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出台,国内电影制片政策壁垒将被彻底打破 创业视角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出台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规定》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此《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国内电影制片领域的政策壁垒将被彻底打破,长期被国有电影制片垄断制片权等相关特权被彻底取消,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境内单位都可以申请成为制片主体,并享有与国有制片单位同等的权利和地位,这将给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带来一个新的商机。 电影界专家表示,电影制片业是一种内容制造业,其产品包括影片本身及相关元素的核心版权,都受到50年的法律保护,只要定位合理、开发到位,一部好的电影产品可以获得长达50年的持续收益,获利空间巨大。但是,由于受到进口片的挤压以及法规不健全、市场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电影业目前仍处于低迷期,短线投资风险很大。 门槛 100万元可成立制片公司 自建国以来,电影一直以一项公益文化事业为政府所包办,电影制片权也完全被各大电影制片厂所垄断,不容外界“染指”。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包括国有及民营等多种形式的资本开始投资参与电影摄制,并逐步成为电影制片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它们却长期没有作为制片主体的资格,所有的影片都得与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作,挂国有电影制片单位的厂标,并以它们的名义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摄制及公映许可证。这不仅使程序复杂化,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而且还使这些电影的实际投资者因名不正言不顺,而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去年2月国家颁布的新电影管理条例中,新增了单片申报条款,民营企业及其他国内市场主体都可以单独向电影局申请《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获得拍摄单部影片的资格。此政策的出台大大节省了影片不必要的开支,也加快了申报的时间。但是,这一规定只对单部影片的拍摄有效,投资者每拍摄一部电影,都要进行一次申报和资格审查,仍未享有与国有制片单位同等的权利。 而此次出台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则规定,除了首次拍摄影片时需申请领取《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外,以《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的形式投资拍摄了两部(含两部)以上电影片的制片单位,都可以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取得正式的《摄制电影许可证》。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公司,则依《电影管理条例》享有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此次出台的《规定》对国内资金进入电影制片业各领域的“门槛”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具体条件为:申报成立合资、合作(不含外资)电影制片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申报成立中外合资、合作电影制片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外资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不超过49%;控股或单独成立电影技术公司,改造电影制片、放映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可以与外资公司合股经营,外资公司在经批准的省市可以控股经营此项业务,其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商机 核心版权可卖50年 广东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总经理廖曙辉认为,虽然国内电影市场长期低迷,让很多人对电影制片投资产生了悲观情绪,但如果理性地去分析和判断国产电影的现状,就能看到其乐观的现实与巨大的潜力。 首先,人们所关注的电影收益往往只是票房收入,但这其实只是电影回收投资的渠道之一。电影除了在影院上映外,还可以通过电视、音像、网络能媒介进行传播,它们都是电影收回投资的重要渠道。不仅如此,电影的各个“要素”都能带来不菲的收益:著作权改编,如电影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电影音乐可以出版为电影歌曲专辑、举办原唱演唱会,从而独立获得收益,以前就有很多电影音乐流传不衰,可以有意识地去加以开发;电影形象开发,将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画面作为其它媒体的传播资源,如印成日历、插图等。“由于国内此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加上版权人观念滞后,导致除电影本身之外的广阔市场被浪费。这些元素都属于电影著作权的核心版权,可以受到长达50年的法律保护。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小兵张嘎》至今仍在创造市场价值。只要定位合理、市场开发到位,拍电影可能会一本万利。”廖曙辉如是说。 其次,国内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开发。电影院在国内远未得到普及。据统计,全国共有2000多个县,但却只有2000个电影银幕,且它们大多集中在城市,这说明很多县压根没有电影院,或者根本不放电影。随着中国城市化、小康社会的来临,广大农村电影市场的前景极为广阔。而且,在城市,随着大型住宅小区的兴起与成熟,休闲文体活动将在这些小区中兴起,而社区电影院的兴起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令电影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再者,随着国内外文化、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国产电影逐渐通过合拍等途径进入国外主流电影院线,电影出口也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近几年,国产电影电视的出口量不断大幅增长,国外市场的空间很大。冯小刚的《手机》还没上市就收回了成本,从大制作的《英雄》到低成本的《茉莉花开》,都赚了钱,这都与他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有很大关系。 风险 蛋糕太小市场无序 但是,国内电影业目前即使乐观地看也只能说是个“潜力股”而非绩优股,虽然政策的利好带来巨大机遇,但电影制片业的投资仍然充满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因为电影制片业的自身特点外,进口大片的猛烈挤压,国内电影市场培育不充分、管理不规范,相关政策法规不尽合理完善等,更使得整个行业危机四伏。 中国首家民营电影发行企业、北京博纳公司负责人于冬认为,如果单指电影院市场,国内的电影院上座率至今仍逐年下降。虽然略有票房上升,这是因为票价在不断上升的缘故,而纯粹的国产片的票房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目前进口大片和合拍片已经完全占领了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片在这大半年中略有市场的只有3-5部,其中《绿茶》的票房有400多万元,《紫蝴蝶》300多万元,《午夜惊魂》200多万元;而20部进口片就有4亿元票房,香港合拍片也有1亿多元的票房,近期的《古宅心慌慌》在上映3天就有过300万元的票房。从票房收入上来看,国产片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劣势明显。 其次,国产片不但受到进口片的挤压,而且还受到音像市场的冲击。很多音像单位,低价向市场倾销影碟,观众可以很容易地从市场上买到正版影碟,而且现在很多影碟还是和电影同步上映。《英雄》的影碟在推出后,该片电影票房当日就下降了200万元。而现在出碟的速度十分快,数量也非常大,对电影票房冲击是致命的。因此,国产电影面临的压力,不是在于片子拍得好或不好,而是在于根本就没有进入市场的机会,也就是说电影在发行制度上要有改革。 再者,在国家实施院线制改革后,各地电影院线的扩张、重组带来了电影市场的分裂和震荡。一个城市往往有好几条院线,但影片宣传推广却到了“三不管”的境地,没有好的宣传,再好的电影也不会有观众、有市场。现在片子多,影院和银幕又不够,有的影院一个星期上三部电影:两部电影一起上是“撞车”,三部电影一起上就是“翻车”。有的国产片好不容易有了排期,可只放映一天就给撤了下来,这怎么会赢得票房?前两年,人们常常预言“狼来了”,而今危险已经出现,中国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处于最困难的境地,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此外,在电影政策法规上,虽然经济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对艺术政策的改革仍严重滞后。如国内目前仍没有建立起电影分级制,因此所有影片都要求是“老少咸宜”,审查制度因此也特别严格。在国产片与西片、港片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国产片无法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手们”一些最能吸引观众的影片如一些黑帮片、有性爱镜头的影片以及有血腥场面的片子,在国产片中就不能出现。国产片要想赢得票房竞争力,还需要有一系列政策的配合与支持。(记者 方正)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