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活力,还有不安
一度,“中国因素”曾经让全球为它做梦。
四年前的上海,一场声势浩大的财富论坛在那里隆重上演。虽然因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使两国关系陷入低潮,但被“中国概念”所吸引过来的世界“500强”的CEO们仍蜂拥而来,已报名参会代表无一退出,最后“财富500强”与会的有60强,超过前四次论坛的总和。
1999年的中国,以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一枝独秀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全球财富“新大陆”。那时,充耳都是让我们眩晕的话。
《财富》总编辑约翰·休伊说:“中国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这尚可看作主办者的客套之词。而当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充满真诚地说:“踏上中国大地,好像大梦初醒。”中国人感受到了和他一样的激动。
美国前商务部长坎特说:“在冷战时期,我们怕苏联强,怕中国强,现在,冷战结束了,如果他们弱我们才怕呢。一个强的中国,一个发展的、自信的、富裕的中国,一个提高生活水平,一个有中产阶级,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我们要这样的中国。”
这些动听的话语起初让我们将信将疑,继而让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开始相信,中国的确迎来了自己的世纪。中国的美好前景使得它充满了机会,世界担心的是这样一个国家愿意在多大程度上融进全球大家庭。
现在,以入世为标志,中国已经“进来了”。
四年后的今天,同样在上海,同样是一本杂志(福布斯)操办的一场全球CEO的聚会,甚至在会场上也回荡着相似的声音,但这些话再也不能令人激动。此时,“中国因素”给全球带来的不仅仅是活力,还有形形色色的不安所引发的躁动。
当惠普高级副总裁连萧思在“中国因素为全球经济提供活力”的会场标语下说“机遇的新名字叫中国”时,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朱利奥·特雷蒙蒂则在欧洲抛出了“中国产品冲击论”,认为中国的商品对意大利和欧洲经济形成威胁;当与会的CEO们达成“不赢得中国就赢不了世界”的共识时,从各地传来的是“只有中国赢”的愤懑。
美国现任商务部长埃文斯则用和他的前任不一样的方式为论坛“助兴”。在论坛召开的前一天,他在美国传统经济的象征地底特律宣布,布什政府决定在商务部内成立一个不公平贸易行为调查小组,对非法倾销及补贴等反竞争行为进行调查。虽然埃文斯未指名道姓地说这个小组是专门针对中国而设的,但中国却是他谈不公平贸易行为时惟一提及的国家。他说,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和劳工部的官员走访了美国20多个主要城市,听取制造业者的意见。“在会议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引起美国业者的忧虑”。埃文斯宣称,美国不会坐等中国履行公平贸易承诺,“美国政府将为自由贸易而战”。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有关人士则认为,美国公司在中国身上吃的亏将毫不逊色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给美国的教训。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国际经济事务副总裁瓦戈说:“日本当时着重发展的是钢铁、汽车和电子产品,但中国对每个领域都在虎视眈眈。”虽然,“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所推动,但是,没有人会认真分辨“在中国制造”和“由中国制造”的细微差别。
蜜月期已经结束
在福布斯论坛中,“与龙为邻”是其中一场的主题。但这并不是一个三小时交流就可完结的话题,它将在长时间内存在。世界开始以复杂的眼光打量中国,在观察中国如何使用它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他们显然对中国的崛起还未做好准备。
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负责任的国家”,为何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了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和失业的“反面角色”。
转折点从2001年开始。在以IT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泡沫破灭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陷入全面的周期性衰退,并且毫无复苏迹象。迄今为止,美国制造业已经连续裁员37个月,自2000年7月至今,制造业公司已经累计裁员270万人。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惟一持续增长的大经济实体,被推到了舞台中央,开始接受聚光灯下的细细检验。
2002年,一片“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指责声在全球响起,认为中国的廉价货拉低了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此说销声匿迹。在争议中,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开始明确,但“中国制造”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内在脆弱性也暴露无遗。
2003年,正值中国政府换届及奋战非典之时,先是日本的财务大臣在七国集团会议上试图发动其他发达国家一起要求中国政府实行人民币升值。这一举动虽然未能成功,但却开始引起了各方关注。此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直保持低调的美国财长于6月16日发表谈话,称中国如有意赋予人民币更大的弹性,美国将表示支持。此言一出,即刻引起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广泛猜测。于是,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国际媒体开始广泛报道这一话题,国内媒体也开始高度重视这一话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从民间上升到官方,从经济走向政治,从学术之争变为利益之争。
陷入窘境的西方制造业者认为透过人民币汇率问题可以揭开“中国因素”的盖子,将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从而获得不公平的价格优势的行径暴露出来。可是,相当多的重量级人物—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却并不这样认为。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最近撰文说,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表明他们不愿意为自身经济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而是将中国当作西方经济复苏乏力的替罪羊。
从六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万众期待中国“稳住”货币,到今天力压人民币升值,“中国因素”不再只是美丽的童话,它让世界躁动,也让我们谨慎。对中国的崛起没有做好准备的,不仅包括西方,也包括我们自己。对中国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歇斯底里的叫嚣都是有害的。我们既不要为这种幻想推波助澜,也不必为叫嚣乱了方寸。我们需要吸收各种冲击并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需要仔细分辨实力增长带来的责任,不多,也不少。
蜜月期结束了,平淡而又丰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广州伍郎)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