而崇拜日本的?
《小不点儿》下水道里,传话桶;我要能变小了多好!
《神勇小白鼠》动物化了的福尔摩斯;
《丹佛,最后一只恐龙》摇滚乐的魅力!
《布雷斯塔警长》豹的速度!狼的耳朵!鹰的眼睛!印地安长老;
《机器猫》:阿蒙,康夫,小强,大熊;神气的独兜;
《猫和老鼠》:汤姆、颉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升级版。
《大力水手》:榔头摸样的大力水手,绳子摸样的奥莉佛,猩猩那样的布鲁托,“我要吃菠菜”。
《天鹅湖》经典的改编,多了两个小松鼠。
最可惜的是高中住校,算是断送了我的卡通生涯,圣斗士我没看上几集,最后一部让我叫我动情的动画片应该是《太空堡垒》,我发现自己开始能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了。
我们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所以在文化上总避免不了代沟。卡通片本来是电影、电视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题材广泛,但大人们更愿意认为它是小毛孩子的节目。当时我爸爸就极力反对我沉溺于动画,但管我又没有什么理由,所以总是用那句话来抗议:“人不人、鬼不鬼的看什么劲!”然而这种代沟一旦存在老师和我们之间就十分可怕了,小学五年级时,变形金刚正是我的最爱,平时攒下的钱就从小摊上买那种印刷粗糙的画片,整天的看呀,画呀。但当时同学里“赌博”成风,许多同学把整张的画片剪开了当“通货”,于是老师严加管束,全部收缴,我就无辜的受了株连,并且是在学校大会上主动上缴的“赃物”。后来自己特别委屈,我有没参加“赌博”,这东西又凭什么不好,我只是看罢了,脑袋一热就去找了老师,谁知被老师当头一棒:“这能有什么好看的!”
等我也大了,我们已经成了中国最早的一代喜欢卡通的成年,和弟弟之间就不再出现那类矛盾,大不了,咱一块看!
但电视台的工作者的观念也应该换一换观念了,因为许多片子虽然是动画,但却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别只知道一古脑的引进,在5、6点钟方那些儿童不宜的东西,不妨把一些经典的也可以适当的换换时段,也满足一下我们这些下午5、6点种还在路上的卡通迷们。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