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的是社会公平,除此之外,很多人应考虑做一份自己的退休规划。 |
自己为自己保险将来
在今后的20年里,将有2亿中国人逐渐老去。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证你的基本温饱。所以,每个人,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该有一份退休的养老规划,用30年的时间准备养老,并不算早
“目前的我国的人口结构图还是一个金字塔形,上面是一个尖,老年人处于最顶端;到2025年就会是一个钟形,顶部丰满圆化;2050年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桶形,而且开口宽,底部窄”,熊必俊说,“到那时我们将有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
目前我们平均5个人赡养一位老人,到2030年就要4个人赡养一位老年人。清华大学老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裴晓梅教授告诉记者, 2050年老年人的赡养比(劳动年龄人口赡养老年人口的比例)会高达70%,也就是说100名劳动者要赡养70名非劳动者。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当我们有朝一日加入这老人大军时, 谁来赡养我们?
“基本养老保险是一口熬粥的锅”
“保障每一个公民年老时的生存,是国家的当然责任”,裴晓梅接受采访时说,“国家要使老年人的生活免于社会贫困线以下。”这种公平依靠的是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
在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6号文件)中,规定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额外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执行。
按照这样的制度设计,当你退休时,国家到底能够承担你多少养老金?平安保险北京公司个人财务规划师陆原算了一笔账:假设你的个人月工资一直是1500元不变,全市平均工资也是1500元不变,那么粗略计算,工作25年后你可以领到的退休养老金大约为每月1130元左右;如果你月薪是5000元,最后的退休金大概是一千五六百元。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的是社会公平。所以,不论现在工资多少,最后的差别并不大。
陆原这样比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一口熬粥的锅,每个月每人从自己的米袋里或多或少往锅里倒进一把米;到老了的时候,分到一把或大或小的勺,从锅里盛粥。但你喝到的只是粥。”
现实情况下存在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即基本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在我国,长期以来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依赖于“现收现付”体制,也就是用年轻工人交的钱去支付老年人,仿佛一个接力棒一代一代地向下传。从上世纪80年代后,退休工人大量增加,“现收现付”(pay-as-you-go)无法维系。1984年养老保险开始转向社会统筹的改革。
现在的问题是,老年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入不敷出。国家体改办宏观司负责人曾透露: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转型中,已经产生了3万亿隐性债务,还清这些债务需要30-40年的时间。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预测,2003年我国将首次面临养老金支付的高峰,2005年底养老金支付的资金缺口将达1000多亿元。
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政策问题:怎样千方百计地保证国家的承诺;对于个人来说,这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也并非毫无风险。
你是否需要一份养老的财务规划?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希望“喝粥”度过下半生。“活得长是人生最大的风险”,陆原说,“你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多久,退休后再活20年还是30年?你需要多少钱才足够养老——100万还是200万?”在从前,自己养的孩子,某种程度上就是自己的“养老保险”,但是到了今天,自己的养老要靠自己解决,而且是从自己年轻时就开始准备这份钱。
所以除了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自己再上一份商业保险是必需的。“可以给自己做一个退休规划,目的是保证你的有生之年有钱花,”陆原说,“一般情况下,保险应占家庭收入的15%,就可以保障不坏的退休生活。还以月收入5000元为例:如果每月投入750元保险,以复利3~4%计算,缴满15年,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3000元左右。”
对于大多数的工薪族,陆原每次都会给客户画一个柱状图,年龄是横轴,60岁的地方做一个柱状标记,告诉客户保险上得越早越轻松。陆原解释说,“假如你一年投入1000元,连续投入40年,如果每年的收益都有8%,这4万元就会变成28万。”在投资领域中,这被称为“复利的神话”,“所以,用30年的时间准备养老,并不算早。”
基金也是养老规划的重要选择。“比如,你可以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划1000元购买基金,做10到20年的投资,这部分的收益虽不高,但比较稳定”,历维基达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尹玫江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投资的选择是不同的。年轻的时候可以多尝试些风险性高的产品,比如股票投资基金;结婚生子后,就要考虑子女教育问题,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债券投资基金;当你45岁的时候,养老的问题就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时就要选择风险较低但收益稳定的基金。”
“现在年轻人富得太快,更多想的是消费”,尹玫江说,“而他们的父辈,生活在体制中的人,根本无法教他们如何决定自己的晚年生活。事实上更多的中国人,不是不会赚钱,而是不会规划自己的收入与财产。”(本刊记者/李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