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几年前“读图时代”流行起来后,插图书已经成为今日图书市场的主流面孔。可是,近来图书市场却出现了一些“另类”现象:一些书插图所占的比例奇高,有的几乎超过一半,也有一些书的图和文极不相配,给人以“文不够,图来凑”的感觉,甚至最近还传出《辞海》也要出“插图珍藏本”的消息。于是,有人针锋相对地说: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伪图时代”。 其实,插图书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符合了信息时代人们速读的需要。在今天,许多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插图书用图片来形象、生动地说明文字,帮助读者轻松、快速地理解文字。尤其是随着现代摄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读者希望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而有插图的书,正能满足读者感观上的这种需要。因此,今年上半年许多图文并茂的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如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带一本书去巴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作家出版社的《蔷薇岛屿》、中信出版社的《你今天心情不好吗?》系列,等等,它们都分别上了各地的销售排行榜。 本来,插图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读者新的阅读需要,但问题是,目前出版界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似乎任何图书都必须图文并茂,没有插图的书就不是好书。在这种思维定势下,图书界出现“插图泛滥”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如果说几年前各种“插图本”、“彩插本”、“漫画本”的出现,是出版者为迎合信息时代阅读需要的一种革命性尝试,那么今天铺天盖地的插图书的出现,只能说是在“读图时代”这一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出版行为,甚至可以说也是出版者把“小书”做成“大书”的一种泡沫行为,其中的问题当然不少。 从技术上看,图文并茂只是表明在制作图书时采用了图文混排的形式。这种图文混排的形式在制作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图和文能不能真正“混”在一起,是不是真正符合读者阅读的需要。如果图和文只是拉郎配地“混”在一起,不能互相说明、互为补充,至少会给人一种“为插图而插图”,甚至很不协调、令人生厌的感觉。最近有出版社为泰戈尔的诗集做了插图本,充斥着卡通人物的《飞鸟集》让人哭笑不得,不像是对大师诗歌的诠释,倒像是后现代对传统经典的全新结构,很有一些“无厘头”的味道。 以精美的图片配文字的书受到读者的欢迎,并不等同于说所有的图书都要插图,更不能说在图书中图片可以替代文字。文字,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许多特定的文化底蕴,在描写、叙述和论证各种现象时有其独到之处,这是任何图片艺术所不能相替代的。 在笔者看来,读图时代这个概念,如果真被人们所接受,也只是表明插图书满足了进入信息时代人们阅读的一种需要。如果本来不需要图的地方也配上了图,自然就有人提出现在已经进入了伪图时代!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