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系列沙龙之三:国内图书营销与传媒时间:2003年11月21日(周五)下午14:00-15:30
地点:搜狐直播间
嘉宾: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金丽红
·中图读者俱乐部市场部经理 雷建华
·《中国图书商报》总编辑助理 欧 宏
·《中国书报刊博览》编辑部主任 蒋为民
·人民邮电出版社 综合出版中心主任 贾福新
·北京能量文化传播中心 总经理 丁平
主持人: 网友:做一个好的图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金丽红说:我觉得现在的编辑和过去的编辑不太一样,过去是满足于案头,因为分工很细。编辑做完案头就给出版,出版给发行。现在做得好的应该是项目责任,我比较赞同这做法。要求编辑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要有比较好的文字能力同时要有一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就是判断书的读者的敏感性,另外要有一些公关能力。因为你要没有这样的能力拉稿子很困难。实际上现在在出版业竞争最厉害的是书稿竞争,归到点还是人才的竞争,就是看你有没有很好的编辑。
欧宏说:金总的成功也是例子之一。
金丽红说:我们现在一共九个人,编辑才招了一个,就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编辑。一般编辑来了之后我问他你认为这本书可以发多少,而不是当场给我写篇文章。因为可以做案头的人很多。你去找社会力量帮你做都可以,但你要让他判断这个书的市场就难了。要有市场的敏感度,其实图书编辑是非常难得的人才,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由积累变成感觉了。
比如别人说这书能发1万,他上来判断1.5万一定能行,社长就敢听他的。我曾经问一个编辑说,谁给你们拍板决定印多少?他说编辑、印刷部门说的数社长都不同意,社长最后说了一个大数压上去,结果砸了,最后社长说以后我也不压了,其实这个过程还要大家共同的智慧,需要复合型人才。
网友:我曾经看过相关报道,讲国外有出版经纪人,国内可能出现这种模式吗?
欧宏说:国内出版这块没有经纪人,或者说目前还很不发达。国内目前也有一些讨论,包括国外的出版机构也在替我们着急。国外经纪人制度非常发达。如《哈利.波特》的版权在经纪人手中,经纪人基本控制了稿源。但国外现在对经纪人制度也有争论?比如我上次采访一个经理,就觉得经纪人制度不好,觉得日本大众出版这一块被经纪人控制了,他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所以他不觉得中国现在这种经纪人制度缺乏有什么不好。
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中国大陆经纪人缺乏是因为中外版权贸易不是很发达,或者说没有达到各方预期。这个现在没有定论。国内的经纪人制度没有建立我觉得有很多原因,有出版商自己的原因,互相之间不是很信任,作家不信任经纪人,出版商不信任经纪人,有各种的原因。另外社会的市场化程度不是特别高,出版物市场化程度也不是特别高,有一定的关系。
网友:我们的主题是图书营销与传媒,我觉得国内图书行业与国外同行相比具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国外业界非常赞许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的图书行业如何保持这一点?
欧宏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操作图书、不操作出版社,不是身在其中,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位网友提到的问题,几年前,英国前出版主席访问中国说过一句话,说西方的出版商要向中国的出版商学习责任,中国出版商要向他们的西方同伴学学如何做营销。
其实西方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我觉得西方的好多书刊出版社也不是在拼命逐利,特别色情的书一般也不让出,即使出了也有法律制裁。就是说是一种制度化、法律化的东西。西方没有政治的鸿沟,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可以出,没有政治的禁锢,其他方面其实也是一样的。我采访了英国二十多家出版社,他们的责任心还是很强的,不会乱七八糟的垃圾都出的。
我觉得这里涉及到对图书功能的一种再认识。以前传统的概念就是强调图书的教育性,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图书的娱乐性,娱乐不是没有社会责任,你讲一个好的故事,让人从读故事过程中受到某种感动,向上、向善其实也已经完成了一种社会责任。
网友:年轻人做图书营销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对图书的根本认识,我认为不可取,雷经理觉得做图书营销有意思吗?
雷建华说:我觉得做图书营销挺有意思的,我们都是从读书过来的,像我们的待遇不是特别高,但很多人就是因为喜欢书所以过来的。而且看我们做过营销的书排上排行榜,心里比较有成就感。
网友:人民邮电为什么会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加入经管图书竞争行列?
贾福新说:这个问题得由我们社长来回答了。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其利润应该是最多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在盯着这个东西,另外也是需求最大的时候。邮电出版社主要做的还是科技图书,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完全过渡到做大众类的文艺畅销书,而是逐渐做经济管理类图书,有一个逐渐的过渡。我们一开始是做的产业经济学译丛这样的书,逐步过渡到管理学类的书,然后再过渡到大众类的书。
主持人说:邮电出版社的贾主任,我很同意您的观点,大家知道人民邮电出版社是以出计算机图书为主,现在又开始在做财经类图书,您在探索过程中觉得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贾福新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做书的过程中各种困难都有。最大的困难就是转型,重新开辟新领域,在选题资源、作者资源、编辑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拿到好的选题非常重要,但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储备。另外我们的编辑以前都是学计算机、通讯、电子的科技人才,人才方面的储备也不是很充分。另外在营销方面,我们的渠道一直面向科技类,计算机类是无孔不入了。经管图书开始进入的时候要有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
但反过来讲这种挑战也是一个优势和机遇,正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所以可以进最优秀的编辑,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另外我们可以和国外合作,像邮电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和国外大的出版社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资源拿到他们很好的经管图书的选题。另外我们出版社多年来在读者心目中有严谨务实的印象,所以有自己的优势。
网友:邮电、电机两个出版社原来都是出版计算机类见长,现在又向经管类发展,您可以从其他两家吸取什么样的经验?
贾福新说:在做经管图书方面有的进入得早一些,有得进入得晚一些,但各有长处,在后面的选题、营销方面都应该向几家兄弟出版社好好地学习,把我们自己的书做好。
曹庆宁说:感谢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及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中图读者俱乐部与搜狐网将在以后举办出版业系列论坛,谢谢大家关注,下期论坛见。谢谢大家。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