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我们请非常著名的《时尚·伊人》杂志的主编徐巍小姐跟我们讲几句。
徐巍:大家可能之所以关注《时尚》,因为它可能是中国第一本油版纸印刷的杂志,《时尚》差不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时尚》在图片方面是做了一些探索。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图片,我是93年来到《时尚》,最早的时候是剪刀插图的方式,后来我们开始购买图片,一个是跟我们跟全景、美好景象这些图片公司购买,98年我们跟美国的赫斯特公司合作,这后来我们的很多图片都是从那边购买的。为什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图片呢?我特别清楚的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们到美国和我们的合作方交流,当时我们是抱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图片的问题,在大家的操作过程中,文字是更适合中国本土化,而且操作起来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关于图片到底怎么样来配,这是我们遇到的非常大的瓶颈,《时尚》有很大部分是服装和美容,在国外每本杂志都有不同的时装的风格,时装图片是一类,还有一部分是人物图片,人物图片就是我们遇到的更大的问题,比如新闻类杂志,包括一些报纸,新闻的图片可能跟我们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拍十个人,这些图片怎么样跟我们的杂志风格统一是特别难把握的事情。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到美国,我和我们的美术总监,跟美国这边合作方交流,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针对图片进行交流,我们考察了他们的自己的创意设计部,后先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在现在在港台非常好的操作方式,他们有一个创意总监。中国大陆来讲,我们的创意总监应该说没有达到真正的创意总监的概念,因为在国外创意总监是非常重要的职位,第一他负责整个杂志的图片的定位,这本杂志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在美国他们的创意总监有一个人,下面有两个部门,一个部门是图片编辑部,这个部门有四个人,他们主要负责图片的创意,有的负责图片创意本身,还有的负责联络,这个图片创意部要联络国内所有的设计师,或者摄影师,一旦需要他们要提供照片。还有一类是跟国内差不多是设计部,设计部四个人基本上负责每期图片的流程设计。我们在国内更多的东西是集中在设计,我们前期是没有一个策划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的操作模式都是这样的。
在国外图片是非常非常商业化和模式化的。在美国的时候我问他们怎么来操作图片。他说我们的图片首先是基本固定好的。他们所有的版式都是非常固定的,比如说这期杂志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每个栏目大概多少页,在这个页除了一张主题片旁边三分之一栏是什么样的,基本上是非常模式化,在大陆这一套体系我相信大多数的杂志都没有。在中国有很多问题,也可能是杂志刚刚开始,像我们发展了十年,应该说对图片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确实还不是很够。大家看到我们的内容在不停的变,可能在美国一本杂志它有一百多年,所以它的东西是非常模式化,读者也能接受,所以它们的设计的概念是非常非常轻松的,基本上每期固定的东西都出来,他们只需要把这些东西摆在一些位置上,它最重要的一块是在前面,就是创意。创意这块他们其实也是很模式化。他说跟我两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其实拍这种东西跟拍电影一样,我没有办法教你。我们想特别快把美国的东西学过来,他说我们到什么程度,我们拍一张图片,这个图片的背景是什么,这个沙发的颜色是什么样,我们跟拍电影一样全部的版式设计这个策划就出来。比如做一个选题的时候,这个文章是三页到四页全部规划好,只需要把图片的风格还原出来,这一点在国内是我们之所以产生主编跟美术总编产生冲突,全部是因为前面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在这边我们也是每期在跟摄影师交流,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跟一个摄影师吃饭,我说你觉得跟我们杂志合作的怎么样。他说你们杂志还可以,他们起码跟我讨论怎么拍。现在跟我合作的编辑就跟我说谁谁拍一个服装主题,你就自己想吧。摄影师就需要自己找创意,就是你拍完八张,到时候拿片子就行了。这就是我们前期创意总监的概念没有。我们杂志在今年越来越多国外的媒体合作,尤其到香港那边我们经常拍一些明星,或者拍一些服装的东西,我们在那边的时候编辑回来跟我们抱怨,他们说到那边以后不知道怎么工作了。摄影师拍片的时候,问我你想要什么样的图片。香港的摄影师是非常专业化的。时尚类的杂志基本上很多东西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前期要求创意总监有非常非常细的企划案,当我们真正跟国外合作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整体的操作过程中,创意要把握很多,包括灯光,他觉得图片有问题的话,他随时都可以打断摄影师,在国内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国内创意总监,大部分杂志招的是或者是学艺术出身或者摄影师出身,我们杂志一直没有创意总监,也是觉得大家有很多问题。
其实创意总监的概念必须在理解整本杂志的基础上还原。刚才很多摄影师包括创意总监都在谈,到底怎么样才有创意。杂志的创意不是像广告,包括广告也不是你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的东西。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杂志的风格来拍,同样我们在派一组真人的时候,发现每个真人的背景都不同样,这是中国杂志不在意创意,商业化的模式,这是我做这几年来感触最深的一点。我前几天跟拍美食的一位摄影师聊天,我就问他怎么拍,他就跟我讲,有一次美院请了一个澳大利亚的老师讲图片,他说好多同学都在问图片的创意,那个摄影师我一直在问技术,这个图片层次怎么出来。他说的很多技术上的东西我不太懂,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摄影师的创意并不差,美国的东西很模式化,但是实际上模式化有模式化的缺点,他的构图可能是常年,几十年不变的,但是在国内经常有很多很好的创意,但是创意在完成的时候技术上不够,比如在服装照片这方面,很多国外的照片层次非常好,但是国内很好图片创意很好,但是层次不够。所以我现在感觉创意固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里面,模式和很专业的操作规则,在未来是需要大家不断探讨的问题,因为如果这点不保证的话,我们的杂志有时候偶尔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是整本翻起来没有连在一起的感觉。做杂志其实是做精神化的商品,在这种商品的过程怎么样才能能够探讨出非常好的模式化,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也希望不断的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加入到创意总监这个队伍里面。现在创意总监之所以在中国没有成气侯可能跟整体待遇不够高。你必须在理解整本杂志的风格上,然后把它作为东西还原。我觉得中国杂志业离读图时代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