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李希光新闻讲堂 > 李希光文章精选
大漠荒城是学堂 ——《跟我去楼兰》序言

MEDIA.SOHU.COM  2003年09月27日09:39  搜狐传媒

  大漠荒城是学堂

  ——《跟我去楼兰》序言

  李希光

  2000年暑假期间的一个早上,我带着六个学生,在几个朋友的协助下,携带帐篷、睡袋、3台手提电脑、2部数码相机、3部卫星定位仪、1部卫星电话、3辆沙漠车、1部军用电台,离开玉门关,走向罗布泊和楼兰。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阳关道自玄奘(唐僧)在1000多年前穿过罗布泊,经阳关回到中原后,被沙漠彻底淹没了。近代几乎没有旅行家成功地走完这条阳关道。此次探险活动最危险、最艰苦的路段是徒步穿越罗布泊。60年代以后,罗布泊成为中国核武器试验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在这里爆炸的。1980年,我国科学家彭加木在此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在此遇难。在七、八月高温、多沙暴的季节穿越此地,在罗布泊探险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一次用网络时代的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再现了唐玄奘和马克.波罗的远征。在17天的远征中,我们沿着汉代的长城和烽火台,经走河西走廊、额尔济纳黑水城,出阳关,入罗布泊,过楼兰,最后在大沙漠北缘的库尔勒结束。

  同学们把我们这支西出远征队戏称为“现代大篷车学堂”。

  为什么要把清华大学的新闻学课搬到与世隔绝的荒漠野岭里上呢?

  一.

  大学教育首先培养的是人,是教会这些就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这个人要具备健康的思想情感、光明的道德情怀、开阔的胸襟、热情的为人、淡化的自我、世界的眼光和团队精神。

  大学教育其次培养的才是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强烈的求知欲。他的思想活跃、注重独立思考和产生自己的思想。这种人才必须具备一种开放学习的精神境界,他能够终生都在不断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的高素质人才,最怕的不是知识面窄,最可怕的是思想僵化,自以为是。那种只会抄写和背诵别人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僵化的理论概念的人,无论毕业于何方大学、获得何种学历,也不能算真“人才“,因为他的脑袋仅仅是用来盛别人脑袋里东西的器皿。如果这个人人情冷漠、自我中心、思想阴暗、心智有障、道德残缺,他充其量不过是个”高学历废品“。

  新闻学教育更应该是面向社会、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阳光课堂。如果在封闭的温室里教他们背诵书本上的条条块块,他们离开温室、走进社会阳光下的那一瞬间, 就会枯萎干瘪。这次远征正是为了让清华研修新闻传播学科的同学们感受一下阳光的暴晒、风沙的拍打、艰苦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体验未来传媒人的实际工作,

  随着人们走进网络时代和互联时代,人们需要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手段和政府政策做重新评价。媒体已表明它是奔向未来世界的动因。媒体的迅猛变化将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闻界在未来世界的位置?美国媒体和报业的发达跟这个国家成功的新闻学教育有关,他们把新闻学定位于职业教育,而不是学习空洞无物的概念和僵化的教条理念。反思多年来我国新闻教育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中国下一代新闻教育也应以职业教育为主,为现代传媒第一线培养亟需的专业人才,连新闻导语都不会写的功能性文盲。

  清华新闻传播学将致力于培养媒体第一线,特别是国家主流媒体需要的全新人才。这些人才必须一专多能,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无限的信息资源,去思考、采访、写作和传播。

  为了培养一代健康向上的传媒新人,为了造就一批媒体第一线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我对清华大学开设的新闻学科最基础的课程 —— “新闻采访写作“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将其改造为“现代媒体采访写作“。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全面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和考试实现了无纸化。为此,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还创建了一个新闻传播学教学网站,同学们课堂和课外阅读教材、老师的教材、同学的讨论、同学和老师的讨论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参加这次远征的包丽敏、许山山等六个学生从各自独到的视角感受西域风情,找寻西部历史的踪迹,看环境的变迁。远征期间,他们每天发回远征手记,发表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网站(www.media.tsinghua.edu.cn)和《北京青年报》网站等相关媒体网站上。留在后方的孙静惟同学,每天从早到晚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清华网络新闻实验室的电脑前,等候前方同学从大漠里发回来的令她激动的日记,经过她的编辑,再发给相关网站。孙静惟就像早期的报人本杰明.佛兰克林一样(集信息收集、检字、排版、卖广告、开动印刷机和报纸发行为一身),好象又回到了最初的新闻作坊时代。她通过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自己收集信息、设计版面并发行网上报纸。

  二.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仔细重读了这6位同学的远征手记。我的嗓子哽咽了, 眼眶里浸含着泪水。我不仅被稿件中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的那些真实、细腻、和动人的故事所感动,更对年轻的同学们(他们大都是20岁出头的独生子女)在采写这些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毅力和成熟的写作本领而打动。

  我在清华讲课时,特别强调:每篇稿件必须要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没有故事不要写;内容必须是被采访人的亲身感受;要有新鲜的直接引语;接引语要超过全文篇幅的一半;要有令人难忘的细节描写,使稿件生动、感人,有很强的现场感;每篇稿件要包涵一个新思想或新启示;文笔朴实、流畅, 讲求可读性和轻松。喻深刻(尖刻)的思想于感人或幽默的故事中;不要使用形容词和政治上或专业上的套话和术语。

  六个同学这次在采访写作上的成功,正好表明今天的新闻学仍然要传授那些基本的新闻规律、采访的态度和写作技巧:

  —— 有进取心的记者都是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当成他们寻找新闻题目和“点子”的源泉和出发点。只要走出编辑部大楼、走出各种会议的圈子,勇于开拓和勤奋思考,无论是在乡下、工厂、街道、商场、校园和实验室,都能寻访到真正有新闻价值“点子”。真正感人的好新闻不是从会议和文件简报中挖掘出来的,也不是在办公室或宾馆的房间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优秀感人的新闻稿件都是在最紧迫的截稿时间压力下,争分夺秒,经过紧张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消耗写出来的。读了同学们的手记,比如,他们在额济纳采写的故事,可以感觉到他们自始至终地沉浸在作品的故事中、生活在故事中, 与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同呼吸,始终不忘人民群众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 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真心实意地承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 优秀的现场新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朴实的文风。同学们的文风就如同那荒原世界一样质朴的,他们对西部生活是没有成见的观察。就跟草原上的牧民一样朴实,没有一点不自然和不合拍的修饰。我仔细阅读了这60多篇现场新闻,几乎看不到多少形容词、看不到什么套话和空话。他们注重的是素材的质量、客观实在的内容和大量地使用灾民的直接引语;

  ——好作品在写作上总是打破常规、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同学们开始学会从他们目击到和访谈中采集来的一大堆新闻素材中“淘金”,用他们的智慧和机敏把掏出来的这些“金”设计成新颖、精巧和故事性很强的叙述。现场新闻的作者要很会讲故事。同学们在17天的采访中,装了一脑袋各种各样的感人故事, 他们从中挑选了那些最精彩、最新鲜和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写进作品。从表面上看,这些故事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和特定的画面,但反映的却是一个更真实和更大的感人现实。我相信,这些具体的描述是本书读者普遍感兴趣和关注的画面;

  ——今天的读者不再是泡一杯茶,坐在办公桌前看报,他们大部分是在地铁里、厕所里、饭桌上、床上读报。人们读报的目的,不是接受宣传灌输,而是为了在消磨时间中找到轻松的话题、增长点知识、寻找点乐趣。那些枯燥的长篇大论,读者肯定不会去读, 除非你付给他读报费。在网络和有线电视时代,人们更是把新闻当成娱乐看。报纸和新闻期刊普遍发展趋势是在新闻写作和制作上,更多的采用特写和人情味的手法,而不是采用传统新闻报道的做法:直截了当的新闻报道。这种趋势使新闻读起来更具有戏剧性, 从而要求记者在新闻的陈述与写作上更象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员。同学们这套日记在写作上的一个难得之处还在于,作者善于选择各种感人的故事、引语和细节描写促使读者把作品一口气读完,而且很多日记的结尾也打破常规,常用动人的叙述结束。因此,每篇日记都是一篇好的现场特写;

  —— 做草根记者。特别是北京大新闻单位的记者,总自以为高人一酬, 凡事喜欢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报道。 这种报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个部分之内涵(如科学家颁奖大会,只报道领导人讲话和出席领导人名单,而很少篇幅报道获奖者个人或解释他们的科研成果)这种片面的综合性报道方法对事物的报道无法深入, 读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这种偏重综合而忽视具体分析的报道方法, 是与我们提倡的下一代记者的一个巨大区别;

  —— 最好的记者是边采访边写稿的记者。有的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构思和一边写稿。而有的记者是等采访回到办公室后,先给自己沏杯茶,再打开电脑,然后开始把头脑里的想法和素材输入电脑。参加这次远征的同学练就了一套在月光下、在沙暴里、在帐篷里赶写和赶发稿件的本领。

  三.

  我从西北沙漠回到北京后的两周后的一个下午,刚刚同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结束会谈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总编劳伦斯·米纳德通过他的助手打电话给我,希望一个小时后能到清华与我的学生们举行一次小型座谈。我很高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能有机会与这位世界媒体大腕人物交流思想。

  于是,我马上让助手在清华甲所订了一间优雅的小会议室,并临时通知了一些同学来甲所与《福布斯》总编座谈。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的《福布斯》位列美国三大杂志之一,在《财富》之前,但逊于《新闻周刊》。

  同学问:《福布斯》是如何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财经杂志的?

  米纳德:《福布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文章、选题,包括封面文章从来都不是报道商业本身,而是报道和挖掘商业背后的人。《福布斯》报道的是人的故事,不管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他们都是有个性的个人。我们重视的是企业家人物,而不是他所在的行业本身。

  学生问:什么样的人物可以上《福布斯》杂志的封面?

  米纳德:《福布斯》杂志有15%是零售的,有85%是订阅的。由于零售杂志主要在街头报摊出售,它主要靠封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此,为了保证这15%的零售,作为总编辑,我要召开会议,对什么样的人可以上我们杂志的封面做出重要决定。我们选择的人物一般要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他(她)的故事必须非常吸引人,当然也要尽可能的在长相和外表上看是出众的和有魅力的人物。

  优美动人的故事不仅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而且还会给媒体本身带来品牌效应。早在80年代,《福布斯》为了在中国推出自己的品牌,《福布斯》的第二代老板自己亲自来中国去帮助《福布斯》制造一个故事。这个老板不听中国政府的劝阻,驾驶热气球飞越中国的长城。

  “他成功了没有?”学生问。

  “没有摔死,”米纳德笑道。

  《福布斯》总编与我的学生们的这段对话正是对新闻学本质的形象描述。

  无论传播技术和现代媒体如何发展,传统新闻学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而这种讲故事的新闻学基因继承了荷马史诗、司马迁的《史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克.波罗游记》和现代的海明威叙述风格、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20世纪好莱坞电影的称霸,更是强化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风格。

  由于新媒体和网络的冲击,有人怀疑新闻学和新闻记者会不会因此而消失。这种疑虑是多余的。新的传播技术、载体和平台将会促使新闻朝新的形式发展, 如新闻的多媒体采写、互动电视新闻的制作、突发性新闻的滚动报道、记者网上回答读者问或网上采访、网上资源的利用和网上新闻背景的组织。但是,无论形式怎么变,新闻学讲故事的风格和传统将仍旧像基因一样,被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继承下去。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年轻的读者,特别是有志于将来当记者的朋友们带来一些乐趣。有人曾问李政道教授为什么热衷于理论物理学,他引用一句唐诗回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拌此生。”

  事实上,最充满了挑战和乐趣的工作是新闻事业。一位法国哲人说,“Eros est la vie.”(爱是人生)。而对于记者,我宁愿将其改为,“Le journalism est la vie”(新闻是人生)。这种生活方式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玄奘和马克.波罗这些古代伟大的旅行者,就好象今天的记者,把他们亲自采集来的见闻、新闻和故事如实地记录下来,传递给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

  最后,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感谢南京新金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振洲先生、北京青年报副总编贺帜生先生和盖世保公司在我们完成这次大漠荒城楼兰行的远征中,给予的物质上的支持和后勤保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次探险远征的成功,更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

  2000年9月23日夜于清华园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