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京报 > 都市报风云
我在一家都市报的四十天

MEDIA.SOHU.COM  2003年10月28日13:58  搜狐传媒

  2002—2003学年度结束的暑假,我在兰州晨报社社会新闻部热线组实习,从2003年7月9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学习了社会新闻的采访、写作,共发表稿件24篇;初步学习了稿件的修改和编辑,修改通讯员的一篇8万字的稿件,分14期连载。基本上达到了我设想的实习成果,学到了很多业务、人际方面的东西。

  社会实践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更是突出。在此不必多说。

  在联系外地的电视台未果后,我这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去兰州晨报。去年在甘肃电视台半个月的实习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少,电视台由于设备的限制,一般不允许实习生动机器,仅仅是看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而报社没有这样的设备限制。甘肃是媒体很落后的地方,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但纸媒体之间毕竟引入了很激烈的商业竞争,有了竞争报社、记者也就会动脑子去想怎么将新闻做好。只可惜报社还是吃独食的垄断模式,电视台记者的整体素质、机制等等问题都让我比较失望。

  在电视台该看的也看过了,我想去报社找找新闻的感觉,练一练自己的写作能力。选择兰州晨报这样一家都市报纸,则是因为都市报的竞争、对新闻现场的捕捉都要比党报更激烈,兰州晨报总体来说是兰州第一大都市报,报纸的影响力、稿件的处理、记者的整体素质都要好于其他几家。尽管都市报的版面很紧张,实习生根本不可能独立署名发稿,但我们在跟随记者出去采访的时候,有很多机会可以自己提问,回来后多半也是我先写初稿,然后由记者修改,这一流程中作为新手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大,相应地,学到的东西也更多。40天的实习,可以说的东西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也太多。我的社会实践报告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感性认识以及自我思考的流露,结构不会太严谨,思路也不是太清晰,但积聚的话语只能这样表达。

  先介绍一下晨报社会新闻部的结构,有两个组,一个是机动组,一个是热线组,两个组各拿一部移动的热线电话,各有一辆小型采访车。机动组主要跑一些市民投诉的与百姓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事情,而热线组主要跑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哪里有车祸,火灾等等,当然两个组的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有交叉,也有竞争。热线组共有十个记者,八个文字记者,两个摄影记者,八个文字记者分成四组,一个月中每周轮流跟车,摄影记者两周轮换一次。

  记者的确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在我的印象中还从未在体力上这样累过。7月9日,我到兰州晨报新闻中心向总编办的一位主任报道时,我说想忙一点,跑一跑社会新闻,他说:“那你就去社会新闻部热线组吧。”他这一句话,让我之后四十天的实习非常忙碌,非常辛苦。跟车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中午不能按点吃饭,两三点算早的,有时候会到下午四点。没车的时候去采访,需要自己来回倒车,没有直达车的时候需要两条腿走路。七月的太阳很毒,我走得绝望。不过人家记者在走,我就没有理由说累。

  开始的时候我还能下午六点多回家,但是后来越来越忙,晚上八点算早,九、十点我们实习生回家的时候很多记者还没有回去。天黑了,没有直接回家的公交车了,只好下了车再多走一段。车上人很少,走在有点陌生的道路上心里的确有一丝害怕。那样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一定去当电视记者,尽管人们普遍评价电视台记者的素质比报社记者的差,但是电视台的工作相对轻松,待遇也相对较高。似乎自己活了这二十年,对社会上的人、事也有一定的认识,什么理想、热情都已成了儿时的纯真回忆,既然幼稚执着已经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我会在物质条件下追求自我的实现。

  记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累。在实习中,我连续跟了三周车,看到了很多新闻现场,车祸的,电击的,医院里的,跳河的,跳楼的,被火车撞死的,有一天之内我们跑了四家医院,几乎是亲眼看着两个生命在医院里没有抢救过来而死去;有一次接到一条线索,说一个很年轻的女子下了公交车过马路时被后面一辆刹车失灵猛冲过来的长途客车撞死,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那名女子还没有被120抬走,她就躺在地上,身体有点变形了,血流满地,绿色的衣裙……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总是很郁闷,宝贵的生命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夺走,我们活着的人又该做些什么呢?那些记者心里也很堵,只是看得多了,多少有点麻木。

  经常有农民来报社上访,亲人被人打残疾了而没有人负法律责任并做出民事赔偿,或是因为土地纠纷而制造的什么惨剧。有一次临夏农村的几个农民,拖家带口,铺着两张破褥子堵了报社的大门。我明白这样都市报的记者多半仅仅面对的是个体的悲剧,而如央视、南方周末的记者,更多的可能面对的是群体的苦难,农民的疾苦,以及每年那么多的莫名其妙死去、或是失踪的人。王克勤作为中国揭黑记者的先锋,据说他有几大抽屉的上访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很多时候记者接待这些农民的时候,态度多半是搪塞,给他们一点模糊的希望。为了这点微弱的光明,那些可怜的农民可能会一直等下去,而记者又有多少精力、能力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想记者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记者是否应该承担那么多的社会责任?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新闻事件,似乎这是一种无奈的说法,现实中记者承担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里,在体制不健全的国家里,弱势群体可以想到的求助对象只有那些经常在社会上露面的新闻记者。记者不是法官,不是权力机构,没有良知的记者更是社会败类。新闻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客观公正的标准又由什么社会条件来制约?怎么样才可以让人们转变对记者权力夸大认识的误解?也许还很长,也许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健康而单纯的职业。

  尽管很忙、很累,碰到的问题很多,但我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晨报的记者都是很好的人,只要你虚心,记者们都很愿意教你东西,也愿意放手让你去做,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写的稿子很烂,他们需要花比自己写更大的精力来修改,但他们还是很真诚地让我去锻炼,并鼓励。我开始感受到、学习到什么是新闻。最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时候是跟车的时候。我们像赶场子一样奔波于各个现场,父亲很奇怪地说,“你们似乎有分身术,四点的时候一个地方,五点的时候一个地方,六点的时候既在这里又在那里。”

  在晨报的四十天,我逐步感受着什么是新闻的激情。7月的实习,多少让我觉得有点麻木,多半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或是天天都必然会发生的死人事件。7月底的时候,我在犹豫自己的实习是继续下去还是就此结束,因为按原来的计划,我想在报社呆二十天,然后去电视台呆二十天。不过有一天,跟完车回报社已经是下午快六点了,一个记者自己写稿子,让我去兰铁110取一个稿子,我下楼来等车,好几分钟过去了,采访车还没有开过来。突然我看到两个记者迅速地从大厅里走出来,之后采访车也开了过来,一个记者对我说:“西固有个纵火案,赶紧走。”这种突发事件对于老记者肯定是经常遇到,但对刚刚入行的我来说,却有莫大的新鲜与刺激。我们像随时待命的警察一样飞奔而出。很多时候花在路上的时间远远超过采访的时间。也许采访仅仅用十几分钟、半个小时就够了,但是路上却要花一两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八点多了,窗外的夕阳伴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在颠簸的采访车中我感受到一种新闻激情,一瞬间,我就决定继续在晨报干下去。

  媒体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突发事件很少会有独家,几家都市报先后赶到一个现场是正常的事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个家属院里发生火灾,而那个家属院就在报社的斜对面。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新闻,几家报纸的竞争就更加明显。兰州晨报、鑫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的采访车几乎同时到达,有点像电影中几辆警车同时停在劫匪劫持了人质的银行大楼前。楼上的火势还没有完全控制住,几家的记者就纷纷跃跃欲试地想最先上去看看房间里的情况。有的时候,记者的职业还是危险的。去年,兰州晨报的两名记者及一名司机在跟车的途中,看到一个人晕倒在路边,他们下车去抢救。结果那人是因为一辆运化学气体的车泄露毒气而晕倒的,一名记者,一名司机,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统计中记者是除了警察之外伤亡率最高的职业,也许我们有一天就会面对生命的威胁,并为这个职业献上一切。

  几家报社跑社会新闻的记者之间彼此算是好朋友,不过更是竞争对手。你来我往的聊天中虚虚实实地探听着彼此的线索。不会有人对自己掌握的情况全盘托出,甚至不会告诉你准确的前进方向,伤者在哪个医院。当我们比别的报纸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时,就会感到很高兴。不过一家报纸社会新闻做的好坏不仅与采访有关,还有更多的因素。晨报的风格只是将事情说清楚,尽可能简练。而西部商报在后期包装上比我们好,他们留给新闻的版面要比登广告快要疯狂的晨报多;也许一件事情,他们了解的情况不是很详细,但往往很全面,报道形式上也尽量出新,一些比较小的事情炒作的味道也更浓一些,尽管这一点有些不太让我喜欢,但是必须承认,商报的社会新闻要做的比晨报好。我问一个记者这样下去岂不是很危险,他说版面与广告的事情只能由上面决定,晨报的影响力的确要比商报大,估计老总们想的也是先利用这块金子招牌赚钱,等有一天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力争赶上,毕竟晨报1996年成立的,而商报2000年才成立,积累、记者的素质各方面商报还都无法与晨报抗衡。我一直想就兰州这几家报纸的经营现状和老总去聊聊,不过犯懒,一直没有花心思好好了解兰州报业的情况,清理思路,加上最后也很忙,只好作罢,算是有点小小的遗憾。

  再来说说对记者这个行业的负面认识。记者的敬业招来了很多人的厌恶。记者就像苍蝇一样追逐于各个新闻现场,有时候记者赶到现场的比110、120速度还快。记者的采访很有可能就是在最不恰当的时机进行。一个人刚刚受伤,正在医院抢救,生命随时都有危险,家属悲痛欲绝,这种时候记者却要去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势,家属往往很愤怒地说我们不接受采访。将心比心,谁都烦这样的。更让人烦的是有时候记者没有了解到真实情况就报道出来,给有些人、单位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记者一般也不会道歉。无怪乎那副对联里说“防火防盗防记者”。比较尴尬的是在医院我们只能暗访,不能让医生护士知道我们是记者。每次明确告诉医生我们是记者,想了解一下某位伤者的情况时,他们一般会指着挂在墙上的规定告诉我们,“你们先到宣传科办手续,我们有明确规定不能私自接受采访。”在公安部门等一些机构了解情况的时候,多半会告诉我们案件还没有调查清楚,不能轻易透露;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能不能报道得听宣传部的统一安排。这种情况太多了,公众的知情权是一个什么样的度,谁来规定制约,记者采访可以有多大的权力等等问题,没有新闻法来规定。高明的记者就是带着脚镣跳舞,跳得是否好看,全在自己水平高低了。

  同样,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记者经常报道一些家庭琐事,尽管对当事人的情况做了模糊处理,但是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姓氏等等还是会让周围邻居或是单位同事看出来,这样就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会有人上门来质问我们:谁允许你们报道了?如果所有的当事人都来问记者这样的问题了,那社会新闻还有多少可以做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很能理解人们对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规避心理,但是怎样处理这种情况,社会新闻的来源在哪里,有人可以突破吗?

  很多时候职业感与社会道德、习俗是相违背的,相冲突的,既然别人想不清楚怎么解决,我就更想不清楚了。

  在新闻业务方面,我也深有体会。第一天实习,我和一个记者去采访邓家花园围墙倒塌、电线杆倾斜无人修理的事情。我注意到他在采访的时候总是说“咱们邓园……”,其他记者在采访单位的时候也总是说“咱们……”,这样可以拉近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带我的几个记者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记者首先要学会跟人打交道,要让人家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愿意跟你说。”

  关于采访,我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细致,否则写稿的时候会觉得进行不下去。能想到一些独特的方面一定不要错过。记者跟我强调在现场一定要注意观察细节,写稿子现场感要强,这样的报道才能吸引人。新闻报道故事化是当今的一个潮流。不过遗憾的是都市报的记者为了加强故事性和趣味性,即使没有了解到明确的细节,在写作的时候也会编造一些,他们称之为:合理想象。记者这样交代我们实习生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有点尴尬,感觉这样做实在不妥当,有时候也的确会引起一些麻烦。一次,我们去采访一个夫妻吵架,妻子跳楼的新闻,结果采访做的不够全面,只向有时候意识会不太清醒的婆婆了解了情况,而没有向丈夫核实,报道中确有一些失实的地方。后来包括娘家婆家两方面的人都一再找我们麻烦,还说要追究法律责任,从采访车到报社,甚至两个记者不在的时候就找我这个实习生骂。为了避免给自己惹麻烦,只能是在采访的时候尽量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尽管真实性、客观性永远是一个理想,但一定要作为记者的目标来追求,准则来要求自己。

  记者也是一个比较无能的职业。那天上午我们去邓园采访,下午电话采访兰州市、城关区供电局、路灯所,几家单位还是踢皮球,谁也不肯承认需要修理的电杆是自己的。老师说不要把这一段写在报道里,写了要么被删要么发不掉。的确,报纸要照顾很多利益,有的是广告大户,有的是政府机构,这些部门一般都不能做批评报道。记者很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一听大概事件就能判断能不能做。有“无冕之王”称号的记者其实也很扯淡。

  采访回来后老师让我先写。他问我在学校里写过新闻报道没有,我没告诉他我们还没学新闻写作,然后就比较自信地洋洋洒洒了千余字。老师看过后惊呼:“一件小事你怎么写这么多?”他改的很多,从文字到结构,最后改到三百多字。第一次写稿被改的面目全非,尽管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点郁闷。之后写稿子时,我一直在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事情说得最清楚,用什么方式、什么角度表达最准确、最客观,而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是非。语言简练在我最后修改通讯员8万字的稿子时体会最深。

  一段时间的琢磨、练习,我终于比较熟悉一般社会新闻的写作,老师也终于夸奖我进步很大,写稿子感觉很到位,比较全面,缺点是不够细致。这对我已经是莫大的鼓舞。有一位记者强调:其实语言文字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要清晰,讲述事件层次要分明,而刚入行的实习生往往思路比较混乱。遗憾的是那时候我没学新闻写作,只能自己一步步体会,后来写社会新闻大概就是现场、事件、原因等几个步骤。我注意到后来记者对文章主题部分改动比较少了,主要是导语和标题修改比较大,这也是报道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我写导语往往是希望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新闻的几大要素都写进去。但是忽略了趣味性等等方面的因素。

  在报道的处理上,我觉得都市报要注意服务意识。与百姓生活贴近的报道往往能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关注。比如兰州市公交车票涨价的报道就引来了很多询问的电话。天天都是跳楼、跳河的社会新闻不会引起读者太大的兴趣,相反,看多了还会厌烦。但是告诉读者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有用的政策、知识,却比报道悲惨的事件本身更加有用。记得有一次,很短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三起沼气熏死人的事件,第三次记者做了一个相关链接,告诉人们沼气中毒以后应该怎样进行急救,我相信这比事件本身有用多了。

  报社、记者还应该多方建立社会关系,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消息来源。一些记者就感叹热线组组长去年与110建立的关系非常有用,线索一下子丰富了很多。记者也应该注意已经发表的一些报道引起的后果,可能是新的消息来源。机动组报道过一次兰州市还有人在私卖老鼠药(老鼠药是剧毒化学品,属国家禁止生产、运输、销售的危险品),引起公安部的注意,兰州市公安局立即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清剿鼠药。公安局一个科室的负责人主动找报社报道他们的行动,并和报社建立互动关系,报社的热线电话接受群众投诉,这给公安局的工作也带来很大便利。报社的服务性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上不起学的大学生的帮助,气象、生活投诉、便民措施等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

  其实学生的实习最主要学的还不是如何做业务,而是如何跟社会、跟人打交道。首先是让别人喜欢自己,无论用何种方式,哪怕是教记者怎么玩电脑都可以。我们是去学习的,首先应该从心底里报着一种谦虚学习的态度。主动帮老师收拾一下桌上的东西,给老师倒一杯水,没事的时候没话找话地聊,尽量从他们的言谈中寻找经验,老师改稿子的时候仔细看,多问问自己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记者采访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是如何一步步弄清楚事情经过的,更主要的是他们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怎样和被采访对象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关系。实习生或是刚入行的新手开始去采访的时候往往能被对方看出来,跟着记者出去的时候别人总是问我“这个记者怎么这么小”,就是因为我们在各方面都不够成熟,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我提问的时候总是有很重的提问的味道,而不像老练的记者那样在和人的聊天中不经意间就把事情弄清楚。这的确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历练。

  最后想说的是关于都市报定位、出路的一点思考。实习当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这就是:社会新闻的出路在哪里,除了这些灾难还有没有别的突破?相比起以前非常呆板的会议报道,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社会新闻的确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是在信息非常灵通的今天,突发事件很少能做独家,报纸出彩靠的也不应该是这些天天死人的社会新闻。一个记者告诉我:“独家新闻永远都是策划出来的。”这需要记者很强的新闻敏感,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东西。理论上的谁都清楚,但做起来很难。我在报社的这段时间也没有碰到比较好的策划。一位主任给热线组的记者开会时说:“要拓宽社会新闻的范围,今后注意一些比较有意思软新闻,比如加强和宠物医院的联系,跑一些冷僻的口的记者也要注意多挖。”

  我没有想清楚社会新闻的出路在哪里,只是隐约感觉到以后的社会新闻不会是这么做的。都市报面对的受众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关注点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没有这些成天爆炸、车祸、跳楼的新闻都市报就无法生存下去?我感觉目前国内的都市报大约分为两类:服务性的和美国十九实际末出现的“黄色新闻”,像北京娱乐信报那样在风格上的完全独辟蹊径会走出一条路来,但都市小报应该怎么做?新闻如何选择?或者说就这些现有的灾难新闻的素材如何处理?

  实习的最后一星期一直在修改通讯员那个8万字的稿子,关于兰州一个黑社会覆灭纪实,老师说都市报的恶意炒作很可恶,在社会上引起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对人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报道对兰州的形象也不好。但是再问记者,他说媒体必须制造自己的卖点,对自我形象也要炒作,制造影响力。业界一直在呼吁媒体要向商业化运做的道路发展,我也明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是可以平衡的,但如何去做,白痴的我想不清楚。

  恰好在我离开的前夕发生了长青血案,可惜我没有参与其中的报道。开始的时候我还遗憾作为兰州的地方媒体做的一点也不好,根本无法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国经营报》相提并论,但是过了二十天后,兰州晨报又做了很详细的报道,从血案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到关于凶手个人情况、作案动机等等方面的调查,都很全面。能这样快地揭开一个案件的真实情况,至少是部分地,我觉得这在兰州媒介发展的历史上都算是罕见的了。

  关于实习,暂且说这么多。尽管搜索出网站转载的有我名字的报道给别人看时,他们总说:“你怎么一天就跑这样的新闻?”并且,说实话,都市报每天都需要发很多的社会新闻,并且竞争非常激烈,我相信任何一个人来这里实习都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发稿量。所以发多少稿都是扯淡,只要个人认为收获很大,这就够了。

  2003年9月14日

  转自:搜狐传媒论坛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