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封面文章题目是“政治的3G”。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二次在封面文章的标题中出现“政治”两个字。上一次是“公司政治”(2002年第20期)。这一次说的是“产业政治”。
“政乃众人之事,治是管众人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凡事都有政治。打开一本政治学的理论书籍,最常见的词汇中肯定包括诸如“实力”、“角色”、“制约”、“威慑”、“秩序”、“相互依赖”、“博弈”、“谈判”这样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都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利益关系的一般工具。所以政治的意识和思想渗透到经济、产业和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但这些政治意识非常容易被滥用,进而把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完全“政治化”,也会酿出很多悲剧。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经济就是政治。企业领导人也是国家干部,所有的人都讲政治语言,生产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中国的企业中还是有太多的“政治家”,这也许是我们多年大规模政治运动的“成果”,也许是我们意识中本来就是根深蒂固的,要不怎么“胡雪岩”那么深入人心呢。
商人永远有动机为了自己的利益介入和影响政治。比较庸俗的做法是直接的官商勾结,赤裸裸地贿赂和腐败。比较含蓄的做法是间接施加影响,寻找和培养利益代言人,通过影响政策的制订获得利益。这样的场面我们往往在西方的选举中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官商关系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第16届党代会有6名民营企业家成为党代表,受到广泛瞩目。这标志着新的经济力量正在获得更高程度的政治认可。而一些颇具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主大多有参政议政的愿望。政治体制的改革无疑会受到新兴经济力量的影响和左右。
再往远处看看。今天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把工厂开到了海外,温州人到全世界做生意赚钱。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大,而这些利益需要得到保证和保护。前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说在巴西做生意的中国人没有安全感,甚至不敢让人知道公司是中国人开的,每次空运货物通关的时候都要给海关的人行贿。如果要使这些商业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就需要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介入。这无疑会越来越大地影响到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和策略。
外国公司在贴近政治方面也毫不示弱。以前很多人认为,能够很好把握政治风向和政策脉搏是本土企业的优势,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样。跨国公司一旦干起来,他们会更有系统。即使是最低级和污秽的行贿,他们自己不直接干,也会通过他们在国内的代理商或合作伙伴来干。而且,他们会通过本国政府的力量对中国的一些经济政策施加影响。而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越重要,施加影响的力度就会越大。
企业到底应该离政治多远?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别误会,我们谈论企业和产业中的政治,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政治有多么热衷,反而可能是恰恰相反。就像所有掌握核武器和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研制核武器的国家都会说同一句话:“我们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和平;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战争。”这样的话简直深刻得一塌糊涂!(总编:王超)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