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美伊战争爆发,纸媒报道各显神通;央视分别在一套、四套、九套三个频道中断正常节目对战争进行了直播,此举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迈进的一大步;互联网媒体也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闻链接:
华语传媒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的传播强音
内容提要:华语媒体在世界舞台上比较小,声音比较弱,华语媒体在世界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更弱。但随着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这一切将有所改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传媒在世界传媒舞台上表现不俗,展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全世界判断媒体的一个尺度是,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一个声音由谁最快发出来。此次战事中报道拔得头筹的则是中国国家级强势本媒体新华社,它较其他世界级通讯社提前10秒钟发出了这一消息。可以说,华语传媒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声音,展现了传播强音。
关键词:新海湾战争 华语媒体 传播强音
2003年3月20日,随着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打响,一场传媒大战也随即如火如荼的展开。不同国家的不同媒体,为在新闻报道方面战胜对手而各显神通,一场世界范围的媒体大战随即开始。在此次战事报道中,华语媒体初露锋芒,向全世界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从第一枚导弹落到伊拉克境内开始,中国新闻媒体迅速做出反应,不论是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各显神通,表现得空前活跃,伴随战争风云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也同时打响。同时,中国媒体的报道幅度与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突出表现在:电视媒体真正进入了直播时代,平面媒体以精心策划及深入报道高出一筹;网络媒体以快速反应、信息整合的态势凸显传播威力;手机短信规模迅速扩大数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凤凰卫视作为华语传媒的重量级媒体,在战事的报道方面突出了强者的位置。
华语媒体在这次战事报道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积极介入,精心准备,全程介入直播。
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是第一次实现全程媒体直播的战争。以央视一套为首的央视频道作为中国国家台也被允许对突发战争进行直播报道,凤凰卫视同时也将对战事进行直播 。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0时35分,美英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起空袭,新华社较其他世界级通讯社提前10秒钟发出了这一消息。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也在一套、四套和九套开始了“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 CCTV第一套节目(CCTV-1)实时转播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宣战声明,之后便是连续报道,甚至都取消了雷打不动的午间新闻报道。与此同时,CCTV-1每天分时段播出了类似的大量实时报道。CCTV的两个国际新闻频道暂停了许多正常节目,对这场战争进行了不间断的报道,包括美国军队、卡车和坦克涌向巴格达的报道,专家们对美军各种炸弹和导弹优缺点的讨论,以及世界各国领导人动态的实时转播。从战争开始到24日下午2点,凤凰资讯台的直播连续进行了100小时,打破了自身的记录,也创造了华语传媒的新纪录。 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此次美伊战争爆发后,央视一套及时中断正常播出,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经过精心准备的直播报道。对非本国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断正常播出而进行直播,这在央视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战争爆发时,湖南卫视等电视台转播了CCTV-1 的节目,天津卫视等电视台还请了军事评论员,上海电视台派也派出战地记者报道战争……
央视收视率也创下历史最高。3月20日这天,在伊拉克战事开始之后,与19日相比,中央一套节目收视率的平均增幅为100%,四套节目收视率的平均增幅则达到了500%!战争开始后的前四天里,3月20日到23日之间,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九套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间达到58分钟,比平时提高了45分钟。其中,央视四套直播的“关注伊拉克战事”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提高了近28倍。央视第一套和第四套节目由于伊拉克报道分别提高了400%至500%,这是央视收视历史上很罕见的。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数据,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中,CCTV-1的收视率上升了2倍~4倍,CCTV-4的收视率在北京和上海上升了4倍,在广州上升了10倍。实力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CCTV-1从3月21日开始播出的专题节目《伊拉克战争报道》,节目收视率的涨势超过了《新闻联播》,最高涨幅达2.7倍。
平面媒体专刊特刊铺天盖地。
国内各平面媒体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专题报道。在战争正式打响的前一周,各媒体的关注点就已经完全转向了伊拉克,而一些专刊也已经在前期开始预制,因此在战争打响的次日,几乎所有媒体都以最大篇幅推出了伊拉克战争专刊,“战争”成了各大报刊强力运作的看点。《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纸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北京当地各大都市类报纸则用更大篇幅报道此次战争动态,并刊登多幅照片,《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出版了专刊,其中《北京青年报》的专刊还用铜版纸印刷,以财经报道为主的《国际金融报》也在21日当天推出了专刊《战争与经济——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三联生活周刊》更是重磅推出了伊拉克战争特刊,而内容则多是侧重于战争的背景报道。中国新闻社旗下的《新闻周刊》在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次日,即推出了封面标题为“开火”的专刊。在新闻竞争激烈的广州,各报除早晨正常出报外,均刊发号外,《南方都市报》在当天下午4点刊发16个版的号外,《信息时报》达到40个版,作为党报的《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也抢发了12个版的号外。与这类报道相对应的是,战争打响后,几乎所有媒体都开始对战争进行专业而冷静的军事分析,《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甚至每日绘出战争沙盘地图,以求让读者更直接地认知到战争进程,双方兵力、战术等分析文章更是铺天盖地。
形式多样,阵容强大,形成了系列化规模化报道。
在直播节目当中,以CCTV1,CCTV4和凤凰卫视的电视直播节目最成规模,持续时间也最长。对于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观众最想知道的是有关事件最新的各种信息,因此,如何获得更多信息并加以处理,第一时间传给观众是电视直播的关键。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采取以演播室为中心直播各种新闻和信息的方式:(1)屏幕显示巴格达或其它现场的图像;(2)主持人演播室主持播报最新信息;(3)现场与驻世界各相关地点的记者连线,以屏幕上出记者照片的形式来展示最新信息;(4)主持人组织专家嘉宾谈话,对有关最新信息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 央视在及时提供最新重大新闻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对背景资料的插入。如在直播进行当中,央视多次插入《战况综述》的新闻,介绍战争发生之后至直播时的一些主要新闻信息;此外,中央台还不时播出早已准备好的背景资料,如直播萨达姆电视讲话后插入了对萨达姆本人的简要介绍;又如,介绍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的专题片《库尔德人》,及专题片《伊拉克的“反倒萨”努力》、《伊拉克战争倒计时》等。凤凰台自始至终采用屏幕下方滚动字幕的方式,随时插入最新信息,其信息量相当大且非常迅速及时。字幕新闻的内容主要是最新战况消息、各国政府、政要对战争爆发的态度、世界各地反战的最新消息等,如“伊拉克电台停止广播,可能被美军击中”,“伊拉克电台恢复广播”等。
专家阵容强大,评论专业化。
开放的社会意味着信息的多元化,因此,舆论信息必须与专家的专业权威地位相契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因此专家在直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专家必须具备权威性、与新闻事件的贴近性以及对传媒的熟悉度和表达能力,才能迅速进入直播角色,且在镜头前说话能够深入浅出。央视的评论员资深、专业,充分体现了大台风范,他们能就战争的各方面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并不时通过地图来分析美伊战略;如《军事世界》主编陈虎,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凤凰台的嘉宾主要是本台的评论员和记者,如阮次山、杨锦麟较擅长政治问题的评论,他们在直播现场自如应对,对新闻事实本质进行深刻而到位的即时归纳总结。CCTV4的专家阵容庞大,有5位专家共同出镜。由于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所以在相互碰撞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视点和新角度,对形势发展的分析和预估也比较准确。 CCTV4和凤凰的演播室分别以伊拉克和巴格达的地图为背景,都在努力拉进自己与新闻事件的距离。同时,凤凰还在军事分演播室内提供了标注有美军进攻方向和轰炸区域的伊拉克地图,专家依据此进行讲解,使观众能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外派记者素质较高,敬业意识强。
由于此次战争发生在中东,因此,可以及时传送回新闻现场和各方面国际力量意见的外派记者必不可少。这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中央电视台、凤凰台和、新华社等强势媒体均派出大批记者前往前线。央视派出了以水均益为首的战地报道组,新华社则组成强大报道组奔赴前线。 目前在战区附近的中国战地记者已经达到47人左右,内地与港台记者大约各占一半。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伊拉克战争的战地记者中除了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大媒体的记者外,还出现了江苏《现代快报》、陕西《华商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等地方媒体的特派记者,国内媒体对战争报道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央电视台驻埃及记者站首席记者梁玉珍;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副总编辑——50岁的张兰华,以及凤凰卫视年轻的女记者兵团——沈玫绮、隗静、闾丘露薇等,女战地记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月24日,凤凰卫视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进入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位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她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巴格达,她要把战争最前线的第一手消息报告给全球华人观众。闾丘曾三次进入阿富汗,是进入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她曾露宿约伊边境,是全世界记者中惟一采访到战后第一批伊拉克难民的华人记者。此次又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凤凰台为本次直播报道专门派出了多路记者,除了闾丘露薇之外,还有隗静(驻科威特美军基地)、莫乃倩(驻卡塔尔美军总部)、沈玫绮(驻多哈美军中央司令部)、驻外记者卢宇光(驻莫斯科)。此外,凤凰台还广泛联系别的传媒和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信息,如: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刘宏、驻伦敦记者李新、日本东海大学副教授叶干荣、印尼《国际时报》总编辑李卓辉,甚至还有外交部发言人孔泉等,这既弥补了本台外派记者的不足,又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信息。
战争引发网络新闻大战
由于网络媒体容量大、时效强、交互性强、个性化明显等天生的特性,成为最为快捷地报道战争的媒体。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纷纷争夺报道的主动权,拼速度、拼权威、拼短信,引发一场空前的网络新闻大战。人民、新华、千龙、新浪、搜狐等国内网站在美国向伊拉克开战不久便不约而同地把网站首页改换成了美伊战争的专题页面,不仅几乎所有的要闻位置都留给伊拉克战事,而且在各自的强项新闻业务上“大显身手”。”雅虎网站在小布什下令进攻伊拉克之后,浏览量爆涨了3倍;MSNBC网站的访问次数也比以往增加了2.5倍。战争爆发当天,新浪页面浏览量达到2亿以上,打破国内网络媒体访问量最高纪录;同时,短信用户比平日增长了十倍。从3月20日上午10点半战争开始截至下午2点TOM新闻频道的流量已突破650万。新华网和千龙网将CCTV-1和CCTV-4的电视信号利用“流媒体”的方式在网上播出,凤凰网也将凤凰卫视的海湾直播搬到了网上,还临时与吉通合作推出了5元付费收看24小时直播的商业产品,一时间,这些网络视频流媒体播放地址在有条件上网的上班族间快速地传递着。网络媒体充分发挥传播优势,采用多媒体立体播报形式。除了纯文本直播、图片滚动报道等报道方式,专题网站还推出战争视频直播动画专区,对战争的重大动态通过FLASH动画演示的方式表现出来。
搜狐网在国内商业网站中第一时间发出战争快讯和战争短信,在国内各大网站中发布战争消息是最早的。北京时间昨天上午10点34分,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攻击;10点35分,搜狐新闻中心发出第一条快讯:“巴格达遭到美军轰炸”;10点36分,搜狐向其用户发出明确的战争短信 。以第一条海湾战争快讯为起点,搜狐网一马当先,建立专门的规模宏大的海湾战争网站,点击搜狐首页直接看到触目惊心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打响!”网站,内容丰富翔实,权威专业,搜狐为此专门增加了几十台服务器,成为国内最为快速、全面、纵深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商业网站,使数千万网民能够通过搜狐网第一时间获知开战消息。据统计,战争爆发后半小时内,共发布消息计200多条,开战一小时内新闻发量达到500多条,吸引网民一千三百万人,网页浏览量过亿,成为名符其实的网上美伊战争报道第一站。搜狐新闻的特色栏目“网闻联播”也推出海湾战报特别版,实现网上声、像、文三位一体的视频效果。视频方面搜狐与中广网合作,向网友提供丰富的视频新闻。
广播媒体重视传受互动,做听众“知心朋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应对战事报道,战争爆发前就组成了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组。战争爆发当天,该台启动了24小时全程播报计划;并在第一套节目中开播《伊拉克战争特别直播节目——海湾零距离》特别节目,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播出,时间为早7点到8点30分,中午11点到14点30分,晚上21点到23点;全天逢整点播出的《新闻进行时》,也对伊拉克战争最新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跟踪。在直播节目中,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中断与嘉宾的访谈或者打断其他正常的节目安排,插播最新消息。中央电台的做法赢得了听众的高度认可。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的快速反应,能带来先发制人的优势,赢得新闻“第一落点”的竞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湾零距离》特别节目的直播中,特别强调传受互动,即与听众的及时互动。听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以及电话发表看法,向嘉宾咨询相关问题。北京新闻广播同时不断播出前线战报、各方反应、背景分析、专家访谈,更有权威媒体特派记者自战争第一线传回的声音,迅捷、即时、准确、全景。
广播网络联动报道也是增强广播影响力和改善报道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弥补广播稍纵即逝、传播渠道单一等弱点。在此次报道中,中央电台与中广网一起聚焦伊拉克,中广网开辟的“每日战况”、“最新战报”、“海湾快评”等栏目受到好评。看网站,听广播,二者实现了全面互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媒介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应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手段和渠道也将越来越多。
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大行其道。
被誉为“第五媒体”的短信也大显威力,即使是走在大街上的行人,也不停地使用手机互发短信,传递最新的战况和战争黑色幽默。搜狐作为国内最优秀的短信网站之一,借助自身强大的新闻平台,推出了特别版“海湾战报”(编写HW发送到6666,联通为9666),以每天5条的频率第一时间送上最新的海湾战况,并特约军事专家随时分析当前局势,把最新战报实时发送到用户手中。随着战争打响,搜狐短信新闻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焦点新闻”和“海湾战报”这两项服务,在开战短短几个小时中,每小时新增用户数都在10000以上。在短信、彩信等无线数据业务上领先的网易和TOM网站也及时战事短信传送。TOM网站展示了其在彩信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据称,截止到3月20日下午14时,其彩信新闻的定制量超过了17万条。
在此次战事报道中,华语传媒互动,集体动员,传播最强音,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与合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成为传媒报道重大事件的一种趋势。电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战争直播;报纸打破常规,纷纷抢出号外;网络媒体更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网页实时新闻滚动播发等多种渠道传递资讯;广播也纷纷推出特别节目,报道这一重大事件。但应该看到,我们发出的声音还太弱, 实力力量还很小。第二次海湾战争报道的成功启示我们:中国媒体要走向世界、挑战西方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必须依靠真正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华语媒体应该相信:世界上应该有我们强有力的声音。我们的路还很长。(聂元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