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君燕 张宏 上海、北京报道
“如果富邦产险获得批准,那可能是作为一个特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记者说。
作为台湾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富邦产险谋划进入祖国内地市场已有数年时间。但随着时机的逐渐成熟,他们在“临门一脚”时却遇上了一个法规障碍:资本金50亿美元。
资本金难题
去年11月,富邦产险已获得台湾“财政部”批准,准备到苏州设立分公司,初步预定投资金额为新台币8亿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当时,富邦产险母公司富邦金控副总经理龚天行曾表示,计划今年第二季至第三季间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苏州分公司在年底前成立。
现在已进入第二季度,而富邦产险的时间表可能继续向后推迟。“我个人认为,公司可能在年底才会提出申请。” 富邦产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萧明仁对记者说。他没有谈及时间表延后的具体原因,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本金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
根据富邦产险网站上提供的资料,该公司在2000年时的所有者权益约400亿新台币,合12亿美元,与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准入门槛50亿美元还相去甚远。
萧明仁也承认,“如果按产险来计算,我们可能还不到50亿。”但他认为公司可能以整个产、寿险的实力来提出申请,“如果计算整个产、寿险业务,我们肯定是超过50亿美元的。”
而这样的做法还从未有过先例。保监会财险监管处一位人士称:“以前我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具体到富邦产险,他们还没提出申请,我们也就没对此作过研究。”
为了吸引国际一流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在WTO协议中拟定了所谓“532”准入条件,即资本金50亿美元,经营时间30年,设立代表处两年。而这一高标准也成了台资保险公司进军大陆市场的最大难题。
“虽然目前来大陆设立代表处的台湾保险公司很多,但到底台湾的保险公司能够哪一天真正登陆和营业,还没有定论。”台湾商人梅汝彪说。他以前曾在台湾最大寿险公司——国泰人寿任职25年,任国泰人寿大陆事务司主管。
拓展岛外市场
在富邦产险之前,台湾国泰人寿已作为第一家获台湾当局批准的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了设立合资寿险公司的申请,选址广州。
另一家台资寿险公司——新光人寿,也已在大陆设立代表处,期待着可以早日开张营业。它们是目前台湾地区可以通过“532”条件的仅有的两家保险公司。
而受制于台湾保险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到大陆去”已是多家公司的共同目标。4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在其对台湾保险业的首份报告中指出,“大陆将为台湾保险公司带来商机。”
在这份长达22页的报告中,穆迪分析师诺斯(Donovan North)称,尽管台资保险公司到大陆的时间晚于其他外资竞争对手,但语言与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台湾的保险公司较其它外资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台湾保险公司在祖国大陆的业务范畴限于向迁至大陆的台湾公司提供服务。但是,随着内地开放其保险市场,内地将为台湾保险公司带来商机,令这些公司在台湾狭窄的地域范围以外拓展业务。”诺斯说。
反观台湾的保险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保险业已拥有28家寿险公司、25家财险公司及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代表处。尽管台湾保险市场在资产总额与保费收入方面都有显著增长,但市场狭小已成为各公司的切肤之痛。
台湾人寿保险市场近年来一直遭受着低利率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此前售出的高息保单加剧了寿险公司的利差损。尽管岛内寿险市场为少数大型保险公司主导,但业内竞争仍十分激烈。
在财险领域,当地监管机构在1990年代的开放市场政策使业内竞争加剧,且1999年至2001年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再加上台湾保险公司非常倚重的再保险市场近年的承保能力也大幅缩减,经营实力较弱的保险公司因而濒临亏损。
合资的难度
穆迪指出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国内专家却担忧,除了资本金实力较弱之外,台资保险公司短期内进入大陆市场还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保监会的‘532’条件本意就是吸引欧美一流的保险公司进来,但台湾本地的保险公司很少有称得上是国际一流的品牌。而且,目前寿险必须是合资形式,国内企业肯定不会先考虑和台资公司合资。”郝演苏说。
在祖国内地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台湾保险经验曾为此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最初友邦引进的代理人制度,到后来大批台湾保险精英空降内地公司,这些经验大多已被祖国内地同业吸收领会。
同时,郝演苏认为,多数内资企业不愿到台湾展业,这使合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市场拓展优势被极大地削弱。“既然在技术和市场两个重要层面都无利可图,内资公司怎么会愿意和台资保险合资呢?”
但对于产险,情况可能稍好些。“产险可以独资经营,也就不存在寻找合资伙伴这个难题。”郝演苏说。
而且,梅汝彪指出,“财产保险比较单纯,因为不是储蓄型的,只是一个风险的承担,何况背后还有国外的再保险公司承担风险。”
正规战的时代
但即便是进入了内地市场,台资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在大陆,晚一年等于晚十年,打擦边球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正规战的时代。”1996年来到内地并见证了内地寿险业起步和发展阶段的梅汝彪概叹道。
“大陆市场日益规范,已经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做起来的时代了,而要有更优秀的人才来经营,相对经营成本就会很高了。而且,市场经过多年的竞争,也不像最初那么好做,如何经营好这个市场,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台资保险公司必须打出“特色牌”与“服务牌”。
“如果台湾保险公司来大陆开展业务,最主要的客户目标群肯定是在大陆的台湾人。大家都是台湾人,所以第一会感觉彼此都比较熟悉,而在两岸生病、住院等方面,在申请理赔上台湾的保险公司就会比较规范,也比较方便。” 台商上海荣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茂荣说。
而对于富邦产险和国泰人寿,之所以分别选址苏州和广州也是盯上了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底,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接近5.4万家,其中大部分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在服务上,台资保险也有其独到之处。李茂荣认为,“大陆某些保险业务员保前和保后服务质量有天壤之别,而台湾产、寿险公司的服务都会非常到位,甚至可以做到24小时服务。”
(实习记者 王培对此文也有贡献)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