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10日
地点:搜狐直播间
嘉宾:
马 腾: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新闻中心主任
田 毅: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新闻中心主任
主持人:
魏 新:北京泛华东方传媒顾问有限公司传媒顾问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中心体制及流程
主持人说:《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中心在业务当中流程怎么样?请介绍一下采编运作。
马腾说:我们新闻中心分成北京新闻中心、上海新闻中心、香港新闻中心、华南新闻中心、西部新闻中心,在级别上有A类型中心、B类型中心,比如北京、上海、香港属于A类型中心。新闻中心主要是一个新闻制作的前台,所有的记者都集中在新闻中心。我们整个编辑后台都是在广州,也就是说我们的广州总部没有一个记者,全部是做后期的后台工作。
北京新闻中心有近60位记者,经营有20多人,在业务方面我们严格分开,经营和采编是严格分开的。我们的流程是:新闻中心要有一个星期五的选题例会,大家提选题报到总部,我们磋商好之后紧接着记者做采写工作,做完之后给编辑传过去,远程的采编流程。北京新闻中心负责华北、东北、北京、山东,记者主要是在这个范围内采写新闻,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非常特殊的采访资源我们会调动北京新闻中心的记者去采访。
主持人说:有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财经新闻吗? 请田主任结合十六大、时代变迁谈一下质量规范管理体系。
田毅说:我们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记者的专业性,刚才有人提到到我们《21世纪经济报道》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它毕竟是一份财经类报纸,如果有专业经验和社会阅历我们会更为欢迎。这个本身就是一个质量体系的一部分,这个不是绝对的。
另外我们最重要的质量管理体制是我们的考核办法,我们的评分机制。我们评分机制如果放到几十年之后可能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档案,我觉得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一篇文章细分成几个指标,这个指标每个占的权重不一样,根据这个权衡打分。我们报道不是按照字数来给稿酬的,完全按照质量。一篇两千字的稿也许比一篇四千字的稿子最后拿到的稿费和钱还要多,这种机制本身就是最好的考核办法。
最根本的考核办法应该是读者。因为有时候因为专业性问题我们出一些错误,读者及时跟我们的编辑和记者相联系,我们会及时改正。我相信最好的校正机制应该是来自于市场。另外记者专业化问题,报纸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记者也是在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的记者比较多的还是岁数比较年轻,包括我们在内。
我们专业化水准肯定有一个提高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不太懂到比较精,我相信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只要我们记者是在努力了,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一些错误,并且努力改正,我相信这份报纸的质量会越来越好。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最近设立一个监察室,国内比较少有这样的部门,国外有这样的部门,我们报纸刊登过这样的新闻报道。监察室既可以来自于记者本身的投诉,也可以是读者的意见,包括一些批评。由监察室很独立进行调查、核实,最后给投诉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记者出现一些故意的造假行为,我们会有一些严肃的处理办法。我相信所有机制在一起,应该对质量管理比较好的控制。
主持人说:请马主任谈一下财经新闻版面上的变化,大概关注哪些点?
田毅说:我们报社比较大的特点是一个勇于不断创新的机制和平台,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应该说变化非常多,虽然我们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的变化非常多,我们最近有一些变化,包括这周三出来的这期报纸,如果大伙儿买来看的话,我们在前面的板块会有比较重大的演化,我觉得不用我来说什么,读者自己看一下自己来评论会更好。最近我们根据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也有不少调整和变化。
主持人说:在北京做和香港及别的地方做有什么不同?
马腾说:从新闻角度来说,很难说北京、上海、香港有多么不同,大家关注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北京毕竟是中国的首都,它的政策很多。我们可能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做政策方面的报道。
但是这也不排除我们北京新闻中心做了非常多比较出色的公司层面的报道。我们做的公司报道和香港新闻中心做的公司报道有时候是联动的,因为在北京的环境非常特殊,世界上各大公司如果进驻中国首先要在北京设点,很多新闻实际是从北京发出的。我们关注这个新闻的时候,可能在香港的新闻环境下也非常关注这个新闻,往往是联动的。
主持人说:一般大的活动,新闻中心怎么配合?
田毅说:总部有很好的协调机制,根据每个新闻的特点,如果跟金融有关系可能每个新闻中心主要做金融版块的记者,根据他们的特长或者所关注最重要的,结合这些来做策划或者方案,记者一块儿来讨论商量定下来一块来做。怎么样把最真实、最深度的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我们最核心要考虑的,只要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或者向这方面走的,我们的调整是非常迅速非常快的,而且没有什么障碍,交流非常通畅。
主持人说:我们看《经济观察报》,发现有许多新闻越来越社会化。这两期《21世纪经济报道》也有社会性的事件,在社会上,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包括时政新闻有很大的连带关系。
田毅说:今年几个比较重大的报道包括两会、SARS、神舟五号上天等等,我觉得一个特点今年比较明显,就是财经类比较专业的媒体,他们反而做出了一些可能和一般的我们平常见到的社会类新闻不太一样的报道,包括我们所见到的“非典报道”,《财经》杂志和我们在这个报道上是比较突出的。《南方周末》等很多媒体做了大量报道,似乎我们做的还不太一样,我觉得这个特点是值得大伙儿来注意的。
《财经》杂志和我们是比较注重调查报道的,事件不是单纯的事件,除了一两个人之外,可能是一个链条,可能背后有引起的一些东西在里面,可能和社会保障和机制在里面。实际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和这些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除了完全社会化的写作和采访以外,把一些制度层面、经济因素还有一些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这个应该是很好的。事实上一件事情有各个侧面和层面,也许从学理上可以分开,但事实上是分不开的,而且是有直接、间接关联的,只是看你眼光如何了。
我们希望能够尽量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尽量把深度体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包括SARS包括“神五”做的报道在业界影响比较大,为什么财经类的媒体会在这些方面关注,而且还做得比较好,这是有我们的一些特长和特点在里面。重要的还是事件本身,比如说SARS只是一个人得了一种病危害到他的生命可能影响不会这么大,最多媒体报道一下伸出支援之手。它是在短时间内遍布全国最主要几个地方,对每个人都产生影响。
我想它背后的东西可能更多,而且我们更应该把真实的东西首先先揭示出来,到底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到底有多少人得病,是一个什么具体情况。
在法律范围之内,公众应该有权知道这样一些事情,媒体的责任在这儿。除了这个之外,基于这些之上我们应该有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和公众一起,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一起思考这个问题,我相信媒体也是一个平台,提供真实的事实之外还是信息交流和观点碰撞的平台。这个可能和以前的媒体做法不太一样,最主要还是调查性报道比较深入,和经济类媒体的经济和制度背景有关系。
我们首先是做新闻的,所以不能排斥重大新闻,如果说有重大新闻、突发新闻发生的话,一定要去反映,不管跟经济表面有多大的联系。如果游离经济之外,我们也要反映,这是我们的职责。
主持人说:记者在看报纸的时候有一些数据在里面,去年讲国内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欧亚农业”方面的丑闻,其中讲到菜市场,北京的也有,上海的也有,广州的也有,福州的也有。如果一两个人把这些地方都考察一遍,每一个地方要呆多长时间,可能这个专题在支出上有很大的费用。是不是有这么大的费用?我们怎么协调?
马腾说:我们做报道还是按照各个新闻中心负责的范围来做,各个地区发生新闻我们会就近从新闻中心派记者去。媒体也是一个经营实体,也首先要考虑费用的问题,不会这么大一个报道一两个记者去跑,时间上也是浪费不起。
主持人说:股民炒股,及时的财经类信息非常需要,通过看《21世纪经济报道》看财经新闻在股市上能赚钱,这也说明《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新闻在广度和力度上做得不错。你们记者站有多少?
马腾说:区域记者站有好几个,比如西安、青岛、长沙、武汉、沈阳。
田毅说:在这里比较好的感受,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平台非常好,对想在新闻领域做一些事情的人是比较好的机会。前段时间有一个相对来得比较晚一些的记者有一天晚上和我们七八个人一起加了一晚上班,第二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他说这次加班才知道什么叫做《21世纪经济报道》的精神。
如果有这样一个状态在里面,他肯定除了理想之外还有对我们团队的信任支持,如果他仅仅为了一点稿费是不至于这样的。在我们整个报社特别是新闻中心里面体现得非常清楚,大伙儿在一起的关系和相互协调非常好。这个媒体这个平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也希望在上面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说:谢谢两位主任在百忙之中来到搜狐和网友在线交流,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请广大网友继续关注明天的《21世纪经济报道》周访谈,明天16点我们请来搜狐直播间的嘉宾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副主任王云帆,谢谢大家到时观看。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